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64828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特别涉及到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移动终端上存储或记录自己的各种信息,包括一些隐私信息,例如,自己或家人的照片、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短消息内容等,或者是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各种应用软件中保存登陆账号和密码信息,部分用户甚至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记录在移动终端的备忘录中,此时,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便成为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移动终端安全措施是通过设置解锁密码来避免隐私信息的外泄。但是,当解锁密码被破译,或者用户将移动终端借给自己认识的人使用时,移动终端内的信息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无法避免用户隐私的外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可在非机主本人使用移动终端时,有效保护机主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信息的私密性。
[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包括步骤:
[0005]实时检测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的触点特征;
[0006]比较所述触点特征与预存的机主特征的相似度;
[0007]当所述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相似度对应的掩码范围对所述移动终端中当前查看信息掩码处理。
[000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装置,包括:
[0009]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的触点特征;
[0010]分析模块,用于比较所述触点特征与预存的机主特征的相似度;
[0011]掩码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相似度对应的掩码范围对所述移动终端中当前查看信息掩码处理。
[0012]本发明实施例对移动终端使用者的触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当前使用者是否为机主本人,当判定使用者为机主的可能性较小时,按照触点特征相似度对应的掩码范围,对当前查看信息掩码处理,保护机主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信息的私密性,有效避免在非机主本人使用移动终端时对隐私信息的泄露。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4]图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6]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7]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装置所在移动终端的总线图。
[001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到的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包括步骤:
[0022]步骤S10,实时检测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上的触点特征;
[0023]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人在触摸屏上进行触摸操作时的使用习惯不一样,本实施例可根据用户操作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时接收到的触点特征,来判断是否是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其中,触点特征可包括多个维度,例如,(1)触屏起始时间,即使用终端的时间,例如用户A习惯在早上9点至11点使用移动终端,在12点至14点不使用,而用户B习惯在13点至14点使用移动终端,其他时间不使用;(2)触屏坐标,即手指操作触摸屏时点击的位置,例如用户A习惯在进行滑动操作时滑动触摸屏下方区域,用户B习惯滑动触摸屏中间区域;(3)触屏频率,即在单位时间内手指触摸屏幕的次数,例如在输入字母、文字、解锁密码等情况时,用户A手指切换速度比用户B快,用户A每分钟输入字母、文字等比用户B多,每分钟触摸屏幕的次数也比用户B多,即用户A的触屏频率比用户B高,又如在阅览浏览器页面时,用户A的阅读速度比用户B快,则用户A切换页面的次数比用户B多,因此用户A的触屏频率比用户B高;(4)触屏区域面积和形状,即手指触摸显示屏时被手指遮挡的区域面积和区域形状,不同用户的手指粗细、形状不同,或触摸时手指按压的力度不同,都可能会造成触屏区域面积、形状的不同;(5)触屏持续时长,即在触摸一次屏幕时手指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长,同一个用户每次触摸屏幕的持续时长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不同用户单次触屏持续时长可能不同。以特征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此外,还可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利用移动终端内安装的传感器来获取移动终端的倾斜角度、加速度等传感数据,来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是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
[0024]步骤S20,比较触点特征与预存的机主特征的相似度;
[0025]移动终端在获取当前使用者的触点特征前,预先存储有移动终端的机主的触点特征。机主特征的存储可采用学习模型训练,在训练模式下,多次获取机主触摸终端屏幕的触点特征,并对获得的触点特征分类,得到一组触点特征的近似范围,将其作为机主的触点特征,即机主特征。
[0026]在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是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时时判断方式,是在每次使用移动终端时,移动终端都获取当前使用者的触点特征,并将获取到的触点特征与预存的机主特征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的相似度,特别是机主在使用过程中将移动终端借给认识的人用,移动终端屏幕一直保持点亮,移动终端较难判断使用者是否有变,采用时时判断方式,随时都在对使用者的触点特征进行比较,有利于避免漏检;另一种方式是屏幕唤醒后再判断的方式,在前一次移动终端屏幕熄灭后,当移动终端再次被使用时,屏幕点亮,此时有可能是另一用户在使用终端,移动终端获取使用者的触点特征,并将获取到的触点特征与预存的机主特征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的相似度,采用唤醒后再判断的方式,避免时刻获取造成的能耗,同时也避免了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占用过多的终端内存;还有一种方式是定时判断方式,即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每经过一段时间判断一次触点特征,一方面有利于节能,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判断终端是否被重新唤醒的流程;再有一种方式是插拔移动终端的智能卡或存储卡后执行检测与判断功能,例如手机的SIM卡、SD卡等,当移动终端的智能卡或存储卡被拔出或重新插入时,此时也有可能是另一用户在使用终端,移动终端需对使用者的触点特征进行检测分析,以判断是否是机主本人,此外,机主也可设置当智能卡或存储卡被拔出或重新插入时,直接进入掩码处理功能,以进一步有效防止隐私信息被泄露。
[0027]在比较相似度时,可以从多个维度的触点特征综合比较,例如预先设置各个维度特征的比重,首先按照不同维度分别比较,比较后得到单个维度特征的相似度值,再将各个维度的相似度值乘以各自的比重,得到一个综合的相似度值。采用多个维度的触点特征综合比较,有利于使当前使用者是否为机主本人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0028]步骤S30,当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时,根据相似度对应的掩码范围对移动终端中当前查看信息掩码处理。
[0029]考虑到机主本人在实际触摸移动终端时可能与预存的机主特征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相似度判断过程中预设有相似度阈值,例如将相似度阈值设置为95%,经过比较后得到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时,则仍然判定当前使用者是机主本人的可能性非常大,此时不对终端内的信息掩码处理。当比较后得到的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时,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机主本人的可能性较小,需要对当前正在被用户查看的信息掩码处理,例如正在前台运行的应用软件或通讯录等。在掩码处理时,主要是对可见的信息进行遮掩,让信息不可读,但同时也不会对这些信息产生破坏,在需要恢复时能够重新恢复为可见信息。
[0030]移动终端在掩码处理时,根据当前的相似度查找对应的掩码范围,相似度越大,掩码范围越小,移动终端根据当前查找到的掩码范围来对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掩码处理,例如用户正在查看通讯录,当前相似度为75%,对应的掩码范围为30%,则将通讯录中30%的信息采用掩码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