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8440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使形成在绝缘层之上的跨接线部件和基板表面的布线层不受绝缘层的成形公差影响而连接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静电电容方式的输入装置。
[0003]在输入装置中,设有显示区域和将其周围包围的非显示区域,在上述显示区域中,在透明基板的1个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透明电极。第1透明电极是菱形,在X方向和Y方向上成列,另一方的第2电极层朝向X方向形成得细长。在X方向上排列的菱形的电极层的列和细长的电极层朝向Y方向交替地配置。
[0004]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与菱形的透明电极的各个透明电极独立地连接而在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1布线层,第1布线层延伸到非显示区域。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绝缘层,各个第1布线层被绝缘层覆盖。在非显示区域中,在绝缘层之上,平行地形成有在Y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的多条第2布线层。在绝缘层之下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1布线层将多条第2布线层横穿,延伸到与要连接的第2布线层重叠的位置。并且,经由形成在绝缘层上的接触孔将第1布线层与第2布线层重叠并连接。
[0005]从位于X方向的右端而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菱形的电极分别延伸的第1布线层,连接在共通的第2布线层上。从位于从X方向的右端起第2个并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菱形的电极层分别延伸的第1布线层也共通地连接在与上述不同的其他的第2布线层上。这在从配置在从右端起第3个、第4个、…的菱形的电极延伸的第1布线层中也相同。通过该布线构造,在相同的列中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菱形的电极层经由某个第2布线层相互导通。
[0006]在该输入装置的检测动作中,对于细长的电极向Y方向依次施加驱动电压。通过将此时流到第2布线层中的电流依次检测,能够将在Y方向上延伸的各列中排列的菱形的电极层中流动的电流同时且向X方向依次检测,由此,能够计算手指等接近的位置。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特开2013 - 167992号公报
[0010]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从菱形的电极层延伸的第1布线层在非显示区域中将形成在绝缘层之上的多个第2布线层横穿,其第1布线层在形成在绝缘层上的接触孔的内部与要与上述透明电极导通的第2布线层连接。
[001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输入装置中,形成在绝缘层上的接触孔的开口宽度尺寸被设定得比第1布线层的宽度尺寸短,接触孔的开口面积形成在较窄的区域中,以使第2布线层与位于其下方的1个第1布线层重叠。
[0012]在该结构中,存在将第1布线层形成图案时的公差、将绝缘层曝光显影而形成接触孔时的公差、和在接触孔之上形成第2布线层以使其与第1布线层的端部重叠时的公差,第1布线层与第2布线层的连接部的精度受上述各公差的累积值影响。此外,为了确保第2布线层和第1布线层的绝缘耐压,需要将绝缘层形成为多层而使其变厚,但在此情况下,需要按照各个绝缘层形成接触孔,与绝缘层的层数对应的公差进一步累积。
[0013]如果在各个公差内误差变大,则第1布线层的端部与接触孔的位置偏差变大,而且接触孔与绝缘层上的第2布线层的端部的位置偏差也变大,第1布线层与第2布线层的接触面积被减小,有可能使连接部的可靠性下降。
[0014]此外,如果将位于接触孔的下方的第1布线层的端部的面积扩大、对应于此而使接触孔的开口面积变大,则即使因公差带来的误差累积,也能够将第1布线层和第2布线层以比较大的面积重叠。但是,在此情况下,第1布线层的端部变得宽幅,接触孔也变大,所以上述连接部在非显示区域内占用的空间变大,必须将非显示区域扩大,相应地,显示区域的面积也被缩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15]本实用新型是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采用不受绝缘层的成形公差的影响的构造、能够在较窄的区域中使布线层彼此可靠地连接的输入装置。
[001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输入装置,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电极层、从各个上述电极层延伸的电极布线层、以及将多个上述电极布线层相互连结的连结布线层,该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设有电极侧连接区域和连结侧连接区域,该电极侧连接区域配置有与各个上述电极布线层导通的多个电极带(焊盘)部,该连结侧连接区域配置有与各个上述连结布线层导通的多个连结带部;设有将上述电极布线层和上述连结布线层的至少一方覆盖的绝缘层,在上述电极侧连接区域中,在相邻的上述电极带部之间不设置上述绝缘层,在上述连结侧连接区域中,在相邻的上述连结带部之间不设置上述绝缘层;形成在上述绝缘层之上的跨接线(跳线)部件连接在上述电极带部和上述连结带部上。
[0017]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在电极侧连接区域中,在相邻的电极带部之间没有设置绝缘层,在连结侧连接区域中,在相邻的连结带部之间没有设置绝缘层。因此,对于布线的连接部的位置偏差,只要考虑电极带部与连结带部的成形公差、和跨接线部件的成形公差就可以,形成在绝缘层中的开口部(接触孔)的成形误差不再有影响。由此,即使不将电极带部和连结带部的宽度尺寸扩大到需要以上,也能够充分确保跨接线部件的端部与电极带部的连接面积、以及跨接线部件与连结带部的连接面积,能够提高导通的可靠性。
[0018]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在上述绝缘层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各个开口部的内部区域是上述电极侧连接区域和上述连结侧连接区域。
[0019]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中,各个上述电极带部与各个上述跨接线部件的连接部排列配置,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形成为细长形状。
[0020]或者,各个上述连结带部和各个上述跨接线部件的连接部排列配置,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形成为细长形状。
[0021]通过如上述那样将带部与跨接线部件的连接部以排列成列的方式配置,能够将对带部间进行连接的跨接线部件也能够排列配置,能够使布线部件的配置构造高效率化。
[0022]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绝缘层通过多层重叠而形成,在上述跨接线部件横穿的部分处的上述绝缘层的边缘部,下层的绝缘层比上层的绝缘层更向上述电极侧连接区域突出。
[0023]此外,优选的是,上述绝缘层通过多层重叠而形成,在上述跨接线部件横穿的部分处的上述绝缘层的边缘部,下层的绝缘层比上层的绝缘层更向上述连结侧连接区域突出。
[0024]上述结构的输入装置由于在绝缘层的边缘部所形成的阶差的上升角度变平缓,所以能够防止穿过其上方的跨接线部件部分性地变得很薄等。
[0025]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中,布线的连接部的位置偏差只要考虑电极带部和连结带部的成形公差、和跨接线部件的成形公差就可以,形成在绝缘层中的开口部(接触孔)的成形误差不再有影响。由此,即使不将电极带部和连结带部的宽度尺寸扩大到需要以上,也能够充分确保跨接线部件的端部与电极带部的连接面积、以及跨接线部件与连结带部的连接面积,能够提高导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概略构造的平面图。
[0028]图2是将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用II 一 I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29]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电极层与布线层的连接构造和布线构造的放大平面图。
[0030]图4是将图3的IV向视部分放大表示的平面图。
[0031]图5是将图4用V — V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32]图6是将图4用VI — VI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0033]图7是将图3的VII向视部分放大表示的平面图。
[0034]附图符号的说明
[0035]1输入装置;3表面面板;4装饰层;5显示/操作区域;6a下侧非显示区域;10透明基板;11检测基板部;12布线基板部;15绝缘层;15a下层;15b上层;21第1电极层;22a、22b、22c、22d、22e 电极布线层;23a、23b、23c、23d、23e 连结布线层;25a、25b、25c、25d、25e电极带(焊盘)部;26a、26b、26c、26d、26e 连结带部;29a、29b、29c、29d、29e 连结带部;31、32、33、34 开口部;35a、35b、35c、35d、35e 跨接线(跳线)部件;36a、36b、36c、36d、36e 跨接线(跳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是光透过型,是在便携电话或其他便携用信息终端、家电制品、车载用电子设备、医疗用设备等中使用的接触面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并不限于光透过型的接触面板,也可以构成为光非透过型。
[0037]在图1和图2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表示了光透过型的输入装置1。
[0038]在该输入装置1中设有透明基板10。透明基板10由作为具有适合于形成电极层及布线层的强度和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来形成。或者也可以使用C0P (环状聚烯烃)等。
[0039]如图1所示,透明基板10被划分为检测基板部11和布线基板部12。检测基板部11是长方形状,布线基板部12与上述检测基板部11相比宽度尺寸小,从检测基板部11的下缘一体地延伸。
[0040]如图2所示,在检测基板部11之上经由0CA层(光学透明粘接剂层)2固定着表面面板3。表面面板3是透光性的丙烯类等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或者由玻璃板形成。
[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