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9061发布日期:2021-05-11 15: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为了督促行人养成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的习惯,市面上出现一种智能人行道辅助系统,将智能人行道辅助系统安装在斑马线上,通过智能提示的方式主动给予人们对应的警示,提示行人遵守信号灯指示,确保通过路口的安全。

中国专利cn209353243u公开了一种人行道主警示柱,包括立柱、控制器和蓄电池,本结构避免了立柱、控制器和蓄电池挨个安装的问题,提高了主警示柱安装的便利性,但是这种人行道警示柱只能够通过警示声音提醒行人,不能预先警示行人通过人行道的需求,由上可见,现有的人行道主警示柱存在不能预先警示行人通过人行道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第一立柱、红外线感应器和峰鸣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位于人行道的两侧,第一立柱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所述第二立柱顶部通过电动阀活动连接支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一立柱的侧边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红绿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峰鸣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第一立柱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可以在晚上为路面提供照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表面包裹有荧光膜,荧光膜可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防止碰倒撞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立柱的上侧通过安装柱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和控制器,第二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的下侧固定连接连杆,连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连杆的右侧设置有锁定杆,锁定杆通过螺纹孔连接锁定螺栓,使用时,通过滚轮可以实现第二立柱的自由移动功能,当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向下旋转锁定螺栓,实现装置固定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显示屏、红外线感应器、峰鸣器、红绿灯、照明灯均通过导线与第一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立柱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第一立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第一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峰鸣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第一立柱的侧边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红绿灯,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一蓄电池内,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时,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显示屏显示行人注意安全,引起行人警觉。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立柱顶部通过电动阀活动连接支杆,第二立柱的上侧通过安装柱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第二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和控制器,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连接,当红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放平,提前提醒行人不要通过人行道,当绿灯亮起时,控制器通过电动阀将支杆抬起,使行人顺利通过人行道。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蓄电池的线路图。

附图标记:1-人行道、2-第一立柱、3-第一太阳能电池板、4-支架、5-显示屏、6-红外线感应器、7-峰鸣器、8-第一蓄电池、9-第一底座、10-荧光膜、11-通风口、12-红绿灯、13-照明灯、14-第二立柱、15-电动阀、16-支杆、17-安装柱、18-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9-第二蓄电池、20-控制器、21-第二底座、22-连杆、23-滚轮、24-锁定杆、25-锁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第一立柱2、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支架4、显示屏5、红外线感应器6、峰鸣器7、第一蓄电池8、第一底座9、荧光膜10、通风口11、红绿灯12、照明灯13、第二立柱14、电动阀15、支杆16、安装柱17、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第二蓄电池19、控制器20、第二底座21、连杆22、滚轮23、锁定杆24和锁定螺栓25。

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位于人行道1的两侧,第一立柱2底部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6,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下侧设置有峰鸣器7,所述第一立柱2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所述峰鸣器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蓄电池8,第一立柱2的侧边连接有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红绿灯12,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显示屏5、红外线感应器6、峰鸣器7、红绿灯12、照明灯13均通过导线与第一蓄电池8连接,第一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一蓄电池8的内部,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1时,红外线感应器6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7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显示屏5显示行人注意安全,引起行人警觉。

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11,通风口11可以将第一立柱2内部多余热量散掉,第一立柱2的侧面设置有照明灯13,照明灯13可以在晚上为路面提供照明,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14的表面包裹有荧光膜10,荧光膜10可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防止碰倒撞伤。

所述第二立柱14顶部通过电动阀15活动连接支杆16,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上侧通过安装柱17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19和控制器20,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和控制器20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19连接。

第二立柱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21,第二底座21的下侧固定连接连杆22,连杆2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23,连杆22的右侧设置有锁定杆24,锁定杆24通过螺纹孔连接锁定螺栓25,使用时,通过滚轮23可以实现第二立柱14的自由移动功能,当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向下旋转锁定螺栓25,实现装置固定功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3,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包括人行道1和第一立柱2,红灯亮时,当有行人通过人行道1时,红外线感应器6感应到有行人通过时,峰鸣器7开始语音提示行人注意安全,显示屏5显示行人注意安全,引起行人警觉。

一种闯红灯预警的人行道警示柱,还包括第二立柱14,所述第二立柱14顶部通过电动阀15活动连接支杆16,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上侧通过安装柱17连接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第二立柱1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蓄电池19和控制器20,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和控制器20均通过导线与第二蓄电池19连接,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8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第二蓄电池19内,当红灯亮起时,控制器20通过电动阀15将支杆16放平,提前提醒行人不要通过人行道1,当绿灯亮起时,控制器20通过电动阀15将支杆16抬起,使行人顺利通过人行道1。

第二立柱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底座21,第二底座21的下侧固定连接连杆22,连杆2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23,连杆22的右侧设置有锁定杆24,锁定杆24通过螺纹孔连接锁定螺栓25,使用时,通过滚轮23可以实现第二立柱14的自由移动功能,当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向下旋转锁定螺栓25,实现装置固定功能。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