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66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的消防意识不断的提高,烟感器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一些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只要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都会加装烟感器,然而对于烟感器定期维护,是保障正常使用的前提。在现有技术中烟感器一般都是通过螺丝固定于墙体上,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而且由于是螺纹固定拆卸极为不易,给检修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包括基座和烟感部,所述基座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顶壁上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两侧的所述腔体的内顶壁上相应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外壳上设置有除热组件,所述除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马达的外壳固定连接的除热鳍片以及设置在所述除热鳍片上的冷风机,每个所述第一马达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中部处设有插紧槽,所述插紧槽上端设有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中部处设有通孔,所述插紧槽底部相应的所述基座底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插紧槽两侧的所述承载块内相应设有第一滑腔,每个所述第一滑腔上下内侧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腔内设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离开所述插紧槽一侧内设有弹力件,所述第一滑接块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一滑接槽内的第一突块,所述第一滑接块内设有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上下内侧壁相应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腔内设有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块内侧设有进入所述插紧槽内的斜滑部,所述第二滑接块离开所述斜滑部一侧的内设有螺状纹腔,所述螺状纹腔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与第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第二滑腔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接块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二滑接槽内的第二突块,所述烟感部由插轴和烟感器构成,所述烟感器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套壳,所述防护套壳的表面设有凹面。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冷风机与所述除热鳍片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设置有五块以上,所述除热鳍片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马达的外壳上,所述第二马达的外壳上也设置有所述除热组件,所述除热鳍片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一马达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冷风机吹风用以将所述除热鳍片吸收的热量加速散发掉,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马达在运行时因集聚的热量过高而烧坏,在本发明中,所述除热鳍片设置有五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腔和所述第二滑腔与所述插紧槽挨近侧均相通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插轴固定设在所述烟感器上端中部处,所述插轴上端设有用来进入所述通孔内的顶靠块,所述顶靠块上端设有用来与所述插销孔配合电性连接的插销,所述顶靠块两侧的所述插轴上端两侧边侧处相应设有滑斜部,所述滑斜部下面的所述插轴的两侧外壁上相应设有用来与所述斜滑部配合锁固连接的锁固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插销孔两侧的腔体的内顶壁上相应设第一马达,每个第一马达底部均连接第一螺柱,第一螺柱螺状纹配合连接承载块,从而实现自动供电连接,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安装速度,同时防止安装人员直接接触插销孔导致触电意外发生。

2.通过第一滑腔内设第一滑接块,第一滑接块离开插紧槽一侧内设弹力件,第一滑接块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进入第一滑接槽内的第一突块,第一滑接块内设第二滑腔,第二滑腔内设第二滑接块,第二滑接块内侧设进入插紧槽内的斜滑部,第二滑接块离开斜滑部一侧的内设螺状纹腔,螺状纹腔内螺状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状杆,第二螺状杆与第二马达连接,从而实现自动锁固以及自动解锁。

3.本发明结构简单,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插接较为稳固,拆卸维护较为方便且具有防触电功能,减少意外触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插接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锁固后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顶靠块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第一马达的外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烟感器装置,包括基座7和烟感部8,所述基座7内设有腔体71,所述腔体71的内顶壁上设有插销孔72,所述插销孔72两侧的所述腔体71的内顶壁上相应设有第一马达73,所述第一马达73的外壳上设置有除热组件,所述除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马达73的外壳固定连接的除热鳍片53以及设置在所述除热鳍片53上的冷风机54,每个所述第一马达73底部均连接有第一螺柱74,所述第一螺柱74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承载块9,所述承载块9中部处设有插紧槽91,所述插紧槽91上端设有限制块93,所述限制块93中部处设有通孔92,所述插紧槽91底部相应的所述基座7底壁上设有导向槽75,所述插紧槽91两侧的所述承载块9内相应设有第一滑腔94,每个所述第一滑腔94上下内侧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941,所述第一滑腔94内设有第一滑接块943,所述第一滑接块943离开所述插紧槽91一侧内设有弹力件942,所述第一滑接块943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一滑接槽941内的第一突块9431,所述第一滑接块943内设有第二滑腔9432,所述第二滑腔9432上下内侧壁相应设有第二滑接槽9433,所述第二滑腔9432内设有第二滑接块9434,所述第二滑接块9434内侧设有进入所述插紧槽91内的斜滑部9437,所述第二滑接块9434离开所述斜滑部9437一侧的内设有螺状纹腔9436,所述螺状纹腔9436内螺状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状杆9439,所述第二螺状杆9439与第二马达9438连接,所述第二马达9438与所述第二滑腔943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接块9434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二滑接槽9433内的第二突块9435,所述烟感部8由插轴82和烟感器81构成,所述烟感器81的外表面设有防护套壳811,所述防护套壳811为硬性材质,所述防护套壳811的表面设有凹面812,通过所述防护套壳811在推动所述烟感器81时能有效的防止用力过大而对所述烟感器81造成损伤,通过所述凹面812在推动所述烟感部8时能有效的防止由于手心出汗而导致打滑现象的发生。

其中,所述冷风机54与所述除热鳍片53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53设置有五块以上,所述除热鳍片53等距分布在所述第一马达73的外壳上,所述第二马达9438的外壳上也设置有所述除热组件,所述除热鳍片53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一马达73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冷风机54吹风用以将所述除热鳍片53吸收的热量加速散发掉,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马达73在运行时因集聚的热量过高而烧坏,在本发明中,所述除热鳍片53设置有五块。

其中,所述第一滑腔94和所述第二滑腔9432与所述插紧槽91挨近侧均相通设置,从而实现第一滑接块943和第二滑接块9434的伸缩滑动配合。

其中,所述插轴82固定设在所述烟感器81上端中部处,所述插轴82上端设有用来进入所述通孔92内的顶靠块83,所述顶靠块83上端设有用来与所述插销孔72配合电性连接的插销84,所述顶靠块83两侧的所述插轴82上端两侧边侧处相应设有滑斜部86,所述滑斜部86下面的所述插轴82的两侧外壁上相应设有用来与所述斜滑部9437配合锁固连接的锁固槽85,从而提高安装时候的安装速度。

初始状态时,承载块9位于腔体71的最低部,第一滑接块943受到弹力件942的作用力位于第一滑腔94与插紧槽91挨近一侧,第二滑接块9434位于第二滑腔9432与插紧槽91挨近一侧且斜滑部9437进入插紧槽91。

需要安装时,首先将烟感部8移动到基座7的下方位置,使得插轴82上端与导向槽75相应设置,然后向上推动烟感部8,使插轴82逐渐穿过导向槽75并进入插紧槽91内,如图2直至滑斜部86与斜滑部9437抵压滑动配合连接,然后继续向上推动烟感部8,由于第二滑接块9434离开斜滑部9437一侧的内设螺状纹腔9436,螺状纹腔9436与第二螺状杆9439螺状纹配合连接,使斜滑部9437受到顶压力带动第一滑接块943克服弹力件942的作用力向第一滑腔94内移动,直至斜滑部9437进入第一滑腔94内且内侧端面与插轴82外壁滑动配合,当斜滑部9437滑动到锁固槽85处时,受到弹力件942的作用力将斜滑部9437顶压入锁固槽85内,同时如图3,顶靠块83进入通孔92内且上端端面与承载块9上端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插销84伸出承载块9上端端面外,此时,通过第一马达73控制第一螺柱74转动,使第一螺柱74带动承载块9以及与承载块9配合锁固连接的烟感部8向上移动,如图4直至承载块9上端端面与腔体71内上端相抵接,同时插销84完全插入插销孔72内,此时完成安装;

当需要拆卸维护时,通过第一马达73控制第一螺柱74反转,使第一螺柱74带动承载块9以及与承载块9配合锁固连接的烟感部8向下移动到腔体71的最低部位置,然后通过第二马达9438控制第二螺状杆9439转动,带动第二滑接块9434离开插紧槽91滑入第二滑腔9432内,直至斜滑部9437完全脱离锁固槽85,此时,向下抽出烟感部8即可,最后通过第二马达9438控制第二螺状杆9439反转,使斜滑部9437完全进入插紧槽91内,此时控制第二马达9438停止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插销孔两侧的腔体的内顶壁上相应设第一马达,每个第一马达底部均连接第一螺柱,第一螺柱螺状纹配合连接承载块,从而实现自动供电连接,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安装速度,同时防止安装人员直接接触插销孔导致触电意外发生。

2.通过第一滑腔内设第一滑接块,第一滑接块离开插紧槽一侧内设弹力件,第一滑接块外端上下两侧相应设进入第一滑接槽内的第一突块,第一滑接块内设第二滑腔,第二滑腔内设第二滑接块,第二滑接块内侧设进入插紧槽内的斜滑部,第二滑接块离开斜滑部一侧的内设螺状纹腔,螺状纹腔内螺状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状杆,第二螺状杆与第二马达连接,从而实现自动锁固以及自动解锁。

3.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插接较为稳固,拆卸维护较为方便且具有防触电功能,减少意外触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