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瞌睡装置和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712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瞌睡装置和智能手表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瞌睡装置和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工作,学生需要长时间坐在教室里上课和学习,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很容易引起大脑疲劳、思维迟钝,人们在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犯困、打瞌睡的现象,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对于驾驶员来说,特别是对于长途客车、长途运输车的驾驶员来说,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驾车后,通常会因为身体疲劳或开车过程的枯燥而发生困倦,这种情况不仅危害驾驶员的自身安全,还会危及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可穿戴设备迅速兴起,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但是,传统的智能手表功能单一,一般只具备来电提醒和短信提醒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瞌睡装置和智能手表,可以在人们犯困时进行提醒,以使人们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瞌睡装置,包括:运动传感器、处理器和警报器;

其中,所述运动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警报器连接;

所述运动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运动状态;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运动状态判断所述用户是否瞌睡,并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用户的运动状态为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时,确定所述用户瞌睡,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上述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心率传感器;

所述心率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心率数据;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运动状态以及所述用户的心率数据判断所述用户是否瞌睡,并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用户的运动状态为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且所述用户的心率数据小于预设心率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时间时,确定所述用户瞌睡,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所述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

可选地,所述警报信号包括振动警报信号和/或语音警报信号。

可选地,上述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用于控制所述运动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

可选地,上述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运动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运动传感器在第三阈值时间内开启或者关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防瞌睡装置。

可选地,上述智能手表,包括表盘主体和表带;所述防瞌睡装置设置在所述表盘主体内;或者,所述防瞌睡装置设置在所述表带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和智能手表,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用户运动状态,并根据用户运动状态判断用户是否瞌睡,以及在用户瞌睡时,通过处理器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人们犯困时进行提醒,以使人们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集成于智能手表中,用于防止人们犯困。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具体包括:运动传感器110、处理器120和警报器130;

其中,运动传感器110与处理器120连接,处理器120与警报器130连接。

运动传感器110用于采集用户运动状态。

运动传感器能够感测人或物体的运动,用于在该运动传感器能够感测的范围内探测人的活动,并将感测到的运动转换为电信号。

用户运动状态是指用户进行机械运动时相对某个参考系的运动速度的状态,运动状态的内容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其中,静止或运动也属于其包含范围。本实施例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

处理器120用于根据用户运动状态判断用户是否瞌睡,并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130发出警报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中,处理器根据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用户运动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瞌睡状态,如果用户处于瞌睡状态,则通过处理器控制警报器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用户并防止用户犯困。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用于防止学生上课犯困,例如,学生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学生的运动状态,并将学生的运动状态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学生的运动状态判断学生是否瞌睡,并在学生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防止学生上课时犯困,以及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或者,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用于防止司机在长途开车时犯困,例如,司机佩戴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司机的运动状态,并将司机的运动状态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司机的运动状态判断司机是否瞌睡,并在司机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防止司机犯困,以及保障行车安全。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还可以用在其他需要用户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用户瞌睡的场景,并不仅限于上述提到的两种,例如也可以用于防止值班人员犯困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处理器120具体用于:

在用户的运动状态为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时,确定用户瞌睡,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用户的运动状态即为手臂的运动状态,当运动传感器采集的手臂的运动状态为静止,且手臂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其中,第一阈值时间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时间值,例如可以是3分钟,或者其他时间值,则处理器判断此时用户为瞌睡状态,进而控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以提醒用户,防止用户犯困。

可选地,用户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是头部的运动状态,或者其他部位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该运动状态的静止时间确定用户是否瞌睡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用户运动状态,并将用户运动状态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用户运动状态判断用户是否瞌睡,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对用户进行提醒,防止用户犯困,以使用户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心率传感器140,其中,心率传感器140与处理器120连接,用于采集用户的心率数据;

处理器12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运动状态以及用户的心率数据判断用户是否瞌睡,并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130发出警报信号。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成年男性约为60~80次/分,女性约为70~90次/分;入睡状态时,男性约为50~70次/分,女性约为60~70次/分。本实施例中的心率传感器通过采集用户的心率信息,并由处理器根据用户的心率数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瞌睡,如果用户处于瞌睡状态,则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上述警报信号包括振动警报信号和/或语音警报信号。例如,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用于防止学生上课犯困时,其警报信号为振动警报信号,可以防止佩戴该防瞌睡装置的学生犯困,也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其中,振动强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用于防止司机长途开车犯困时,其警报信号为语音警报信号,或者振动警报信号和语音警报信号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佩戴该防瞌睡装置的司机犯困,保证行车安全。

可选地,处理器120具体用于:

在用户的运动状态为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且用户的心率数据小于预设心率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时间时,确定用户瞌睡,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

可选地,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基于加速度的基本原理实现工作,通常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即X轴、Y轴和Z轴。加速度传感器是用来将加速度这一物理信号转变成便于测量的电信号的测试仪器。加速度是一个空间矢量,一方面,要准确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测得其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另一方面,在预先不知道物体运动方向的场合下,只有应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加速度信号。由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也是基于重力原理的,因此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双轴正负90度或双轴0-360度的倾角,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性质。

陀螺仪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陀螺仪又叫角速度传感器,其测量的物理量是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陀螺仪则可以对转动、偏转的动作做很好的测量,可以精确分析判断出使用者的实际动作。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的上述特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或者采用陀螺仪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或者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与陀螺仪结合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可以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用户的运动状态即为手臂的运动状态,当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手臂的运动状态为静止,且手臂处于静止的时间超过第一阈值时间,其中,第一阈值时间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时间值,例如可以是3分钟,或者其他时间值。

同时,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心率信息,处理器判断用户的心率数据小于预设心率,其中,预设心率为预先设置的用户即将入睡时的心率,并且该心率数据小于预设心率的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时间,其中,第二阈值时间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时间值,例如可以是3分钟,或者其他时间值,则处理器判断此时用户为瞌睡状态,进而控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以提醒用户,防止用户犯困。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开关结构150,开关结构150用于控制运动传感器110的开启与关闭。当用户需要长时间静止,且用户清醒时,或者用户不需要进行防瞌睡提醒时,可以通过开关结构150关闭运动传感器110,即一键关闭防瞌睡提醒功能,运动传感器110不再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信息。同理,开关结构还可以与心率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心率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防瞌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还包括定时器150,定时器160与运动传感器110电连接,用于控制运动传感器160在第三阈值时间内开启或者关闭。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具有定时提醒功能,用户可以预先设置第三阈值时间,即用户需要进行防瞌睡提醒的时间,例如可以是上课时间、开车时间或者值班时间等,定时器在第三阈值时间内控制运动传感器开启,进而开启防瞌睡提醒功能;第三阈值时间还可以是防瞌睡提醒功能关闭的时间,例如可以是上课结束时间、开车结束时间或者值班结束时间等,定时器在第三阈值时间内控制运动传感器关闭,进而关闭防瞌睡提醒功能。同理,定时器还可以与心率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心率传感器在第三阈值时间内开启或者关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装置通过运动传感器采集用户运动状态,以及通过心率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心率数据,并将用户运动状态和心率数据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用户运动状态以及心率数据判断用户是否瞌睡,在用户瞌睡时,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对用户进行提醒,防止用户犯困,以使用户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瞌睡还通过开关结构和定时器控制运动传感器或者心率传感器的开启与关闭,使得用户可以一键开启或关闭防瞌睡提醒功能,或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开启或关闭防瞌睡提醒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于同一构思,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瞌睡装置10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持智能手表正常工作的其他部件,例如表盘主体210和表带220;防瞌睡装置100设置在表盘主体210内,防瞌睡装置100在表盘主体210内的位置不做限定。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防瞌睡装置100设置在智能手表的表带220上,防瞌睡装置100在表带220上的位置不做限定。由于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瞌睡装置,因此,智能手表具有与上述防瞌睡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他们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