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2866阅读:16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



背景技术:

坠床/跌倒不仅是突发事件,也是老年人致伤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老年医学已将坠床跌倒列为老年病综合症之一。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由于存在精神行为异常,以及步态不稳、身体平衡功能紊乱等运动功能损害,使坠床/跌倒风险显著增加。临床上常使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在轮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可造成患者进一步伤害,给患者带来经济上和身心上的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目前国内各级医院、社区医院、养老院等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均存在随时发生坠床/跌倒的突发事件,但是没有坠床/跌倒的预警系统,从而在家属及护工离开患者时极易发生坠床/跌倒,造成伤害,轻的包括皮肤擦伤、软组织损伤等皮肉伤,重的包括骨折、脊髓损伤或内脏出血,如果是头部着地,导致脑部损伤,则有生命危险。其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包括压力感受器和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内部安装有电池,蜂鸣器上安装有开关,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盒压力感受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感受器采用PVDF薄膜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感受器为圆形,直径为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为锂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蜂鸣器为声光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压力感受器放置于卧床患者的背部或轮椅坐位患者的臀部,如果家属或陪护离开患者时打开电源,报警器处于工作状态,当患者有坠床时风险及轮椅上站起等跌倒风险时启动蜂鸣器报警,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报警声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及时制止坠床及跌倒事件发生;一旦已发生坠床及跌倒事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及紧急处理,避免病人进一步伤害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感受器,2-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包括压力感受器1和蜂鸣器2,所述蜂鸣器2内部安装有电池,蜂鸣器2上安装有开关,开关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盒压力感受器1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力感受器1采用PVDF薄膜材料制成,质地柔软,直接受压在患者皮肤下,舒适性好。避免传统金属感受器受压在患者皮肤下导致压疮的发生,不会出现因为使用质地坚硬的金属导致病人舒适度下降的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压力感受器1为圆形,直径为15c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为锂电池,可以充电反复使用,环保性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蜂鸣器2为声光报警器,能够通过声音和灯光发出警报,防止人们因不注意发生没有注意到警报的情况。

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常由于存在精神行为异常,以及步态不稳、身体平衡功能紊乱等运动功能损害,当患者的家属及陪护离开的时刻,患者就极易发生坠床、跌倒的风险,采用预防老年人坠床跌倒报警器,当患者的家属及陪护离开的时,开关打开,启动坠床、跌倒报警器系统。

当患者的家属及陪护离开的时,如果患者卧床时将压力感受器1置于患者的背部,如果患者轮椅坐位时将压力感受器1置于患者的臀部。一旦患者出现因躁动下滑床边时或坠床时压力感受器1未接触患者背部,启动蜂鸣器2报警;当轮椅坐位时,患者欲从轮椅站起或已经离开轮椅时,启动蜂鸣器2报警;此时医护人员听到蜂鸣器2的报警声或发现蜂鸣器2发出的报警灯光,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及时制止坠床及跌倒事件发生;一旦已发生坠床及跌倒事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评估及紧急处理,避免病人进一步伤害发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