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4524发布日期:2022-02-09 14:3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安全看护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随着监控系统的日益发展,家居监控设备越来越完善,可在远程实时监控家内外情况,并能够实时收到家居监控设备发来的监控信息与危险警告。
3.现有的居家大门监控看护装置,对于外来的不明身份人员只能进行识别后将图像传至房主的移动通信端,在发生危险时,只能进行报警,不能对危险人员进行驱离,在门外人员身份不能确认时,不能与其语音沟通确认其身份以及来历。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居家大门监控看护装置,对于外来的不明身份人员只能进行识别后将图像传至房主的移动通信端,在发生危险时,只能进行报警,不能对危险人员进行驱离,在门外人员身份不能确认时,不能与其语音沟通确认其身份以及来历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包括门框、盒体和导线,所述盒体位于门框顶端的中部,所述盒体朝向门外方向的上部通过喷雾挡板轴转动连接有喷雾挡板,所述喷雾挡板下方通过连接在盒体上的警铃挡板轴转动连接有警铃挡板,所述喷雾挡板后设置有喷雾移块,所述喷雾移块可被喷雾挡板后的上挡块一和下挡块一限位,所述警铃挡板后设置有警铃移块,所述警铃移块可被警铃挡板后的上挡块二和下挡块二限位,所述下挡块一与下挡块二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铁,且外部朝向门内的一侧设有负极片,所述喷雾移块和警铃移块底部朝向门外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片,两对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相互串联并和电磁铁一样连接在箱体内的电源模块一上,所述喷雾移块和警铃移块后方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喷雾移块上倾斜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后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设置在喷雾移块内部的管槽内,所述导管的末端连接有软质的软管,所述软管在盒体后端的内部连接有喷雾罐,所述喷雾罐的出口处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通过导线连接在盒体内部的电源模块二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框内设置可弹出的高浓度催泪喷雾,配合可弹出的警铃,在不明身份人员撬锁、撞门等危险情况下,报警出警时间不足,不明身份人员抬头看向突然响起的警铃的瞬间喷出催泪喷雾,对不明身份人员进行有效的驱离。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框的顶角设置有监控探头,所述监控探头连接位于门框顶角内部的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通过导线连接位于盒体内的远程控制模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远程看见门外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远程监控模块连接位于盒体内部的远程通信模块,所述远程通信模块连接位于盒体内部的收音模块和位于盒体外壁底端的喇叭,所述收音模块连接着位于喇叭下方的收音听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远程通过喇叭和收音听筒和门外的人进行语言交流。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模块一和电源模块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远程控制装置内的电路通断。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警铃移块的朝向门的方向连接着直径等于与上挡块二和下挡块二间距的半球形的警铃,所述警铃的首端在警铃挡板关闭时顶着警铃挡板,所述喷雾移块的顶端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在喷雾挡板关闭时顶着喷雾挡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未开启状态下,喷雾移块和警龄移块保持可随时弹出的状态,确保使用时的突然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门框内设置可弹出的高浓度催泪喷雾,配合可弹出的警铃,在不明身份人员撬锁、撞门等危险情况下,报警出警时间不足,不明身份人员抬头看向突然响起的警铃的瞬间喷出催泪喷雾,对不明身份人员进行有效的驱离。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内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内视打开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内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视监控装置示意图。
22.图中:1、门框;2、喷雾挡板;3、警铃挡板;4、收音听筒;5、喇叭;6、监控探头;7、喷雾挡板轴;8、上挡块一;9、下挡块一;10、顶杆;11、导管;12、喷头;13、喷雾移块;14、正极片;15、负极片;16、电磁铁;17、警铃挡板轴;18、上挡块二;19、下挡块二;20、警铃;21、警铃移块;22、电源模块一;23、远程通信模块;24、收音模块;25、弹簧槽;26、弹簧;27、远程控制模块;28、电源模块二;29、电控阀门;30、监控模块;31、喷雾罐;32、软管;33、管槽;34、导线;35、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5.一种智能家居看护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门框1、盒体35和导线34,盒体35位于门框1顶端的中部,盒体35朝向门外方向的上部通过喷雾挡板轴7转动连接有喷雾挡板2,喷雾挡板2下方通过连接在盒体35上的警铃挡板轴17转动连接有警铃挡板3,喷雾挡板2后设置有喷雾移块13,喷雾移块13可被喷雾挡板2后的上挡块一8和下挡块一9限位,警铃挡板3后设置有警铃移块21,警铃移块21可被警铃挡板3后的上挡块二18和下挡块二19限位,下挡块一9与下挡块二19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铁16,且外部朝向门内的一侧设有负极片15,喷雾移
块13和警铃移块21底部朝向门外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片14,两对正极片14与负极片15相互串联并和电磁铁16一样连接在盒体35内的电源模块一22上,电磁铁16断电,铁质的喷雾挡板2和警铃挡板3会被顶开,喷雾移块13和警铃移块21后方为弹簧槽25,弹簧槽25内设有弹簧26,喷雾移块13上倾斜安装有喷头12,喷头12后端连接有导管11,导管11设置在喷雾移块13内部的管槽33内,导管的末端连接有软质的软管32,软管32在盒体35后端的内部连接有喷雾罐31,喷雾罐31的出口处设置有电控阀门29,电控阀门29通过导线34连接在盒体35内部的电源模块二28上,电控阀门29受电源模块二28控制,在打开时,喷雾罐31内的高压催泪喷雾会沿着软管32和导管11从喷头12向下喷出。
26.请参阅图1和图5,门框1的顶角设置有监控探头6,监控探头6连接位于门框1顶角内部的监控模块30,监控模块30通过导线34连接位于盒体35内的远程控制模块27,可在远程看见门外的情况。
27.请参阅图4,远程控制模块27连接位于盒体35内部的远程通信模块23,远程通信模块23连接位于盒体35内部的收音模块24和位于盒体外壁底端的喇叭5,收音模块24连接着位于喇叭5下方的收音听筒4,可在远程通过喇叭5和收音听筒4和门外的人进行语言交流。
28.请参阅图4,远程控制模块27通过导线34连接电源模块一22和电源模块二28,可在远程控制装置内的电路通断。
29.请参阅图2和图3,警铃移块21的朝向门的方向连接着直径等于与上挡块二18和下挡块二19间距的半球形的警铃20,警铃20的首端在警铃挡板3关闭时顶着警铃挡板3,喷雾移块13的顶端连接有顶杆10,顶杆10在喷雾挡板2关闭时顶着喷雾挡板2,在装置未开启状态下,喷雾移块13和警铃移块21保持可随时弹出的状态,确保使用时的突然性。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位于门框1顶角的监控探头6可识别门口的人,在门口有人出现时,监控模块30开始计时,如果停留超过设定的时间后,会通过盒体35内的远程通信模块23向房主的移动通信端发送信息提醒,房主在受到提醒后,可通过移动通信端与盒体35内的远程通信模块23进行信号交流,远程通信模块23在装置内通过导线连接收音模块24,收音模块24连接门框上的收音听筒4,远程通信模块23连接门框上的喇叭5,可与门外的人员进行交流,当交流后发现其意图进入门内,且不听劝告,可通过远程控制模块27断开电源模块一22的电,电源模块一22失电,使得电磁铁16消磁后无法吸附住喷雾挡板2和警铃挡板3,喷雾移块13和警铃移块21分别被后方弹簧槽25内的弹簧26推动向外运动,直至喷雾移块13触碰到倾斜的上挡块一8和下挡块一9,警铃移块21触碰倒上挡块二18和下挡块二19,喷雾移块13和警铃移块21下方设置的正极片14与下挡块一9和下挡块二19上的负极片15接触,喷雾移块13和警铃移块21的正极片14与负极片15之间通过导线34串联后连接在电源模块二28上,电源模块二28通过导线34连接电控阀门29和远程控制模块27,电源模块一22与电源模块二28之间通过导线34相连接,此时警铃20响起并闪烁,喷雾移块13前移扯动软管32进入管槽33,电控阀门29打开,喷雾罐31内储存的高浓度催泪喷雾沿着软管32和导管11从向下倾斜的喷头12喷出,起到驱逐不明身份人员的作用,当其被驱逐后,房主可通过移动信号端向远程控制模块27发送信号,远程控制模块27向电源模块二发送关闭电控阀门29信号,电控阀门29被关闭,驱离怀有恶意的不明身份的人员后房主可以选择报警或赶回家中,远程控制模块27内存有监控探头6被破坏立刻启动装置并向房主发出警告的指令,避免了出警和房主赶回家中这段时间内发生强开门的危险情况。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