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3143发布日期:2021-11-17 18:2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景区观览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自助租赁服务设备可以实现导览设备的自助租借和归还,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自助租赁服务,但是在实际运维使用以及各个景区的实际情况中,有些景区设置了单行路线,具有固定入口和固定的出口,两者不在同一个地点位置,游客需要在景区入口租借导览机,在景区出口处归还导览机,这样就需要在出货口处也有一台租赁柜以供游客归还导览机,而往往在出口处基本没有人租借导览机,就造成了出货口的租赁柜只用做归还,造成了租赁柜功能使用不全,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景区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出口处归还的导览机,集中转移到入口处的租赁柜中,来回搬运比较麻烦。另外,有些景区在特定节假日,游客比较多,在集中离园的时候,现有的租赁柜导览机归还仓口不够用,造成了游客等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以双重检测装置减少异物投入,便捷有效归还导览机。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外侧设置对导览机编码初步识别的第一识别装置,内侧设置有感应识别仓、储存仓、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识别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
6.所述感应识别仓的入口连通归还口,出口连通储存仓,所述感应识别仓的底板为便于导览机滑落的倾斜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对导览机编码再次确认识别的第二识别装置,所述感应识别仓对应归还口的一侧设置电动升降门一,对应储存仓的一侧设有电动升降门二,所述电动升降门一、电动升降门二、第二识别装置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识别仓设置有两列,所述感应识别仓入口处的归还口所述归还口设置有限形板,所述限形板中部设置有限制导览机编码朝向第二识别装置的异型口,所述限形板设置于第一识别装置的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侧固设竖板,所述竖板在靠近末端位置设置对射传感器二;所述底板顶部设置用于确保导览机以正确方位放入的导览机罩,所述对射传感器二与控制模块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识别仓与储存仓通过倾斜的掉落滑道连接,所述掉落滑道表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电动升降门二在靠近底板一侧底部设置缓冲垫。
10.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升降门一和电动升降门二均设置有电机、导轨、门板,所述门板一侧与电机连接,所述门板两侧均沿导轨竖直方向运动;
11.所述电动升降门一的门板上固设用于检测电动升降门一入口处是否有异物的对
射传感器一;
12.所述电动升降门一固定于设备外壳上;所述电动升降门二与感应识别仓通过支架固接为一体,所述支架固接于设备外壳上;
13.所述电动升降门一和电动升降门二还均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所述电动升降门一的位置检测模块一设置于归还口的上下侧,所述电动升降门二的位置检测模块二设置于电动升降门二两侧支架上,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储存仓为便于取放的小车,包括扶手、框体、小滚轮、储物袋,所述框体是由钢管固接而成的方型结构,并在底部四周设置小滚轮,所述扶手通过合页与框体固定;所述框体内部设置用于盛放回收导览机的储物袋,所述储物袋底部粘贴缓冲垫,所述储物袋设计有避空的圆弧面。
15.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正面设置用于取放小车的前门,所述前门一侧通过转轴与设备外壳铰接,另一侧设置电子锁与设备外壳锁合;
16.所述设备外壳背侧设置用于检修的后门,所述后门上固设有理线架,所述设备外壳在后门下侧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内侧固接一对对射传感器三,所述框体在对射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固设小凸块;所述对射传感器三与控制模块连接。
17.所述设备外壳顶部设置方便检修的顶盖;
18.所述设备外壳底部四角均设置静音脚轮;
19.所述设备外壳两侧均设置扣手。
20.进一步的,供电模块通过螺钉和横梁固定在设备外壳上,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用于闭馆断定等紧急情况时可延时供电的不间断电源供电和用于电压转换的供电转换模块,所述不间断电源供电和供电转换模块均与外部电源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外侧还固接有指示灯和提示音响,所述指示灯设置在前面板的上侧,所述提示音响设置在前开门与前面板之间的位置,所述指示灯与音响与控制模块连接。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入口处识别装置和内部识别装置通过自动开合门板组件和控制组件控制开合,实现双重识别,保证放入的物品是需要归还的导览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前侧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后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入口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部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小车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助的导览机归还设备电路主控原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设备外壳;11

前门;12

后门;121

理线架;13

对射传感器三;14
‑ꢀ
顶盖;15

脚轮;16

扣手;2

第一识别装置;3

感应识别仓;31

底板;32
‑ꢀ
掉落滑道;33

对射传感器二;34

电动升降门一;341

位置检测模块一;35
‑ꢀ
电动升降门二;351

位置检测模块二;352

支架;36

导览机罩;37

电机; 38

导轨;39

门板;4

储存仓;41

扶手;42

框体;43

小滚轮;44

储物袋;45

小凸块;5

供电模块;51

正常供电组件;52

紧急供电电池;6

控制模块;7

归还口;71

限形板;72

对射传感器一;8

指示灯;9

音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8]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包括设备外壳1,所述设备外壳1外侧设置对导览机编码初步识别的第一识别装置2,内侧设置有感应识别仓3、储存仓4、供电模块5和控制模块6,所述第一识别装置2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39]
所述感应识别仓3的入口连通归还口7,出口连通储存仓4,所述感应识别仓3的底板31为便于导览机滑落的倾斜板,所述底板31上设有用于对导览机编码再次确认识别的第二识别装置,所述感应识别仓3对应归还口的一侧设置电动升降门一34,对应储存仓4的一侧设有电动升降门二35,所述电动升降门一34、电动升降门二35、第二识别装置均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40]
所述控制模块6的原理如图7,所述待归还物品可以是导览机,所述设备设置双层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识别导览机上的编码,电动升降门一开启,将导览机放入归还口,感应识别仓3的第二识别装置对导览机进行再次确认进一步的识别,保证游客放入的仪器是正确的仪器,也能够保证在游客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登贵重物品放入时,有内部识别装置3阻挡可以取出,方便实用。
[0041]
如图1、图4、图5,所述感应识别仓3设置有两列,所述感应识别仓3 入口处的归还口7所述归还口7设置有限形板71,所述限形板71中部设置有限制导览机编码朝向第二识别装置的异型口,所述限形板71设置于第一识别装置2的两侧。
[0042]
对于不同尺寸的观览机可以通过替换设备限形板来实现。
[0043]
如图1、图4、图5,所述底板31两侧固设竖板,所述竖板在靠近末端位置设置对射传感器二33;所述底板31顶部设置用于确保导览机以正确方位放入的导览机罩36,所述对射传感器二33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44]
如图5,所述感应识别仓3与储存仓4通过倾斜的掉落滑道32连接,所述掉落滑道32表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电动升降门二35在靠近底板31一侧底部设置缓冲垫。
[0045]
如图4、图5,所述电动升降门一34和电动升降门二35均设置有电机 37、导轨38、门板39,所述门板39一侧与电机37连接,所述门板39两侧均沿导轨38竖直方向运动;
[0046]
所述电动升降门一的门板上固设用于检测电动升降门一入口处是否有异物的对射传感器一72;
[0047]
所述电动升降门一固定于设备外壳上;所述电动升降门二与感应识别仓通过支架352固接为一体,所述支架352固接于设备外壳上;
[0048]
所述电动升降门一34和电动升降门二35还均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所述电动升降门一34的位置检测模块一341设置于归还口7的上下侧,所述电动升降门二35的位置检测模块二351设置于电动升降门二35两侧支架上,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49]
所述对射传感器一72通过螺钉固定在归还口7内部两侧,用于检测归还口7的关门区域内是否有物体遮挡,防止发生夹手或卡塞,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可为限位开关,感受门板的位置,用于检测和限制内门上、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和回位位置。
[0050]
如图3、图6,所述储存仓4为便于取放的小车,包括扶手41、框体42、小滚轮43、储物袋44,所述框体42是由钢管固接而成的方型结构,并在底部四周设置小滚轮43,所述扶手41通过合页与框体42固定;所述框体42 内部设置用于盛放回收导览机的储物袋44,所述储物袋44底部粘贴缓冲垫,所述储物袋44设计有避空的圆弧面。
[0051]
如图1、图2、图3、图6,所述设备外壳1正面设置用于取放小车的前门11,所述前门11一侧通过转轴与设备外壳1铰接,另一侧设置电子锁与设备外壳1锁合;
[0052]
所述设备外壳1背侧设置用于检修的后门12,所述后门12上固设有理线架121,所述设备外壳1在后门下侧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内侧固接一对对射传感器三13,所述框体42在对射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固设小凸块45;所述对射传感器三13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53]
所述设备外壳1顶部设置方便检修的顶盖14;
[0054]
所述设备外壳1底部四角均设置静音脚轮15;
[0055]
所述设备外壳1两侧均设置把手扣手16。
[0056]
当小车4从前门11进入,小凸块45运动到对射传感器三13之间的位置,遮挡对射传感器的光线表示小车到达正确的位置,可以关闭前门11,小车到位是归还操作的必要条件,小车未推入时,归还操作不能进行;当景区服务人员使用电子钥匙贴近前门11电子锁感应模块一时,电子锁打开,从而可以打开前门取出小车,完成导览机的搬运。
[0057]
如图3,供电模块5通过螺钉和横梁固定在设备外壳1上,所述供电模块5包括用于闭馆断电等紧急情况可延时供电的不间断电源供电51和用于电压转换的供电转换模块52,
所述不间断电源供电51和供电转换模块52 均与外部电源连接供电。
[0058]
如图1、图4,所述设备外壳外侧还固接有指示灯8和提示音响9,所述指示灯8设置前面板的上侧,所述提示音响9设置在前开门与前面板之间的位置,所述指示灯与音响与控制模块6连接。
[0059]
所述指示灯8和音响9用于提示用户归还操作是否成功。
[0060]
操作过程:
[006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当游客归还导览设备时,将导览设备贴近第一识别模块,识别确认后,电动升降门一34打开,游客将导览机放入设备限形板25的入口,导览机落入底板31,被内门缓冲垫挡住,内部滑道中的导览机识别模块和对射传感器二33会再次识别并确认导览机身份,导览机设备身份识别确认通过后,电动升降门二35会向上打开,导览机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滑,通过掉落滑道32缓冲速度后,掉落进小车4的储物袋44中,然后前面的归还口7关闭,电动升降门二35关闭,指示灯8显示成功,并有声音提示归还操作成功,后台将租借导览机的结余钱款自动退还到游客的支付账户中,从而完成一次导览机归还流程;
[0062]
另外一种情况,当使用导览机贴近第一识别模块,电动升降门一打开后,如果放入非导览机的其他物体,第二识别模块识别身份失败,物体检测模块判断为异物,电动升降门二35会延时打开,保证异物能够延时后沿着掉落滑道落入储物仓,如果异物为贵重物品,延时可以拿出,电动升降门一34关闭,电动升降门板二35关闭,以保证归还设备可以继续归还服务,但会提示归还失败。
[0063]
当归还导览设备时,如果归还口7的关门区域内有异物或手指未拿出,归还门7会弹开,直到异物排除后才最终关闭,很好地实现了防夹手的功能,保证了归还设备的安全可靠。
[0064]
此外,导览机在游客还入导览设备后会自动进行计数,当还入数量达到限额时,指示灯会提示已满。此时,景区或场馆服务人员需要打开前门,取出小车,将小车内的导览机取走。扶手41可以提起,方便推动小车,移动位置。当取出导览机后,需要将小车4重新推入归还设备内,关闭前门后,归还设备内的导览机数量清零,可以继续归还操作。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