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在此大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现有的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一般通过螺栓安装在指定位置,后期拆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包括识别终端本体,所述识别终端本体的一侧设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识别终端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内设有两个支撑板,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识别终端本体的一侧设有活动板,且所述活动板位于两个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与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与其中一个连接板通过升降组件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活动板顶部的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矩形孔的外部,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板的底部通过两个拉伸弹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与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环。
9.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孔的顶部开设有第三矩形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三矩形孔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活动板下移,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二固定块脱离第二凹槽,解除对侧板位置的限定,进而驱动侧板远离安装块移动,使得第一固定块脱离第一凹槽,即可解除侧板和安装块之间的固定关系,进而驱动识别终端本体远离安装块移动,使得安装块不再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即可完成识别终端本体和安装块之间的拆除,便于对识别终端本体进行更换检修,侧板移动时,支撑板在第一矩形孔内滑动,通过第一矩形孔本支撑板的配合,使得侧板平稳的移动,同时第二限位块在第三矩形孔内滑动,通过第三矩形孔和第二限位块的配合,避免支撑板脱离第一矩形孔,通过设置的拉环,便于驱动活动板移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识别终端本体;2、侧板;3、安装块;4、第一凹槽;5、第一固定块;6、连接板;7、第一矩形孔;8、支撑板;9、第二凹槽;10、第二固定块;11、活动板;12、第二矩形孔;13、限位板;14、拉伸弹簧;15、拉环;16、第一限位块;17、第三矩形孔;18、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
‑
4所示,一种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包括识别终端本体1,识别终端本体1的一侧设有两个侧板2,两个侧板2之间设有安装块3,安装块3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内设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的一侧与侧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安装块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一侧与识别终端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板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7,第一矩形孔7内设有两个支撑板8,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板8分别与两个侧板2固定连接,侧板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内设有第二固定块10,识别终端本体1的一侧设有活动板11,且活动板11位于两个连接板6的下方,第二固定块10的底部与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板11与其中一个连接板6通过升降组件连接;
18.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活动板11顶部的第二矩形孔12,第二矩形孔12内设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矩形孔12的外部,且限位板13的顶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板11的顶部与其中一个连接板6的底部通过两个拉伸弹簧14连接,活动板11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6的一侧与限位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驱动活动板11下移,拉伸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二固定块10脱离第二凹槽9,即可解除对侧板2位置的限定,活动板11上下移动时,通过第二矩形孔12和限位板13的配合,使得活动板11平稳的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块16,限位活动板11下移的距离,避免限位板13脱离第二矩形孔12。
19.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5,通过设置的拉环15,便于驱动活动板11移动。
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矩形孔7的顶部开设有第三矩形孔17,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8,且第二限位块18位于第三矩形孔17内,通过第三矩形孔17和第二限位块18的配合,避免支撑板8脱离第一矩形孔7。
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交通多合一智能识别终端,在使用时,安装块3直接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通过驱动活动板11下移,拉伸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二固定块10脱离第二凹槽9,解除对侧板2位置的限定,进而驱动侧板2远离安装块3移动,使得第一固定块5脱离第一凹槽4,即可解除侧板2和安装块3之间的固定关系,进而驱动识别终端本体1远离安装块3移动,使得安装块3不再位于两个连接板6之间,即可完成识别终端本体1和安装块3之间的拆除,便于对识别终端本体1进行更换检修,侧板2移动时,支撑板8在第一矩形孔7内滑动,通过第一矩形孔7本支撑板8的配合,使得侧板2平稳的移动,同时第二限位块18在第三矩形孔17内滑动,通过第三矩形孔17和第二限位块18的配合,避免支撑板8脱离第一矩形孔7,通过设置的拉环15,便于驱动活动板11移动。
2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