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587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累积金额;
[0054]步骤204:将从所述LMTT表中获取的累积金额与所述交易信息中的交易额进行相加运算;
[0055]步骤205:将相加运算得到的金额,与该金额累积周期对应的交易限额进行比较;
[0056]步骤206:如果超出限额,则拒绝交易,如果未超出限额,则进行交易,并将本次的交易信息更新至所述LMTT表中。
[0057]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一张交易码累计对照表(TXLT表)来设置银行卡哪些额度是需要限制的,在确定交易是否执行前,先调用该表确定出该银行卡对应的金额累积周期,进而实现对当前交易额是否超出交易限额的判断,从而使得如果需要修改限额项,或者增减金额累积周期,只需要对该TXLT表进行调整即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银行卡累积金额机制的灵活性不高,且对限额进行修改时操作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有效提高银行卡累积金额机制的灵活性的技术效果,且修改执行比较方便,无需对已有的数据库表进行修改。
[0058]S卩,为了实现借记卡交易限额(所谓的交易限额即在某一周期内可使用的最大交易金额)、交易手续费的参数的灵活设置,提出了一种借记卡累积机制,具体的,通过新增数据库表巧妙地规划新增数据库表与其它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通过独特的逻辑控制,从而实现银行卡(优选的,为借记卡)个性化的交易限额、交易手续费定制的功能,以实现高扩展性、高配置灵活性和高复用性的借记卡累计和限额控制机制。
[0059]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60]在本例中,增加了一张如图3所示的数据库表,可以将其定义为:交易码累积对照表(TXLT),这是一张业务参数表,柜员通过柜面交易进行维护,在图3中,INST NO表示银行代码,TXN CODE表示交易码,CHANNEL表示渠道,ITEM_CNT表示次数累计项,ITEM_LMT表示金额累计项。
[0061]在图3所示的交易码累积对照表结构图中,以交易码和交易渠道为主键,通过实际的交易码读取该表,ITEM栏位取值范围为“O”和“1”,其中:“ I”表示该栏位在此交易中需要累积,用交易码为“000000”读取该表,栏位的取值范围为“D”、“M”、“Y”和“N”,分别代表该栏位的累积周期为“天”、“月”、“年”和“未启用”,用交易码为“999999”读取该表,栏位的取值范围为“ I”和“0”,其中“ I”代表该额度可以超过该卡对应的卡产品层的限额。
[0062]该表的使用方法如下:
[0063]I)设置单张卡限额
[0064]柜员通过柜面维护交易为客户设置单张卡限额时,先用“999999”交易码读取TXLT表,如果栏位取值为“1”,则表示该限额可以超过产品层默认额度,即LMVU表中该栏位额度可以超过LMDF表中对应栏位,如果为“0”,则单张卡该限额不能超卡产品层额度。
[0065]2)计算交易限额
[0066]因为增加了一张交易码累计对照表(TXLT表),因此,具体进行额度计算的时候,也与现有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本例中,为了实现限额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67]步骤1:在获得了交易限额之后,系统先用“000000”的交易码读取TXLT表,获得本次交易所涉及的额度的累积周期;
[0068]步骤2:根据不同的累积周期,获得该卡在LMTT表中的最新累积金额(数量);
[0069]步骤3:将LMTT表中的数据与本次交易数据相加,用相加结果与之前获取的额度比较,如果超出限额,则拒绝交易,如果未超出限额,则进行交易,并将本次的交易金额更新至LMTT表中。
[0070]其中,TXLT表作为本例的核心,实现了对交易累积和限额判断功能的分离,增强了程序的复用性,为后续需求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TXLT表的提高了交易限额的配置灵活性,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柜面交易实现对现有限额的周期、额度的配置,即使新增限额,只需要在TXLT中建立新增栏位的映射关系即可,借记卡模块无需修改程序。
[0071]在本例中,为了增加该交易方法的适应性,还可以设置一张收费比率表LMFP,通过该收费比率表LMFP的设置,可以计算每次交易所需要收取的手续费用,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应用该收费比率表:从LMTT表中获取交易累积次数和交易累积金额;根据所述交易累积次数和交易累积金额,从收费比率表LMFP表中确定手续费收费比率;根据收费比率和本次交易额生成本次交易的手续费。
[0072]如图4所示为收费比率表的示意图,这张表是一张业务参数表,业务可以配置不同卡产品的不同交易的手续费比率,通过读取LMTT表中对应的次数或金额,可以匹配到对应的收费比例,从而实现了累计基础上的多应用扩展,在图4中,BIN_NO表示卡BIN代码,PROD NO表示卡产品代码,SAME BANK表示同行标识,PROV BR NO表示省行机构代码,CNT_ITEM1_MAX1表示阶段I次数上限,CNT_ITEM1_PER1表示阶段I收费比率。
[0073]在本例中,对交易累积方法和使用进行了创新,通过新增TXLT表,对累计项的含义进行了规划,同时新增LMFP表,增加了业务应用场景。在原有的LMTT、LMVU表的基础上,实现了交易限额校验、手续费优惠计算等业务功能。
[0074]总的来说,在本例中主要用到以下几张数据库表:
[0075]1)TXLT,交易码累计对照表:定义交易的累计属性;
[0076]2)LMDF,借记卡产品限额表:定义卡产品默认限额;
[0077]3)LMVU,借记卡交易限额表:定义卡片层交易限额;
[0078]4)LMTT,借记卡交易累计表:累计借记卡交易额度;
[0079]5)LMFP,收费比率表:定义交易手续费属性;
[0080]6)PROD,卡产品属性表:定义借记卡产品属性。
[0081]基于上述几张表,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可以是按照以下步骤流程实现的:
[0082]步骤1:用户持借记卡在ATM机或者是POS机上发起金融交易;
[0083]步骤2:借记卡模块读取交易卡产品,获得相应的产品参数;
[0084]步骤3:判定交易卡是否设置了个性交易额度;
[0085]步骤4:先读取TXLT表,获得交易累计周期;
[0086]步骤5:读取交易对应的累计选项,累计对应的交易额度,其中,累计选项属于业务参数配置属性;
[0087]步骤6:进行相关业务功能判定,例如:交易额度是否超限、手续费优惠计算等;
[0088]步骤7:进行后续的逻辑处理。
[0089]通过上述方式,有效提高了银行卡交易的可扩展性、可配置性和复用性,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和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09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方法相似,因此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累积金额的银行卡使用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包括:交易信息获取单元501、累计信息确定单元502、累计金额确定单元503、计算单元504、比较单元505和执行单元50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0091]交易信息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通过当前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交易信息,以及所述银行卡多种金额累积周期的交易限额;
[0092]累计信息确定单元502,用于通过第一交易码,读取交易码累计对照TXLT表,根据从所述TXLT表中读取的信息确定预先设置的与该银行卡对应的金额累计项和金额累积周期;
[0093]累计金额确定单元503,用于根据确定的金额累积周期,从银行卡额度累积LMTT表中获取在该金额累积周期内所述金额累计项已发生的累积金额;
[0094]计算单元504,用于将从所述LMTT表中获取的累积金额与所述交易信息中的交易额进行相加运算;
[0095]比较单元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