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75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行语音输入,以便重新识别语音信号。
[0106]步骤S36、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
[0107]把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替换为第一文字,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根据用户的需求命名,以便于用户查找应用程序,并提高其使用频率。
[0108]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接收语音输入,对输入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并转换得到语音输入对应的第一文字,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本方案通过对应用程序的名称的更改,实现了根据用户需要更改应用程序的名称,使得用户根据更改后的应用程序名称能够直观了解该应用程序的作用,并增强对应用程序的了解及使用频率。
[010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0110]步骤S41、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11]其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具体为:双击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双击的动作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还可以为:长按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或图标,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长按的动作无论是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还是图标,都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12]第一操作指令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在此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0113]步骤S42、接收语音输入;
[0114]步骤S43、对输入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得到语音识别后的文字;
[0115]对接收到的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后的信号转换为文字,其中,可以将识别后的信号转换为多组文字,电子设备识别出的语音信号可以用一组文字表示,由于用户口音或音色问题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的问题,为了避免识别错误,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显示多组识别出的相近的文字,之后用户选择与其输入的语音信号一致的一组文字作为第一文字,若识别出的几组文字均与用户输入的语音信号不一致,可以重新进行语音输入,以便重新识别语音信号。
[0116]其中,对输入的语音的识别并不仅限于对汉语进行识别,还可以为英语或其他语言,只要用户输入语音,就可以根据其输入的语音判断其所属的语言,进而判断其所属语言对应的具体文字。
[0117]进一步的,在对输入的语言进行识别时,并不限于对普通话的识别,还可以为对方言进行识别,无论是针对汉语还是英语,都可以识别其方言。
[0118]步骤S44、根据预定规则,对语音识别后的文字进行文字滤除,得到第一文字;
[0119]识别后的文字与用户输入的语音是完全对应的,而用户输入的语音中有可能存在多余的文字或其他不常见的文字时,为了便于用户在对第一应用程序改名之后,能够快速或方便的查找并使用第一应用程序,需要对识别出的文字中多余的文字或其他不常见的文字进彳丁滤除。
[0120]具体的,可以通过将语音识别后的文字与预先设定的词汇库中的文字进行对比,并将识别后的文字中与词汇库中的文字相同的文字进行滤除。
[0121]其中,词汇库中的文字可以具体为:的,啊,吗,额等无意义文字,还可以包括:名字,什么等对应用程序重新命名无用的文字,在此不对词汇库中的文字进行具体限定。
[0122]进一步的,还可以为:判断第一文字的字数是否超出第一字数阈值,若是,则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重新对第一文字进行编辑或重新输入语音。
[0123]步骤S45、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
[0124]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接收语音输入,对输入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并转换得到语音输入对应的第一文字,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本方案通过对应用程序的名称的更改,实现了根据用户需要更改应用程序的名称,使得用户根据更改后的应用程序名称能够直观了解该应用程序的作用,并增强对应用程序的了解及使用频率。
[012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0126]步骤S51、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27]其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具体为:双击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双击的动作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还可以为:长按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或图标,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长按的动作无论是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还是图标,都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28]第一操作指令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在此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0129]步骤S52、开启电子设备的录音单元,进行语音采集;
[0130]步骤S53、当采集到输入的语音后,接收第二操作指令,结束语音采集;
[0131]通过电子设备的录音单元进行语音的采集,并在采集到输入的语音后,结束语音采集,即关闭录音单元。
[0132]其中,第二操作指令可以具体为轻点屏幕,也可以为输入带有“结束”字样的语音,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133]进一步的,如果在第二时间阈值内,录音单元并没有采集到有效的语音输入,则结束语音采集,即关闭录音单元。
[0134]其中,没有采集到有效的语音输入可以具体为:未采集到任何声音;也可以为采集到的声音中只有“啊,哦,额,哈哈,名字”等无意义声音,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0135]另外,如果录音单元采集到语音输入的时长达到第三时间阈值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即用户输入的语音时间过长,有可能使得最后识别出的文字过长,若识别出的文字过长,将过长的文字作为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会导致美观问题,并且由于名称过长,容易造成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显示不全,不利于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因此,当采集语音的时长达到第三时间阈值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停止语音输入或对输入的语音进行重新编辑。
[0136]步骤S54、对所述输入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并转换得到语音输入对应的第一文字;
[0137]步骤S55、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
[0138]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接收语音输入,对输入的语音进行语音识别,并转换得到语音输入对应的第一文字,将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更改为第一文字。本方案通过对应用程序的名称的更改,实现了根据用户需要更改应用程序的名称,使得用户根据更改后的应用程序名称能够直观了解该应用程序的作用,并增强对应用程序的了解及使用频率。
[013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0140]确定单元61,与确定单元61相连的接收单元62,与接收单元62相连的识别单元63,与识别单元63相连的变更单元64,其中:
[0141]确定单元61用于接收第一操作指令,确定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42]其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具体为:双击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双击的动作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还可以为:长按某一个应用程序的名称或图标,那么,该应用程序即为第一应用程序,长按的动作无论是针对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还是图标,都可以使得第一应用程序的名称处于可编辑状态。
[0143]第一操作指令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在此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0144]具体的,其中一种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71,与第一判断子单元71相连的第一检测子单元72,与第一检测子单元72相连的第一触发子单元73,其中:
[0145]第一判断子单元71用于判断是否有按压操作,若有按压操作,则发送第一检测指令至第一检测子单元72。
[0146]第一检测子单元72用于接收第一检测指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