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21576发布日期:2022-07-29 23:0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向万物互联的目标迈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车载终端的使用,使得人们通过车联网的方式实现对车辆信息的有效监控,使得对车辆数据的监管更加智能化且能够实时对车辆的异常数据进行预警,有效提高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现有的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中,只是单纯的对车辆信息安全进行监控管理,通过将车辆监控数据与阈值比较的方式,实现车载终端对车辆状态的预警,该方式预警内容比较常规且简单,无法根据车辆行进过程中周边环境进行判断,进而为车主提供精准预警,同时在对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判断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是否安全、准确,进而使得车载终端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容易出现错误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传感器分别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包括车的载重量,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包括不同时间对应的车速、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及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实数,当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负数时表示减震器伸张行程变化量的绝对值,通过查询待求时间点上一次刹车过程中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及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这三个数据在数据库中对应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作为车辆在待求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不同或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不同,则数据库中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也不相同,默认车辆刹车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包括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所述障碍物包括突出路面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物体或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凹陷区域,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s2、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
状态系数a;s3、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道路状态规划车辆的行驶区间,结合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预测出车主驾驶车辆时的车辆行驶区间,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并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s4、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驶信息,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的移动轨迹进行预测,得到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j≥1,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第二单位距离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单位距离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s5、比较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分别与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之间的关系,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s6、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辆行驶信息安全状态系数及规避风险系数,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s7、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一行驶区间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三单位时间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二行驶路线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相应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比值,将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与第一预制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小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异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错误,不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大于等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正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正确,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将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需要对车主进行预警;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不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无需对车主进行预警。
6.进一步的,所述s2中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中对应的载重量w,w>0;s2.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中不同时间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计算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f(t),0≤t≤t,所述第一单位时间t为预制的常数,相邻的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差为t1,所述t1为预制的固定常数且t是t1的整数倍;计算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标准值,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每个时
间点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与第一标准值差值的绝对值,为相应时间点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s2.3、得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对应的车辆的稳定系数q,其中,i*t1=t,即f(i*t1)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f(t);s2.4、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当前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m,m>0;s2.5、得到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当q=0时,则a=a,a为历史数据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中的最大值,当q≠0时,则。
7.本发明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的过程中,从车的载重量、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及刹车片磨损系数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且三者均与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呈负相关,判断q=0的情况,是因为当q=0时,q*w*m=0,且0不能为分母,进而需要单纯对该情况进行分析。
8.进一步的,所述s3中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得到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并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距离车载终端所在车辆最近的障碍物所在区域进行第一标记;s3.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中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筛选历史行驶数据中障碍物位置与第一标记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b时对应的所有行驶数据,得到第一行驶数据集,所述第三阈值b为数据库预制的常数,所述行驶数据为数据对,记为(l,k),l表示每个行驶数据对应的障碍物距离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k表示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所述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是通过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除第一标记外的道路区域进行划分并编号进行获取的,在对道路区域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先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第一标记区域中心点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之间对应的路段进行划分,分别得到规格相同且面积为第四阈值的各个矩形区域,每个矩形区域对应一个道路区间范围,然后将划分的所有道路区间范围中与第一标记区域的交集不为空集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剔除,剩余的道路区间范围构成的区域记为车辆标准行驶区间,所述第四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以道路的中轴线为参照,将平行于中轴线的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方式作为行,按从远至近的方式对行进行排列,将垂直于中轴线的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方式作为列,按从左至右的方式对列进行排列,进而得到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每个道路区间范围分别对应的行数值与列数值,将行数值相同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中列数值大的排列在列数值小的后面,将列数值相同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中行数值大的排列在行数值小的后面,进而得到车
辆标准行驶区间中各个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结果,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各个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结果进行编号,排列结果中的每个道路区间范围对应一个编号;s3.3、获取第一标记区域距离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记为l0,提取第一行驶数据集内对应数据对中第一个数据的范围为[l0-b,l0+b]的所有元素,并将提取元素对应数据对中的第二个数据逐个录入到一个空白数组中,得到第一数组,对第一数组中出现的道路区间范围编号进行统计,统计道路区间范围编号出现的种类,统计每个道路区间范围编号出现的次数,将道路区间范围编号k0出现的次数记为nk0,将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统计的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构成的区域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得到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编号为k0的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记为pk0,其中,n等于第一数组中的数据总个数且n大于0。
[0009]
本发明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的过程中,先对道路中的区间范围进行划分,再结合历史行驶数据中车主针对障碍物的规避路线,进而分析出车主整体规避方案中涉及的区间范围且得到每个区间范围在历史行驶数据中在规避路径中所占的比例。
[0010]
进一步的,所述s4中获取车辆的第i个第二行驶路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个数及每个车辆相对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位置,相对位置包括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之间的距离及车辆中心点和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中心点的连线与道路中轴线的夹角;s4.2、获取数据库中第一行驶数据集内对应数据对中第一个数据的范围为[l0-b,l0+b]时且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第j个车辆相对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位置时对应的各个行驶路线,将不同行驶路线对应区间范围编号的并集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对应区间范围编号的集合,进而得到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每隔第二单位时间更新一次,所述第二单位时间为数据库预制的常数。
[0011]
进一步的,所述s5中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5.1、获取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与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交集区域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集合,记为第二集合;s5.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当前车速v及第j个车辆的当前车速vj,且v>0,vj>0;s5.3、获取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当前时间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距离gr,获取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当前时间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的距离grj;s5.4、当第二集合为空时,则判定车辆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j为0;当第二集合不为空时,则比较gr/v与grj/vj的大小,当gr/v大于等于grj/vj时,则判定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正常,并计算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中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
风险系数ferj,其中,pr表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通过的概率,c表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对应区间范围编号总个数的倒数;当gr/v小于grj/vj时,则判定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异常,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中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ferj=0;s5.5、当第二集合为空时,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其中,jz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个数;当第二集合不为空时,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其中,rj表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对应的第二集合中元素的总个数。
[0012]
本发明在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的过程中,判断第二集合是否为空,是为了判断车辆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j是否为0,0表示两车不存在规避风险;第二集合不为空,表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与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存在部分重合,该重合区域可能出现车辆碰撞风险,,但是是否会发生车辆碰撞,还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距离及相应的车速,进而需要比较gr/v与grj/vj的大小,当gr/v大于等于grj/vj时,则说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当前车速与第j个车辆行驶至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区间范围时不会发生碰撞,进而该情况下不存在碰撞风险;当gr/v小于grj/vj时,说明在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先行驶至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区间范围,在第j个车辆的车速发生变化时,两车可能出现碰撞风险。
[0013]
进一步的,所述s6中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6.1、获取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及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s6.2、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h*a。
[0014]
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通过传感器分别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安全状态系数获取模块,所述安全状态系数获取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第一行驶区间预测模块,所述第一行驶区间预测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道路状态规划车辆的行驶区间,结合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预测出车主驾驶车辆时的车辆行驶区间,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并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第二行驶路线预测模块,所述第二行驶路线预测模块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驶信息,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的移动轨迹进行预测,得到周边环境中各个
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j≥1,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第二单位距离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单位距离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规避风险系数获取模块,所述规避风险系数获取模块比较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分别与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之间的关系,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安全隐患值获取模块,所述安全隐患值获取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辆行驶信息安全状态系数及规避风险系数,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所述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一行驶区间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三单位时间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二行驶路线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相应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比值,将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与第一预制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小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异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错误,不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大于等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正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正确,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中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包括车的载重量,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包括不同时间对应的车速、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及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实数,当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负数时表示减震器伸张行程变化量的绝对值,通过查询待求时间点上一次刹车过程中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及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这三个数据在数据库中对应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作为车辆在待求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不同或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不同,则数据库中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也不相同,默认车辆刹车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包括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所述障碍物包括突出路面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物体或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凹陷区域,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
[0016]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时,将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需要对车主进行预警;
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不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无需对车主进行预警。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车载终端对车辆进行检测时,根据车辆行进过程中车辆的车内环境、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进行考虑,分析出车辆的安全状态情况及规避风险情况,进一步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同时在对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时,结合历史数据中车辆实际行驶路线与预测路线的差异情况,有效判断出车载终端检测结果是否准确,避免车载终端出现错误预警。
附图说明
[0018]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传感器分别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包括车的载重量,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包括不同时间对应的车速、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及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实数,当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负数时表示减震器伸张行程变化量的绝对值,通过查询待求时间点上一次刹车过程中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及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这三个数据在数据库中对应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作为车辆在待求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不同或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不同,则数据库中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也不相同,默认车辆刹车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包括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所述障碍物包括突出路面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物体或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凹陷区域,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s2、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s3、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道路状态规划车辆的行驶区间,结合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预测出车主驾驶车辆时的车辆行驶区间,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并
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s4、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驶信息,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的移动轨迹进行预测,得到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j≥1,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第二单位距离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单位距离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s5、比较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分别与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之间的关系,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s6、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辆行驶信息安全状态系数及规避风险系数,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s7、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一行驶区间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三单位时间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二行驶路线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相应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比值,将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与第一预制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小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异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错误,不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大于等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正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正确,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将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需要对车主进行预警;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不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无需对车主进行预警。
[0021]
所述s2中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中对应的载重量w,w>0;s2.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中不同时间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计算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f(t),0≤t≤t,所述第一单位时间t为预制的常数,相邻的两个时间点对应的时间差为t1,所述t1为预制的固定常数且t是t1的整数倍;计算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标准值,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每个时间点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与第一标准值差值的绝对值,为相应时间点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s2.3、得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
内对应的车辆的稳定系数q,其中,i*t1=t,即f(i*t1)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一单位时间t内各个时间点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的偏差量f(t);s2.4、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当前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m,m>0;s2.5、得到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当q=0时,则a=a,a为历史数据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中的最大值,当q≠0时,则。
[0022]
所述s3中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得到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并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距离车载终端所在车辆最近的障碍物所在区域进行第一标记;s3.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中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筛选历史行驶数据中障碍物位置与第一标记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b时对应的所有行驶数据,得到第一行驶数据集,所述第三阈值b为数据库预制的常数,所述行驶数据为数据对,记为(l,k),l表示每个行驶数据对应的障碍物距离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k表示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所述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是通过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除第一标记外的道路区域进行划分并编号进行获取的,在对道路区域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先对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的道路中,第一标记区域中心点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之间对应的路段进行划分,分别得到规格相同且面积为第四阈值的各个矩形区域,每个矩形区域对应一个道路区间范围,然后将划分的所有道路区间范围中与第一标记区域的交集不为空集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剔除,剩余的道路区间范围构成的区域记为车辆标准行驶区间,所述第四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以道路的中轴线为参照,将平行于中轴线的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方式作为行,按从远至近的方式对行进行排列,将垂直于中轴线的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方式作为列,按从左至右的方式对列进行排列,进而得到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每个道路区间范围分别对应的行数值与列数值,将行数值相同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中列数值大的排列在列数值小的后面,将列数值相同的各个道路区间范围中行数值大的排列在行数值小的后面,进而得到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各个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结果,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各个道路区间范围的排列结果进行编号,排列结果中的每个道路区间范围对应一个编号;s3.3、获取第一标记区域距离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记为l0,提取第一行驶数据集内对应数据对中第一个数据的范围为[l0-b,l0+b]的所有元素,并将提取元素对应数据对中的第二个数据逐个录入到一个空白数组中,得到第一数组,对第一数组中出现的道路区间范围编号进行统计,统计道路区间范围编号出现的种类,统计每个道路区间范围编号出现的次数,将道路区间范围编号k0出现的次数记为nk0,
将车辆标准行驶区间中统计的道路区间范围编号构成的区域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得到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编号为k0的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记为pk0,其中,n等于第一数组中的数据总个数且n大于0。
[0023]
所述s4中获取车辆的第i个第二行驶路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1、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个数及每个车辆相对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位置,相对位置包括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之间的距离及车辆中心点和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中心点的连线与道路中轴线的夹角;s4.2、获取数据库中第一行驶数据集内对应数据对中第一个数据的范围为[l0-b,l0+b]时且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第j个车辆相对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位置时对应的各个行驶路线,将不同行驶路线对应区间范围编号的并集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对应区间范围编号的集合,进而得到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每隔第二单位时间更新一次,所述第二单位时间为数据库预制的常数。
[0024]
所述s5中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5.1、获取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与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交集区域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集合,记为第二集合;s5.2、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当前车速v及第j个车辆的当前车速vj,且v>0,vj>0;s5.3、获取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当前时间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距离gr,获取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当前时间与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的距离grj;s5.4、当第二集合为空时,则判定车辆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j为0;当第二集合不为空时,则比较gr/v与grj/vj的大小,当gr/v大于等于grj/vj时,则判定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正常,并计算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中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ferj,其中,pr表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通过的概率,c表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对应区间范围编号总个数的倒数;当gr/v小于grj/vj时,则判定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异常,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在第二集合中第r个元素对应的区间范围编号相应区域中相对于第j个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ferj=0;s5.5、当第二集合为空时,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其中,jz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个数;
当第二集合不为空时,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其中,rj表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对应的第二集合中元素的总个数。
[0025]
所述s6中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6.1、获取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及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s6.2、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h*a。
[0026]
一种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通过传感器分别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车辆状态及道路状态;安全状态系数获取模块,所述安全状态系数获取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内环境及车辆状态判断车辆行驶信息的安全状态系数a;第一行驶区间预测模块,所述第一行驶区间预测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道路状态规划车辆的行驶区间,结合车主驾驶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预测出车主驾驶车辆时的车辆行驶区间,记为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并计算车辆第一行驶区间中车主从各个区间范围通过的概率;第二行驶路线预测模块,所述第二行驶路线预测模块获取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驶信息,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的移动轨迹进行预测,得到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将周边环境中第j个车辆对应的移动轨迹预测路线记为车辆的第j个第二行驶路线,j≥1,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表示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第二单位距离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单位距离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规避风险系数获取模块,所述规避风险系数获取模块比较车辆第一行驶区间分别与车辆的各个第二行驶路线之间的关系,得到车辆的规避风险系数h;安全隐患值获取模块,所述安全隐患值获取模块根据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对应的车辆行驶信息安全状态系数及规避风险系数,得到车辆的安全隐患值;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所述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一行驶区间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三单位时间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获取基于当前时间的前第三单位时间内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周边环境中各个车辆实际行驶区域与相应车辆第二行驶路线的重合区域面积除以相应车辆实际行驶区域面积的比值的平均值,记为第二比值,将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与第一预制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小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异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错误,不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当第一比值与第二比值的乘积大于等于第一预制值时,则判定当前时间用于车载
终端检测的信息安全测试数据正常,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正确,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
[0027]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中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内环境包括车的载重量,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车辆状态包括不同时间对应的车速、悬架系统中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及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实数,当减震器压缩行程变化量为负数时表示减震器伸张行程变化量的绝对值,通过查询待求时间点上一次刹车过程中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及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这三个数据在数据库中对应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作为车辆在待求时间点对应的刹车片磨损系数,所述起始刹车、终止刹车对应的时速不同或相应过程中车辆移动距离不同,则数据库中预制的刹车片磨损系数也不相同,默认车辆刹车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所述车载终端所在车辆的道路状态包括当前车辆前方第一单位距离内障碍物的位置,所述障碍物包括突出路面高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物体或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的凹陷区域,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为数据库中预制的常数。
[0028]
所述信息安全测试管理模块对当前时间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进行预警判断时,将得到的车辆安全隐患值与第一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需要对车主进行预警;当车辆安全隐患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则判定车载终端所在车辆不存在安全隐患,车载终端无需对车主进行预警。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