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26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那样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蓄电元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在正极电极片与负极电极片之间夹着隔板的状态下,卷绕为俯视下为长圆状。在电极体,在对置的一对直线部之中一侧的第1直线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正极集电接头和负极集电接头。在集电接头的上方配置隔离物,在该隔离物的上方,集电接头电连接于集电体。

专利文献1的蓄电元件在突出设置有电极体的集电接头的第1直线部的上方,需要配置集电体的较大空间。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电极体,蓄电元件的容量变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70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为,实现蓄电元件的高容量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具有夹着隔板而交替层叠的正极电极片以及负极电极片、以及由从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一侧的第1部分突出的多个突起部构成的正极集电接头以及负极集电接头,所述电极体被收容于壳体内;正极外部端子以及负极外部端子,被配置于所述壳体;和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被配置于所述电极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与所述各外部端子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部分侧,分别电连接于在所述各电极片的层叠方向配置的所述各集电接头。

在本发明的蓄电元件中,集电接头从电极体的第1部分侧突出,集电接头与集电体的连接部位于集电接头未突出的第2部分侧。因此,能够实现电极体的端部处的低高度化,能够缩小电极体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极体,因此能够实现高容量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蓄电元件,能够实现电极体的端部的低高度化并能够使蓄电元件高容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4是电极体的展开图。

图5是图1的部分v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部分vi的放大图。

图7是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断裂部分立体图。

图9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断裂分解侧面图。

图10是图1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集电接头的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将集电接头组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俯视图。

图13a是上部隔离物的上方立体图。

图13b是上部隔离物的下方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电极体以及盖的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4b是表示电极体以及盖的其他组装工序的剖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极体以及集电体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非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变形例的一部分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添加附图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侧”、“端”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不通过这些用语的意思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者其用途。

(第1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1。

(整体构成)

参照图1以及图2,电池1具备:外装体10、电极体20、绝缘片30、底部隔离物40、正极以及负极的外部端子50a、50b、正负的集电体60a、60b、上侧密封件70a、70b、下侧密封件80a、80b、以及上部隔离物90。

外装体(壳体)10具备:壳体主体11、和将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封闭的盖12。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和盖12是铝或者铝合金制。壳体主体11具备:长方形板状的底壁部11b、从底壁部11b的长边立起的一对长侧壁部11c、11c、和从底壁部11b的短边立起的一对短侧壁部11d、11d。盖12大体为长方形板状。长侧壁部11c和短侧壁部11d的上端划定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在填充有电解液的壳体主体11内,收容电极体20。电极体20被绝缘片30覆盖。在电极体20与壳体主体11的底壁部11b之间夹着底部隔离物40。下侧密封件80a、80b和上部隔离物90也被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

一并参照图3以及图4,电极体20将均为一定宽度的长条带状的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由微多孔性树脂片构成的2片隔板23、23重叠并卷绕为大体高扁平率的长圆状而成的部件。在正极电极片21的一层与相邻于其的负极电极片22的一层之间,夹着2片隔板23、23之中的任意一个。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2片隔板23、23的卷绕的轴线(卷绕轴)在图3中被示意性地表示为符号a。电极体20的卷绕轴a大体以在壳体主体11的底壁部11b和开口11a所对置的方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被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

如图3所示,从卷绕轴a的延伸方向观察到的电极体20的端部20a、20b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直线部20c、20d、和相互对置为将这些直线部20c、20d连接的一对弯曲部20e、20e。

正极电极片21具备:带状的正极金属箔24、和形成于该正极金属箔24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5。在正极电极片2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下侧)端部,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5直到正极金属箔24的侧边。在正极电极片2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上侧)端部,未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5,而设置使正极金属箔24露出的未涂敷部24a。

负极电极片22具备:带状的负极金属箔26、和形成于该负极金属箔26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7。在负极电极片22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下侧)端部,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7直到负极金属箔26的侧边。在负极电极片2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图3以及图4中为上侧)端部,未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7,而设置使负极金属箔26露出的未涂敷部26a。

在正极金属箔24,在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从未涂敷部24a向宽度方向外向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4b。在使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隔板23、23重叠卷绕的状态下,形成多个突起部24b相互重叠地从电极体20突出的接头状的部分(正极集电接头28)。在负极金属箔26也设置与正极金属箔24的突起部24b同样的多个突起部26b,通过这些突起部26b相互重叠,形成从电极体20突出的负极集电接头29。

参照图3,正极集电接头28和负极集电接头29从电极体20的一个端部20a(图3中为上侧的端部)突出。此外,正极集电接头28和负极集电接头29相对于从卷绕轴a的延伸方向观察电极体20的端部20a时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b,从一对直线部20c、20d的之中的一侧(图3中为近前侧)的第1直线部20c突出。

在盖12的一端侧(图1中为左侧)配置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在另一端侧(图1中为右侧)配置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外部端子50a、50b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上侧面)12a的板状部51a、51b。在板状部51a、51b焊接汇流条那样的连接部件并与外部电路连接。

参照图1以及图2并参照图5,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12a的板状部51a、和从板状部5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轴部52。板状部51a与轴部52一体成形。轴部52贯通盖12并向壳体主体11的内部突出。

在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的轴部52的下端设置扩径部52a,由此,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具体而言,通过在外部端子50a的板状部51a与扩径部52a之间,夹着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a、盖12、绝缘树脂性的下侧密封件80a以及正极的集电体60a(后述的被紧固部62a),从而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和集电体60a被固定于盖12。在盖12的外侧面12a与外部端子50a之间夹装有上侧密封件70a,在盖12的内侧面(下侧面)12b与集电体60a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a。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的外部端子50a和集电体60a为铝或者铝合金制。

参照图1以及图2并参照图6,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具备:被配置于盖12的外侧面12a的板状部51b、和独立于板状部51b的铆钉53。铆钉53的上端的颚部53a被压入到形成于板状部51b的贯通孔,由此,铆钉53被固定于板状部51b。铆钉53从板状部51b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贯通盖12并向壳体主体11的内部突出。

在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铆钉53的下端设置扩径部53b,由此,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具体而言,通过在外部端子50b的板状部51b与扩径部53b之间夹着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b、盖12、绝缘树脂制的上侧密封件70b以及负极的集电体60b,从而负极的外部端子50b和集电体60b被固定于盖12。在盖12的外侧面12a与外部端子50b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b,在盖12的内侧面12b与负极的集电体60b之间夹装有下侧密封件80b。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板状部51b为铝或者铝合金制,铆钉53为铜或者铜合金制,负极的集电体60b为铜或者铜合金制。

如图7最清楚明了地所示,正极的集电体60a具备被焊接部61a和被紧固部62a。被焊接部61a被焊接于电极体20的正极集电接头28,被电连接并且机械性连接。被紧固部62a如前面所述,通过形成于正极的外部端子50a的轴部52的扩径部52a而相对于盖12被紧固固定。同样地,负极的集电体60b具备被焊接部61b和被紧固部62b。被焊接部61b被焊接于电极体20的负极集电接头29,被电连接并且机械性连接。被紧固部62b如前面所述,通过形成于负极的外部端子50b的铆钉53的扩径部53b,相对于盖12而被紧固固定。

如图8以及图9最清楚明了地所示,在电极体20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夹着上部隔离物90。

(集电接头的详细)

如图10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集电接头28、29在通过卷绕而电极片21、22被层叠的一对直线部20c、20d之中,基部侧位于一侧的直线部(第1部分)20c,向另一侧的直线部(第2部分)20d折弯,前端侧在直线部20d侧与被配置于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的集电体60a、60b电连接。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11a、b,集电接头28、29具备:通过焊接而各突起部24b、26b相互接合的前端侧的接合部28a、29a、和未相互接合的基部侧的非接合部28b、29b。接合部28a、29a通过折弯,各突起部24b、26b被一体地弯曲。非接合部28b、29b通过折弯,各突起部24b、26b能够以不同的曲率自由地弯曲。

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l被设定为在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能够折叠2次的尺寸。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层叠的电极片21、22侧,从第1直线部20c侧向第2直线部20d侧弯曲。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比第1折弯部28c、29c更靠近集电体60a、60b侧,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弯曲。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集电体60a、60b的连接部即第2被焊接部61a、61b附近。虽然这些折弯部28c、29c、28d、29d从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侧起设为第1以及第2,但这并不意图表示折弯的顺序。

此外,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l被设定为能够使第1以及第2折弯部28c、29c、28d、29d具有规定的柔软性(间隙)的尺寸。详细地,相比于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被焊接部61a、61b中的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侧端部的尺寸(距离)l1,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折弯部28d、29d的尺寸l2较长。l1、l2的尺寸差l3被设定为第2折弯部28d、29d不干扰上部隔离物90的连结部95a、95b的长度。

集电接头28、29的非接合部28b、29b被设定为以位于层叠方向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详细地,集电接头28、29以位于第1直线部20c的电极片21、22的层叠方向的中心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形成为线对称的形状。如图11a中最清楚明了地所示,第1突起部24b’、26b’被配置为相对于连续的电极片21、22在一面延伸,从端部20a起的突出尺寸被设定为全长l。其他突起部24b、26b从电极片21、22向第1突起部24b’、26b’的前端倾斜地配置,被设定为相互的前端一致的尺寸。并且,如图11b所示,通过将全部突起部24b、26b的前端侧焊接来形成接合部28a、29a。由此,相对于形成第1折弯部28c、29c的非接合部28b、29b的各突起部24b、26b,使其分别具有不同的最佳的间隙。另外,突起部24b、26b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奇数,也可以是偶数。在偶数的情况下,以位于层叠方向中央的一对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而形成为线对称的形状。

(集电体的详细)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7以及图12,集电体60a、60b使集电接头28、29与盖12的外部端子50a、50b电连接。集电体60a、60b除了作为被接合部的被焊接部61a、61b以及作为连接部的被紧固部62a、62b,还具备避免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的干扰的避让部66a、66b。

如图12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的一端侧的边63a、63b位于直线上。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分别为俯视四角形状。被焊接部61a、61b的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的宽度h1比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2窄。被紧固部62a、62b和被焊接部61a、61b在与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的中心线b的外侧)相邻。

如图7最清楚明了地所示,在被焊接部61a、61b与被紧固部62a、62b之间,设置用于将被紧固部62a、62b配置于上部隔离物90的上侧的台阶部64a、64b。在被焊接部61a、61b,在与台阶部64a、64b突出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下表面61a侧,焊接集电接头28、29。在被紧固部62a、62b,设置使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贯通的贯通孔65a、65b。

如图12最清楚明了地所示,通过被焊接部61a、61b以及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1、h2的不同,在被焊接部61a、61b的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相邻形成的空间是避让部66a、66b。被紧固部62a、62b的宽度h2比电极体20的直线部20c、20d的层叠方向的宽度宽。被紧固部62a、62b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位于横跨第1以及第2直线部20c、20d的位置。避让部66a、66b被设置于位于被焊接部61a、61b的第1直线部20c的上方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在相对于与被紧固部62a、62b相同宽度的被焊接部61a、61b而位于第1直线部20c的上方的部分(图12中为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方向的前端(接合部28a、29a)侧)设置切口,而形成避让部66a、66b。

(上部隔离物的详细)

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9以及图13a、b,上部隔离物90作为整体是与盖12同样的细长矩形形状,具备:中央部91、和从中央部延伸的一对集电体收容部92a、92b。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一端连结于中央部91,另一端连结于位于电极体20的弯曲部20e、20e上的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在中央部91,设置与被设置于盖12的安全阀对置的开口91a。

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具备:侧壁部93a、93b、从侧壁部93a、93b的上端延伸的上壁部94a、94b、从侧壁部93a、93b的下端起与上壁部94a、94b大体平行地延伸的下壁部95a、95b。在上壁部94a、94b与下壁部95a、95b的前端94a、95a之间,形成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包含第2折弯部28d、29d的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侧被插入的横长的开口部98a、98b。

侧壁部93a、93b位于电极体20的第2直线部20d侧。上壁部94a、94b在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延伸。上壁部94a、94b的前端94a位于避让部66a、66b附近以使得覆盖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下壁部95a、95b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与集电接头28、29之间从第2直线部20d侧向第1直线部20c侧延伸。下壁部95a、95b的前端95a在电极体20的第1直线部20c上,位于处于第2直线部20d侧端部的第2突起部24b”、26b”与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之间。也就是说,在第1直线部20c的上部,没有下壁部95a、95b,形成有能够朝向开口部98a、98b配置集电接头28、29的空间。

参照图8以及图13a,在上壁部94a、94b的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侧端部,设置插通槽96a、96b。若在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内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则集电体60a、60b的台阶部64a、64b位于插通槽96a、96b内。由此,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位于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上。

如图13a、b最清楚明了地所示,被紧固部配置部97a、97b具备:底壁部97a、和形成于底壁部97a上的内侧周壁部97b。外部端子50a、50b的扩径部52a、53b位于内侧周壁部97b的内部。在底壁部97a上,进一步设置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的外侧周壁部97c,以使得包围内侧周壁部97b。

接下来,对电池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12所示,将电极体20横向配置,以使得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一侧位于下方。接下来,配置集电体60a、60b,以使得使被紧固部62a、62b位于比被焊接部61a、61b更靠上侧,电极体20位于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一侧。然后,在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上表面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将集电接头28、29与被焊接部61a、61b的下表面61a一侧连接。

接下来,如图14a所示,配置电极体20以使得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位于上方。接下来,在盖12的外侧面12a安装上侧密封件70a、70b以及外部端子50a、50b,进行配置以使得内侧面12b位于上方。接下来,在盖12的内侧面12b一侧配置下侧密封件80a、80b以及集电体60a、60b的被紧固部62a、62b。然后,将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紧固,将外部端子50a、50b与集电体60a、60b电连接。由此,经由集电接头28、29以及集电体60a、60b,电极体20与外部端子50a、50b被电连接。

若在电极体20组装盖12,则接下来,如图11b以及图14a所示,以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附近的折弯位置c1为中心,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180度。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方向相对于第2直线部20d为相反方向,以使得在组装状态下盖12位于上侧。接下来,如图11b以及图14b中箭头所示,针对集电接头28、29,以基部侧的折弯位置c2为中心,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90度。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方向设为第2直线部20d侧,以使得在组装状态下盖12位于上侧。

由此,如图9所示,与电极体20的端部20a平行地配置盖12。在该状态下,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第1直线部20c上,凸出的上侧顶部穿过避让部66a、66b位于比集电体60a、60b的下表面61a更靠上侧。也就是说,第1折弯部28c、29c的顶部位于对置于电极体20的集电体60a、60b的下表面(对置面)61a与外装体10的盖12之间。集电接头28、29的第2折弯部28d、29d位于第2直线部20d上,将集电接头28、29接合的被焊接部61a、61b也位于第2直线部20d上。

接下来,将上部隔离物90配置于电极体20的第2直线部20d侧的横向,从横向插入到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详细地,配置为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各前端94a、95a与电极体20对置。接下来,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将上壁部94a、94b插入到被焊接部61a、61b与盖12的内侧面12b之间,将下壁部95a、95b插入到集电接头28、29与电极体20的端部20a之间。由此,包含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和第2折弯部28d、29d的接合部分被配置于集电体收容部92a、92b内。

接下来,如图1以及图10所示,在通过绝缘片30将电极体20以及上部隔离物90的外周部覆盖之后,使电极体20与绝缘片30一同收容于壳体主体11的内部。最后,将盖12向壳体主体11侧按压,将盖12与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焊接从而进行密封。

在这样组装的电池1的电极体20的端部20a侧,集电接头28、29的基部(非接合部28b、29b)侧位于电极体20第1直线部20c侧,集电接头28、29的前端(接合部28a、29a)侧位于第2直线部20d侧。由此,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位于第1直线部20c侧,与集电接头28、29接合的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位于第2直线部20d侧。也就是说,对通过使其具有间隙而凸出的第1折弯部28c、29c进行配置的部分和对增大的接合部28a、29a进行配置的部分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在横向上被相邻配置。因此,能够实现电极体20的端部20a处的低高度化,能够减小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制造同一高度的电池1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极体20,因此能够实现高容量化。

此外,由于集电接头28、29形成为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能够折叠2次的全长l,因此能够提高将连接于集电接头28、29的集电体60a、60b与外部端子50a、50b连接时的作业性。详细地,在将外部端子50a、50b的轴部52以及铆钉53紧固时,能够简单配置以使得紧固用的装置与电极体20不接触。进一步地,由于集电接头28、29是第2折弯部28d、29d被配置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附近的全长l,因此提高了集电体60a、60b以及外部端子50a、50b的组装性,并且尽可能地设定为较短。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通电时的电阻。

此外,由于相比于从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到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尺寸l1,从第1折弯部28c、29c到第2折弯部28d、29d的尺寸l2较长,因此能够使集电接头28、29本身、第1折弯部28c、29c以及第2折弯部28d、29d具有柔软性。因此,在组装时以及车载后的行驶时等,能够减少施加于集电接头28、29的振动、冲击。因此,能够防止在集电接头28、29产生延展、断裂。

并且,在集电接头28、29的第1折弯部28c、29c,以层叠方向中央的第1突起部24b’、26b’为基准,使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并且,第1折弯部28c、29c是将集电接头28、29的非接合部28b、29b折弯而得到的。因此,能够针对各突起部24b、26b独立地设定不同的最佳的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各突起部24b、26b的延展、断裂。

(第2实施方式)

图1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1。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将第2折弯部28d、29d在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下部折弯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且能够尽可能地缩短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因此能够减小通电时的电阻。此外,由于连接于集电体60a、60b的集电接头28、29不与外装体10接触,因此如图所示,也可以不在外装体10内配置上部隔离物90。或者,也可以使用未设置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侧壁部93a、93b的上部隔离物90。因此,由于能够减少部件数或者使上部隔离物90的构造简单化,因此能够实现降低成本。

(第3实施方式)

图16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1。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将集电接头28、29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接合、将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利用于第2折弯部28d、29d的折弯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7所示,在将集电体60a、60b组装于集电接头28、29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电极体20横向配置以使得第1直线部20c侧位于下方,配置集电体60a、60b以使得被紧固部62a、62b位于比被焊接部61a、61b更靠上侧。此外,在被焊接部61a、61b的边63a、63b侧配置电极体20,将集电接头28、29配置于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来将集电接头28、29与被焊接部61a、61b的上表面61b侧连接。

接下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连接于集电接头28、29的集电体60a、60b配置于配置有上侧密封件70a、70b、外部端子50a、50b以及下侧密封件80a、80b的盖12的内侧面12b,通过紧固来将集电体60a、60b与外部端子50a、50b连接。

接下来,在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并将盖12配置于电极体20的端部20a时,首先,折弯集电接头28、29以使得卷绕于集电体60a、60b的边63a、63b,来形成第2折弯部28d、29d。接下来,在基部侧将集电接头28、29折弯90度,在电极体20的端部20a配置盖12。

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将上部隔离物90配置于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后,在外周部配置绝缘片30。接下来,在壳体主体11的内部配置电极体20,通过盖12来将壳体主体11的开口11a密封。

在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并且,由于能够将第2折弯部28d、29d形成为卷绕于集电体60a、60b,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尽可能地缩短集电接头28、29的全长。此外,由于集电接头28、29不与外装体10接触,因此也可以设为在外装体10内未配置上部隔离物90的构成、或者未设置集电体收容部92a、92b的侧壁部93a、93b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电池1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集电接头28、29在电极体20与盖12之间能够折弯2次,但也可以如图18所示,仅折弯1次(第1折弯部28c、29c)。此外,也可以折弯3次以上。也就是说,在集电体60a、60b中,只要设为在使集电接头28、29突出的第1直线部20c侧配置第1折弯部28c、29c、在集电接头28、29未突出的第2直线部20d侧配置集电体60a、60b的被焊接部61a、61b的构成,集电接头28、29的折弯次数就能够根据希望而变更。

此外,虽然集电接头28、29设定为位于外侧的突起部24b、26b的全长逐渐变长,但也可以设定为全部突起部24b、26b的全长相同。此外,虽然将突起部24b、26b焊接来形成接合部28a、29a和非接合部28b、29b,但也可以不预先形成接合部28a、29a。

此外,虽然电极体20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以使得集电接头28、29位于开口11a侧,但也可以使其收容于壳体主体11内,以使得集电接头28、29位于一个短侧壁部11d侧。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外部端子50a、50b配置于壳体主体11。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卷绕轴a为中心、将设为带状的正极电极片21、负极电极片22以及隔板23卷绕的卷绕型的电极体20,也能够应用于将长方形的正极电极片、负极电极片以及隔板分别在一个方向层叠的层叠型的电极体。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包含锂离子电池的非电解质二次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也能够应用于包含一次电池、电容器的各种蓄电元件。

-符号说明-

1电池(蓄电元件)

10外装体(壳体)

11壳体主体

11a开口

11b底壁部

11c长侧壁部

11d短侧壁部

12盖

12a外侧面

12b内侧面

20电极体

20a端部

20b端部

20c第1直线部

20d第2直线部

20e弯曲部

21正极电极片

22负极电极片

23隔板

24正极金属箔

24a未涂敷部

24b突起部

24b’第1突起部

24b”第2突起部

25正极活性物质层

26负极金属箔

26a未涂敷部

26b突起部

26b’第1突起部

26b”第2突起部

27负极活性物质层

28正极的集电接头

28a接合部

28b非接合部

28c第1折弯部

28d第2折弯部

29负极的集电接头

29a接合部

29b非接合部

29c第1折弯部

29d第2折弯部

30绝缘片

40底部隔离物

50a、50b外部端子

51a、51b板状部

52轴部

52a扩径部

53铆钉

53a颚部

53b扩径部

60a、60b集电体

61a、61b被焊接部(被接合部)

61a下表面

61b上表面

62a、62b被紧固部

63a、63b边

64a、64b台阶部

65a、65b贯通孔

66a、66b避让部

70a、70b上侧密封件

80a、80b下侧密封件

90上部隔离物

91中央部

91a开口

92a、92b集电体收容部

93a、93b侧壁部

94a、94b上壁部

94a前端

95a、95b下壁部

95a前端

96a、96b插通槽

97a、97b被紧固部配置部

97a底壁部

97b内侧周壁部

97c外侧周壁部

98a、98b开口部

a卷绕轴

b中心线

c1、c2折弯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