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77106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不仅可以直观的指示指纹识别区V21,更可减小触控面至指纹识别模块16的距离,提高指纹识别灵敏度。另外,藉由凹陷部110的设置,可使得盖板11仅在在凹陷部110的部分厚度较薄,而其它的部份仍可维持合适之相对较厚的厚度,增加或维持盖板11的强度。
[0094]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剖面位置为沿图3之面线II’。本实施例与前述图5对应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将描述差异处。
[0095]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为采用前述图8A所示具有凹陷部110的盖板来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1可以是前述8B至图SE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盖板的结构。凹陷部110的结构和尺寸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96]为了使指纹识别模块16能够更加敏感的检测到操作于盖板11上的指纹,凹陷部110的最低点与指纹识别模块16的顶面之间的最小距离H可为50微米至450微米,在部分实施方式中最小距离H可介于8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例如为220微米、280微米、300微米等。其中,指纹识别模块16的顶面为指纹识别模块16靠近凹陷部110最低点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1的第一表面Sla上还可设置一层或多层的功能膜,例如抗反射、抗眩光或增透膜等。当第一表面Sla上还设置有其它功能膜时,最小距离H应为触摸物体实际的触控面至指纹识别模块16顶面的最小距离,即功能膜远离盖板11的表面至指纹识别模块16的顶面的最小距离。合理设置凹陷部110的深度T及最小距离H,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指纹辨识灵敏度,并兼顾盖板11特别是在指纹辨识区V21的强度。
[009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通过在第一粘合层的外侧面、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及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空隙中填充一加固胶,加固胶结合第一粘结层完全填充于盖板和基板之间,使得盖板和基板实现全贴合,可提高触控装置的强度及抗冲击能力,而且可降低对第一粘合层精度要求,节省第一粘合层材料。
[0098]另外,加固胶可进一步覆盖盖板和基板的外侧面,增加加固胶与盖板及基板的接触面积,提高加固胶与盖板及基板之间的附着力,并对盖板及基板外侧面具有外力缓冲和保护作用。
[009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外侧面; 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外侧面; 第一粘合层,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第一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粘合层的外侧面、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及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空隙;及加固胶,至少填充于所述空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胶至少延伸覆盖部分所述盖板的外侧面和所述基板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胶的材质为一液态胶,经由一固化工艺而固化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胶在未固化时的粘度为500?1200毫帕.秒,固化后的硬度为肖氏D 7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盖板的外侧面至所述加固胶的外表面定义有一最大厚度,该最大厚度的范围为50微米至2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厚度的范围为80微米至12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一开口,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自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形成的一通孔或自所述基板的外侧面向内形成的一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在所述基板的开口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一让位口,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一第二粘合层,设置于所述让位口内,且还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将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开口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加固胶为相同材质的胶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且在所述盖板上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在所述盖板上的垂直投影。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屏蔽结构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且环绕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周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遮蔽层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厚度小于等于0.3毫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厚度为0.2毫米至0.3毫米。
21.根据权利要求1、19或20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所述盖板的材质为透明的玻璃、蓝宝石或玻璃与蓝宝石、玻璃与玻璃、蓝宝石与蓝宝石的复合结构,所述基板的材质为透明玻璃。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由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向所述盖板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至所述凹陷部的最低点定义有一深度T,所述深度T小于等于1.7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至所述凹陷部的最低点定义有一深度T,所述深度T大于等于0.05毫米小于等于0.55毫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T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45毫米。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最低点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具有一最小距离H,所述最小距离H大于等于15微米且小于等于550微米。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距离H为大于等于80微米且小于等于400微米。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具有一底面和邻接于所述底面的至少一侧面,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具有相邻接的两侧面,所述两侧面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一弧面,且所述弧面的一边缘邻接所述盖板的外侧面,相对的另一边缘邻接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盖板、基板、第一粘合层及加固胶,盖板和基板分别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介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外侧面;第一粘合层,位于盖板的第二表面与基板第一表面之间,且第一粘合层的外侧面、盖板的第二表面及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空隙;加固胶至少填充于所述空隙中。藉此,使得盖板和基板实现全贴合,可提高触控装置的强度、抗压及抗冲击能力,而且可进一步降低对第一粘合层精度要求,节省第一粘合层材料。
【IPC分类】G06K9-00, G06F3-041
【公开号】CN204480199
【申请号】CN201520091020
【发明人】李裕文, 杨河波, 陈江萍, 陈浩, 张羽, 许良珍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