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0002]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甚至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和动植物)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设定各种隐形按钮,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在各种物品上附着感应芯片,依靠rfid技术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有感受、有知觉”。rfid让物品“开口说话”,“相互对话”。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联网化管理。
[0003]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827382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装有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入户门,其中,在所述入户门的正面开设有窗口,在入户门的背面开设有取货口,窗口和取货口都设有门盖,窗口至取货口之间设有通道,物品可从窗口投入,沿通道落入取货口处。所述入户门上的控制装置可以与用户联网,自动控制所述门盖进行开启或关闭,监控门前状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户门,通过物物相认,达到了自动化智能收取、寄送物品的目的,相当于电子保姆;全程监控收、寄过程及门前状况,并产生和保留视频证据,相当于电子保安;用户可以随时与入户门联网,提高了用户对物联网的使用效率,增加了用户对物联网使用的良好体验,具有智能机器人的效果,把入户门带到了智能家居领域。但是现有的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入户门还存在着不能对只能终端实现不间断供电,非法分子会通过信号干扰来迫使电插锁的开启,来实施犯罪活动,以及在遭受非法开启的时候不能发出警报来提醒人们的问题。
[0004]
因此,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联网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联网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入户门还存在着不能对只能终端实现不间断供电,非法分子会通过信号干扰来迫使电插锁的开启,来实施犯罪活动,以及在遭受非法开启的时候不能发出警报来提醒人们的问题。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联网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转换器,抗干扰导联线,系统控制器,usp电源,警报器,电插锁,出门读卡器,进门读卡器,出门按钮,墙体,单扇门和抗干扰器,所述计算机通过抗干扰导联线与数据转换器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通过抗干扰导联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系统控制器通过导线与usp电源连接;所述警报器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插锁通过螺钉安装在单扇门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出门读卡器和出门按钮通过螺钉安装在墙体的内侧,均通过
导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进门读卡器通过螺钉安装在墙体的外侧,并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单扇门通过铰链安装在墙体上;所述抗干扰器套接在抗干扰导联线上。
[0006]
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外壳,处理器,备份芯片,储存模块,驱动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和验证芯片,所述处理器嵌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备份芯片和储存模块均通过导线与处理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插锁和处理器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分别与通过警报器和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usp电源和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出门读卡器,进门读卡器,出门按钮和处理器连接;所述验证芯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0007]
所述处理器,备份芯片,储存模块,驱动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和验证芯片分别采用i3-8100型处理器;gd25q32csig型储存芯片;w25q128型储存模块;160w双路直流驱动模块;sw-18010p报警感应模块;lm2596s dc-dc直流可调降压稳压电源模块;ibecon型信息采集模块和atsha204a-sshda-b逻辑验证芯片。
[0008]
所述usp电源具体采用yq-s6型门禁用电源,有利于实现对系统控制器的不间断供电,在意外停电的时候照常使用;所述数据转换器具体采用rs-232型数据转换器,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以便于通过计算机对系统控制器的控制。
[0009]
所述抗干扰器具体采用zcat磁环抗干扰器,能有效的减少外界对该系统的干扰,加强系统的信号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
1.本实用新型验证芯片和报警模块,在电插锁开启的时候验证芯片会对系统电路进行检测,是正常开启还是非法开启,如果是非法开启,验证芯片会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下达命令,报警模块通过警报器实现报警的功能,来提醒人们有人非法进入。
[0012]
2.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导联线和抗干扰器的设置,有利于对系统的信号进行抗干扰预防,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干扰信号的手段来迫使电插锁的开启,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0013]
3.本实用新型的ups电源和备份芯片的设置,ups电源有利于实现对系统控制器的不间断供电,在意外停电的时候照常使用,备份芯片当需要更换新机时,不需要将下发的ic卡重新收集,可直接进行更换芯片,操作简单,还保留了重要的储存信息。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0017]
1-计算机,2-数据转换器,3-抗干扰导联线,4-系统控制器,41-外壳,42-处理器,43-备份芯片,44-储存模块,45-驱动模块,46-报警模块,47-电源模块,48-信息采集模块,49-验证芯片,5-usp电源,6-警报器,7-电插锁,8-出门读卡器,9-进门读卡器,10-出门按钮,11-墙体,12-单扇门,13-抗干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
实施例:
[0020]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联网系统,包括计算机1,数据转换器2,抗干扰导联线3,系统控制器4,usp电源5,警报器6,电插锁7,出门读卡器8,进门读卡器9,出门按钮10,墙体11,单扇门12和抗干扰器13,所述计算机1通过抗干扰导联线3与数据转换器2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2通过抗干扰导联线3与系统控制器4连接;所述系统控制器4通过导线与usp电源5连接;所述警报器6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4连接;所述电插锁7通过螺钉安装在单扇门12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4连接;所述出门读卡器8和出门按钮10通过螺钉安装在墙体11的内侧,均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4连接;所述进门读卡器9通过螺钉安装在墙体11的外侧,并通过导线与系统控制器4连接;所述单扇门12通过铰链安装在墙体11上;所述抗干扰器13套接在抗干扰导联线3上。
[0022]
所述系统控制器4包括外壳41,处理器42,备份芯片43,储存模块44,驱动模块45,报警模块46,电源模块47,信息采集模块48和验证芯片49,所述处理器42嵌装在外壳41内部;所述备份芯片43和储存模块44均通过导线与处理器42连接;所述驱动模块45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插锁7和处理器42连接;所述报警模块46分别与通过警报器6和处理器4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7分别与usp电源5和处理器42通过导线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48通过导线分别与出门读卡器8,进门读卡器9,出门按钮10和处理器42连接;所述验证芯片49与处理器42电性连接。
[0023]
所述处理器42,备份芯片43,储存模块44,驱动模块45,报警模块46,电源模块47,信息采集模块48和验证芯片49分别采用i3-8100型处理器;gd25q32csig型储存芯片;w25q128型储存模块;160w双路直流驱动模块;sw-18010p报警感应模块;lm2596s dc-dc直流可调降压稳压电源模块;ibecon型信息采集模块和atsha204a-sshda-b逻辑验证芯片。
[0024]
所述usp电源5具体采用yq-s6型门禁用电源,有利于实现对系统控制器4的不间断供电,在意外停电的时候照常使用;所述数据转换器2具体采用rs-232型数据转换器,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以便于通过计算机1对系统控制器4的控制。
[0025]
所述抗干扰器13具体采用zcat磁环抗干扰器,能有效的减少外界对该系统的干扰,加强系统的信号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6]
工作原理
[0027]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计算机1通过抗干扰导联线3将数字信号传递给数据转换器2,数据转换器2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抗干扰导联线3传递给系统控制器4,usp电源5对系统控制器4的不间断供电,在意外停电的时候照常使用,工作人员利用ic卡在进门读卡器9或者出门读卡器8上进行感应,信息采集模块48将采集的信息传递给处理器42,并通过驱动模块45来控制电插锁7的开启,储存模块44会对开器电插锁7的ic卡持有者的信息进行储存,在电插锁7开启的时候验证芯片49会对系统电路进行检测,是正常开启还是非法开启,如果是非法开启,验证芯片49会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42,处理器42下达命令,报警模块46通过警报器6实现报警的功能,来提醒人们有人非法进入,备份芯片43当需要更换新机时,不需要将下发的ic卡重新收集,可直接进行更换芯片,操作简单,还保留了重要的储存信息。
[0028]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
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