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099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也实现了数据连接。例如,所述摄像镜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后壳的表面,现有的便携式设备由于追求便携性和超薄性,内置的镜头组件受到极大工艺制约,严重影响拍照效果,而本实施例通过在后壳设置可拆卸的摄像镜头组件,其高度可超过I厘米甚至达到10厘米以上,远超现有便携式设备的0.5厘米左右,而且还易于携带和使用,并且能够兼容使用专业相机的专业镜头组,使得便携式设备配置后壳及所述摄像镜头组件之后,能够作为高档相机使用,充分利用便携式设备内部的高新技术,例如便携式设备的处理器、处理方式等,成像效果可以超过中高档相机。优选的,所述后壳设置支架安装区,用于安装照相所用的支架。例如,所述支架安装区为一螺孔;由于所述后壳大于所述本体,且厚度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做到大且牢固的支架安装区,这是现有便携式设备所无法做到的。
[0027]为了提高电源供应能力,优选的,所述后壳设置第二容置腔体,其容置第二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扩展显示屏供电。这样,可以提供额外的电源供应,扩展显示屏无需利用本体的电池。为了充分利用厚大后壳的电池能力,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体还设置与所述第二蓄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所述后壳设置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的充电插头,所述本体设置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插座适配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插座连接所述本体内部的第一蓄电池并为其充电。这样,可以利用后壳作为一个充电设备,为本体的第一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增加了电量供应,大大提升了便携式设备的续航时间。又如,所述本体设置有充电插座,为简化设计,优选的,所述数据插座与所述本体上的充电插座一体设置。
[0028]为了提升第二蓄电池的电源供应能力,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体还设置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无线充电模块。例如,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有充电线圈。这样,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方式,不断地为所述第二蓄电池进行充电。为了提升第二蓄电池对第一蓄电池的充电效率,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有升压单元,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充电效果。例如,所述第二容置腔封闭设置,即其中的第二蓄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等组件封闭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不易取出;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腔密封设置,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水效果。为了便于散热,又如,所述第二容置腔封闭设置,且设置若干透气孔,例如,透气孔位于所述后壳的各个侧边。例如,所述后壳具有三层结构,靠近所述本体处为内面板,远离所述本体处为表面板,内面板与表面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板,内面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间隔板与表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又如,所述后壳具有两层结构,靠近所述本体处为内面板,远离所述本体处为表面板,内面板与表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表面板的边缘外翻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及其所述浅槽体结构,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为开放式结构,通过外翻设置的表面板的边缘形成所述浅槽体结构,所述扩展显示屏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的所述浅槽体结构中。
[0029]优选的,所述扩展显示屏具有柔性屏体。例如,所述扩展显示屏具有柔性OLED屏体,优选的,所述扩展显示屏卷曲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部。例如,所述扩展显示屏卷曲为圆形。或者,所述扩展显示屏卷曲为螺旋形。这样,极大增加了所述扩展显示屏的可视面积,使得扩展显示屏更大。
[0030]例如,所述便携式设备还设置有柔性显示屏,又如,所述便携式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本体及其前盖;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前盖,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本体。例如,所述前盖与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所述本体与其显示屏非紧密结合,而采用柔性显示屏则可以极大提升便携式设备的显示区域。例如,采用柔性显示屏为所述本体的基础显示屏,还采用后壳的扩展显示屏作为辅助显示,使得便携式设备能够在保持便携性的同时,极大地增大了显示区域。
[0031]例如,所述本体具有曲面形状。例如,所述本体具有弧形曲面形状,即所述本体具有弧形的横截面;又如,所述本体具有抛物线形曲面形状;又如,所述本体具有圆形曲面形状。优选的,所述曲面形状具有圆柱体结构;或者,所述曲面形状具有部分圆筒体结构,即,一个圆筒体结构截去部分之后的剩余结构。这样,可以设计出各种形状的便携式设备,易于携带,特别有利于贴身携带使用。例如,所述曲面形状为手环形状。
[0032]优选的,所述前盖与所述本体枢接;又如,所述前盖与所述本体铰接设置。优选的,所述前盖与所述本体分离设置。例如,所述前盖与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连接。例如,所述柔性显示屏在平展状态下具有矩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前盖,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例如,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矩形结构的一侧边设置于所述前盖,与该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设置于所述本体。为了便于卷曲或者折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空置,即,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中部没有与所述前盖或所述本体连接。为了增强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物理强度,避免损坏,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下方设置柔性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中部;例如,所述柔性支撑部可弯曲或卷曲设置。例如,所述柔性支撑部为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橡胶条。
[0033]例如,所述前盖具有形变结构,例如,其包括柔性橡胶体,用于保护所述柔性显示屏。例如,所述前盖设置有框架条及固定于所述框架条的柔性橡胶体;例如,所述框架条与所述本体枢接,或者与所述本体铰接设置,而所述柔性橡胶体软性覆盖所述柔性显示屏或所述本体。优选的,所述前盖围绕所述本体设置;例如,所述前盖至少部分外包所述本体,即,所述前盖在所述本体外部包覆所述本体的部分或全部。例如,所述前盖全部外包所述本体。又如,所述前盖部分外包所述本体。例如,所述前盖为一块盖板;又如,所述前盖固定于所述后壳;又如,所述前盖与所述后壳整体形成便携式设备的一个外套件。
[0034]优选的,所述本体为圆柱体。所述前盖围绕所述圆柱体设置。例如,所述柔性显示屏卷曲绕在所述圆柱体外部,形成一卷类似于圣旨或者卷帙形状,展开即可显示。优选的,所述柔性显示屏卷曲绕在所述圆柱体外部形成至少一层显示屏绕体,例如,显示屏绕体以所述圆柱体为卷轴,卷绕在所述圆柱体外部。例如,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显示屏绕体,使用时像卷纸一样展开即可,这样相对于一层平面结构的传统显示屏,极大增加了显示区域,特别适合智能手环、智能臂套等体积较小的设备。
[0035]例如,所述本体具有一对侧面以及一对侧边。优选的,所述前盖围绕所述本体的一对侧面以及一侧边。或者,所述前盖围绕所述本体的一对侧面以及一对侧边。例如,所述本体具有压扁的圆柱体形状,其具有一对侧面、一对侧边,以及两个端部,所述前盖围绕所述本体的一对侧面以及一侧边,或者,所述前盖围绕所述本体的一对侧面以及一对侧边。
[0036]例如,所述本体具有连接端部,其设置所述数据插座。例如,所述本体具有凸出位置,其设置所述连接端部;优选的,所述连接端部还设置充电插座,其与所述充电插头或者外部的充电端子适配连接,用于为本体的第一蓄电池进行充电。优选的,所述连接端部还设置振动充电模块,用于在携带时充分利用震动的能量,为本体的第一蓄电池进行充电。例如,所述振动充电模块密封设置于所述连接端部的内腔中。
[0037]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便携式设备。
[003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其后壳; 所述后壳设置数据插头,所述本体设置数据插座,所述数据插头与所述数据插座适配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所述后壳设置第一容置腔体,其容置一扩展显示屏; 所述扩展显示屏与所述数据插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置卡扣件,其卡接于所述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置磁吸件,其磁接于所述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插座与所述本体上的充电端口一体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设置第二容置腔体,其容置第二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扩展显示屏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还设置与所述第二蓄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所述后壳设置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的充电插头,所述本体设置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插座适配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插座连接所述本体内部的第一蓄电池并为其充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插座与所述本体上的充电插座一体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还设置连接所述第二蓄电池的无线充电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有升压单元。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有充电线圈。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其包括本体及其后壳;所述后壳设置数据插头,所述本体设置数据插座,所述数据插头与所述数据插座适配连接,用于传输数据;所述后壳设置第一容置腔体,其容置一扩展显示屏;所述扩展显示屏与所述数据插头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后壳设置扩展显示屏,解决了显示屏幕与便携式设备体积的矛盾,使得便携式设备能够在保持便携性的同时,通过后壳的扩展显示屏增大显示区域。
【IPC分类】H02J7/02, G06F1/16, H02J50/00, H02J7/00
【公开号】CN105573433
【申请号】CN201510950981
【发明人】苏俊武
【申请人】深圳爱易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