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590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回收制造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国内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汽车电池,出现了狂飙猛进的发展。

但是,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新的环保问题将伴随而生,正常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能够在汽车上使用的寿命为3~5年,这些大量的动力锂电池,不能再继续使用后,需要回收处理。目前,常规的回收处理方法,是把电池拆解,将正、负极片、隔膜分开,通过粉碎,焚烧、用溶剂萃取里面的金属物质,然后再利用,这样的回收方式,会产生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液,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二次严重伤害。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的生命中,相当于人体中的血液,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与电解液的充足与否,密切相关。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液,是LiPF6电解质与EC、EMC、DMC等溶剂组合成的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在锂电池的整个充放电使用过程中,一方面LiPF6与电池内部存在的水分极易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一定的消耗,另一方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特别是大电流充放时,会伴随着热量的产生,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而LiPF6的热分解温度偏低,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其次,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过程中,包括锂离子的不断嵌入和脱嵌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的分解副反应,导致电解液的消耗。

综上可见,锂电池在不断的循环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解液会逐步分解和消耗,导致容量和其他电性能会不断下降。这在实际的电池拆解过程,感受更为直接,锂离子电池在使用初期,拆解后的隔膜和极片表面比较湿润,内部电解液比较充分,当循环使用后期,拆解后的电池,隔膜、极片表面都非常干燥,内部的电解液明显不足,说明在整个循环使用过程中,电解液被大量分解和消耗,这也正是导致电池性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改善电池性能,提高循环使用寿命,保证电池内部具有充足的电解液,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锂离子电池回收方式不当,导致产生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液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回收后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先根据不同材料体系的电池,放电到相对应的最低标准电压;

S2、把电池注液口打开,注入六氟磷酸锂电解液;

S3、待电解液完全浸润后,用预定电流充电化成;

S4、最后进行封口、分容。

优选地,所述步骤S2、S3和S4的操作均是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低于2%的环境下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电解液量按每安时1.5-3.0g注入。

优选地,所述注入电解液时抽真空下液,真空度的范围为-27~-100KPa。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时间为165-195s。

优选地,电解液的注入和抽真空下液多次分步进行。

优选地,电解液的注入分两次进行,每次注入二分之一的电解液量,每次注完液都需要抽真空,每次抽真空均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27~-33KPa抽真空55-65s;-55~-65KPa抽真空55-65s;-80~-100KPa抽真空55-65s。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用0.04-0.22C的预定电流充电化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的充电化成,具体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先用0.04-0.06C电流充电110-130min,搁置4-6min;再用0.09-0.11C电流充电220-260min,搁置4-6min;再用0.18-0.22C电流充电55-65min。

本发明的优点为,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回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25℃环境下,1C放电容量能够比回收前的电池容量提升10%以上,1C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300周,容量保持率超过85%,能够满足储能电源、日常数码、家用电器、灯具等对动力性能要求不高的行业正常使用,实现了将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航模、电工工具等动力行业淘汰下来的锂离子电池重新阶梯式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循环测试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经拆解电池和对极片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回收的容量和其他性能下降的动力电池,多数其内部极片的正负极结构仍然基本完好,只是由于内部缺少电解液不能很好的工作。

为此,本发明下述各实施例提供了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方法,它们是在低温低湿环境下,将动力电池注液口打开,补充注入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按每安时1.5-3.0g注入电解液量,注完电解液后抽真空,使电解液在抽真空条件下下液(下文简称“抽真空下液”),真空度在-27~-100KPa,抽真空时间165-195s,电解液的注入和抽真空下液可多次分步进行,待电解液完全浸润后,用0.04-0.22C的预定电流充电化成,最后进行封口、分容。

这样制成的电池,25℃环境下,1C放电容量能够比拆解前的电池容量提升10%以上,1C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300周,容量保持率超过85%,能够满足储能电源、日常数码、家用电器、灯具等对动力性能要求不高的行业正常使用,实现了将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航模、电工工具等动力行业淘汰下来的锂离子电池重新阶梯式使用。

下述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回收后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先根据不同材料体系的电池,统一放电到最低标准电压;其中最低标准电压依该电池的说明书而定;

在温度18-22℃,相对湿度低于2%的环境下,把电池注液口打开,注入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电解液量按每安时1.5-3.0g注入,注完电解液后抽真空下液,真空度在-27~-100KPa,抽真空时间165-195s,电解液的注入可分两次进行,每次注入约二分之一的电解液量,每次注完液后都需要抽真空,每次抽真空均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27-33KPa抽真空55-65s,-55-65KPa抽真空55-65s,-80-100KPa抽真空55-65s;

待电解液完全浸润后,用0.04-0.22C的预定电流充电化成。充电化成具体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0.04-0.06C电流充电110-130min,搁置4-6min;再用0.09-0.11C充电220-260min,搁置4-6min;再用0.18-0.22C充电55-65min;

最后进行封口、分容。

下面的对比例和实施例是以一种启动电源上使用的、尺寸为5.0*47*89mm、标称容量为800mAh的高动力型电池进行对比试验。该电池使用前的性能1C充满电后,1C放电容量大于800mAh,25C正常放电容量大于720mAh。在经过长期使用、不能满足启动电源上正常使用后,拆下来测试,25℃环境下,1C充满电后,25C放电容量低于500mAh,1C放电容量低于660mAh。

对比例:取一个上述使用后1C放电容量650mA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25℃环境下,继续用1C电流充放电,循环到300周,放电容量305mAh,容量保持率只有46.9%,无法满足储能电源、日常数码、家用电器、灯具等行业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1:

将对比例中的电池(1C放电容量为650mAh的电池),先用650mA电流放电到3.0V,在相对湿度低于2%的环境下,将电池注液口打开,注入0.98g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每安时1.5g),电解液的注入分两次进行,每次注入0.49g电解液量,每次注完电解液后都需要抽真空,每次抽真空均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30KPa抽真空60s;-60KPa抽真空60s;-90KPa抽真空60s;

待电解液完全浸润后,用0.05~0.2C的预定电流充电化成,充电化成具体是依次通过以下三步完成:0.05电流充电120min,搁置5min;再用0.1C充电240min,搁置5min;再用0.2C充电60min。

最后进行封口、分容,然后进行测试,结果见以下测试说明。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电解液的添加量由0.98g变更为1.56g(每安时2.4g),其它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然后进行测试,结果见以下测试说明。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电解液的添加量由0.98g变更为1.95g(每安时3.0g),其它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然后进行测试,结果见以下测试说明。

测试说明:

1.容量测试

测试方法:25℃环境下,用650mA电流充满电到4.2V,搁置5min,再用650mA电流放电到3.0V。

各组实施方案,全部使用拆下来的1C放电容量为650mA的电池,分别按各组实施方法制成电池。电池制作完成后,按上述测试方法测试容量,结果显示:

对比例中电池1C放电容量650mAh,实施例1电池1C放电容量716mAh,实施2电池1C放电容量743mAh,实施3电池1C放电容量761mAh,说明本发明方案实施后,电池的容量相比实施前可以提升10~17%。

2.循环寿命测试:

取各组对比例和实施例电池,25℃环境下,用1C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300次。具体的循环测试对比曲线图如图1所示,图中从下到上依次是曲线1,曲线2,曲线3,曲线4,分别代表对比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结果,横轴是循环次数,纵轴是容量保持率。

循环后结果显示:

对比例电池300次循环后1C放电容量305mAh,容量保持率只有46.9%;

实施例1电池300次循环后1C放电容量609mAh,容量保持率85.1%;

实施例2电池300次循环后1C放电容量656mAh,容量保持率88.3%;

实施例3电池300次循环后1C放电容量701mAh,容量保持率91.6%。

可见,本发明实施后,电池的循环寿命相比实施前有显著的提升,本发明实施例电池,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都大于初始容量的85%,能够满足储能电源、日常数码、家用电器、灯具等对动力性能要求不高的行业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方法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