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6904发布日期:2021-11-29 18:5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是一种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区域安防监测设备通常有两种:入侵式安防设施和预警式安防设施,具体如下:
3.入侵式安防设施包括电子脉冲围栏、红外对射式围栏、微波对射式围栏等,入侵式安防设施存在的缺陷包括:1、只能反应报警防区区段,不能准确给出报警点位;2、无法给予值守人员充分的预警处置时间,接到报警信号时,入侵人员已经侵入防区,不利于值守人员快速准确处置警情;3、易受杂草、树木、动物触碰、积雪掩埋、雨水浸润等影响,造成误报率高;4、维护烦琐,其中电子脉冲围栏在夏冬两季必对所有合金导线张紧或放松调整,保持合金导线张紧度适宜,否则会因导线过紧拉弯支撑杆,或因导线过松造成短路形成误报,并且其附近的杂草、树木、积雪必须定期清理,否则也会造成误报;5、红外、微波对射式围栏对于安装布设要求高,否则从对射线上方跨越或从下方穿越都不会触发报警,出现漏报。
4.预警式安防设施包括平板雷达侦测预警设施、视频移动侦测预警设施、手机侦码预警设施等,预警式安防设施存在的缺陷包括:1、平板雷达侦测预警设施适范围有限,雷达受地杂波影响大,只适用于平原地区。同时,对于牛羊等牲畜无法识别,误报率高;2、视频移动侦测预警存在较多盲区,仅对视频视场范围内的移动目标给出报警信号,对视场范围外的移动目标无法报警,存在预警盲区和漏洞。同时对杂草、树枝晃动,动物出没等情况也会报警,误报率高;3、手机侦码预警仅适用于携带手机人员,如果人员不携带手机则不会预警,形成漏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区域安防监测设备存在的易误报、漏报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包括前端探测装置、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和追踪驱离装置;所述前端探测装置包括多个区域控制单元和多个前端探测单元,追踪驱离装置包括多个视频跟踪单元和多个区域声光驱离单元,每个区域控制单元对应控制多个前端探测单元,前端探测单元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和控制传输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与控制传输模块连接,控制传输模块与对应的区域控制单元连接,区域控制单元、视频跟踪单元和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均与后端监测控制装置连接。
7.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8.上述控制传输模块包括模数转化模块、探测信号处理模块和数字总线通信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与模数转化模块连接,模数转化模块与探测信号处理
模块连接,探测信号处理模块与数字总线通信模块连接,数字总线通信模块与对应区域控制单元连接。
9.上述区域控制单元包括区域信号处理模块、区域传输模块、区域电源模块和多个区域探测电源模块,区域探测电源模块与区域控制单元所控制的前端探测单元一一对应,每个区域探测电源模块与对应的前端探测单元连接,区域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区域传输模块、区域电源模块和对应的控制传输模块连接。
10.上述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后端通信单元、数据存储服务器、上位机和移动终端,每个区域控制单元均与后端通信单元连接,后端通信单元与数据存储服务器连接,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与移动终端和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分别与移动终端、每个视频跟踪单元和每个区域声光驱离单元连接。
11.上述前端探测单元还包括壳体,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设置在壳体上,控制传输模块设置在壳体内。
12.上述多个前端探测单元等间隔线状布设,间隔范围为5米至7米。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益效果具体包括:
14.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布设灵活,既能布设在地表也能布设在空中,且能适应各种环境,例如丛林、灌木、平原、山地、沙漠、沼泽等,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端探测单元的间隔布置,且相邻两个前端探测单元之间感知边界互有重叠,从而能有效避免发生感知盲点,实现无布放漏洞盲区;
16.3、本实用新型对前端探测单元进行了地址编码,使得在发生物体入侵时能准确获知入侵目标位置,为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17.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视频跟踪单元,且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与一个视频跟踪单元通过地址编码进行关联,使得能对入侵目标进行实时视频跟踪,完成入侵目标位置的实时确定,有效降低了误报率。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如附图1所示,该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包括前端探测装置、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和追踪驱离装置;所述前端探测装置包括多个区域控制单元和多个前端探测单元,追踪驱离装置包括多个视频跟踪单元和多个区域声光驱离单元,每个区域控制单元对应控制多个前端探测单元,前端探测单元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和控制传输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与控制传输模块连接,控制传输模块与对应的区域控制单元连接,区域控制单元、视频跟踪单元和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均与后端监测控制装置连接。
22.上述技术方案中,后端监测控制装置中将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与一个视频跟踪单元进行关联,即对所有前端探测单元和视频跟踪单元分别进行唯一地址编码,将视频跟踪单元的地址与与之对应的多个前端探测单元的地址进行绑定,完成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与一个视频跟踪单元的关联,从而便于后期入侵监测及视频跟踪,这里视频跟踪单元可为现有公知的球机。并且对每个前端探测单元进行地址编码,能在发生入侵时准确显示入侵位置。
23.上述技术方案中,后端监测控制装置中将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与一个区域声光驱离单元进行关联,即对所有前端探测单元和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分别进行唯一地址编码,将区域声光驱离单元的地址与与之对应的多个前端探测单元的地址进行绑定,完成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与一个区域声光驱离单元的关联,这里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可包括强光追踪模块和高音警告驱离模块,用于对入侵目标进行声光驱赶。
24.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区域控制单元,每个区域控制单元控制多个前端探测单元,即每个区域控制单元所对应的多个前端探测单元之间并联,并联后均与该区域控制单元连接,使得一个区域控制单元为对应的多个前端探测单元进行供电及数据收发,具体则为区域控制单元与对应的前端探测单元中的人体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和控制传输模块连接,为人体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和控制传输模块供电,并通过控制传输模块接收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所监测到的信息。
25.上述技术方案中,前端探测单元在前端呈线状布设,其中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均用于对入侵目标进行监测,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的监测报警可有效感知立体球半径3米至4米,从而前端探测单元可间隔5米至7米进行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前端探测单元之间感知边界互有重叠,避免发生感知盲点,实现无布放漏洞盲区。
26.上述在设置本实用新型时,前端探测单元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包括:1、将前端探测单元贴地面铺设,每间隔一定距离(例如5米至7米)放置一个前端探测单元,该过程不受地理环境、温度影响,架设简单、替换方便;2、将前端探测单元架空铺设,每间隔一定距离(例如5至7米)放置一个前端探测单元,适用于边防、重点区域等有围栏的物理防护装置区域。
27.具体使用时,人体红外传感器及微波雷达传感器对入侵的物体进行监测,发现入侵物体目标后,人体红外传感器或微波雷达传感器确定入侵物体目标信息及初始位置,并通过控制传输模块传输至对应的区域控制单元,区域控制单元回传转发至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后端监测控制装置根据回传的信息,再次确定入侵物体目标位置,选取对应的视频跟踪单元,调整其视频采集角度,并控制视频跟踪单元对入侵物体目标进行视频跟踪,视频跟踪图像回传至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实时显示入侵位置视频画面,并进行存储及工作人员分析,或后端监测控制装置控制对应的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对入侵目标进行驱赶。
2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通过前端探测装置、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和追踪驱离装置相配合,准确确定入侵点位,并进行对应的预警,给值守人员提供预警处置时间,有效降低了误报率,并且通过视频跟踪单元能对入侵物体进行视频跟踪,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自动调取附近视频实时显示入侵位置视频画面,有效降低了误报率,同时能通过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对入侵目标进行驱赶。
2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线状布设红外微波雷达前端传感安防系统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30.如附图1所示,所述控制传输模块包括模数转化模块、探测信号处理模块和数字总线通信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与模数转化模块连接,模数转化模块与探测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探测信号处理模块与数字总线通信模块连接,数字总线通信模块与对应区域控制单元连接。
31.上述技术方案中,模数转化模块对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输出的信息进行模数转化。探测信号处理模块可为现有公知的dsp芯片,对模数转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再次处理。数字总线通信模块为现有公知技术,实现与区域控制单元的信息交换。
32.如附图1所示,所述区域控制单元包括区域信号处理模块、区域传输模块、区域电源模块和多个区域探测电源模块,区域探测电源模块与区域控制单元所控制的前端探测单元一一对应,每个区域探测电源模块与对应的前端探测单元连接,区域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区域传输模块、区域电源模块和对应的控制传输模块连接。
33.上述技术方案中,区域信号处理模块可为arm处理器,能通过数字总线通信模块获取探测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信号,并进行再次处理;区域传输模块可为光纤或无线通信模块,将区域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信号传输至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区域探测电源模块有多个,区域探测电源模块与区域控制单元所控制的前端探测单元一一对应,为其供电,即为前端探测单元提供5v至12v直流电;区域电源模块为区域控制单元进行供电。
34.如附图1所示,所述后端监测控制装置包括后端通信单元、数据存储服务器、上位机和移动终端,每个区域控制单元均与后端通信单元连接,后端通信单元与数据存储服务器连接,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与移动终端和上位机连接,上位机分别与移动终端和每个视频跟踪单元连接。
35.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区域控制单元均与数据存储服务器连接,数据存储服务器接收及存储区域控制单元回传的前端入侵物体目标信息及初始位置,并将其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关联信息,启动对应的视频跟踪单元,调整其视频采集角度,控制视频跟踪单元对入侵物体目标进行视频跟踪,视频跟踪图像回传至上位机,上位机实时显示入侵位置视频画面,并存储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同时发出对应的预警信号至移动终端,提醒工作人员,并且后端监测控制装置控制对应的区域声光驱离单元对入侵目标进行驱赶。
36.如附图1所示,所述前端探测单元还包括壳体,人体红外传感器和微波雷达传感器均设置在壳体上,控制传输模块设置在壳体内。
37.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壳体,防水防尘,增加了前端探测单元的使用寿命。
38.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