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3677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电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电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的驱动用电源中,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

这些二次电池具备在由金属箔构成的芯体的表面形成了包含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对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中所使用的二次电池,要求进一步增加体积能量密度。作为使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增加的方法,考虑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层的填充密度的方法。由此,能够增加电池壳体内包含的活性物质的量,提高体积能量密度。作为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层的填充密度的方法,例如,在芯体上设置了活性物质层后,在通过滚压等来对活性物质层进行压缩处理时,通过以更强的力进行压缩,从而能够使活性物质层的填充密度更高。

但是,在以更强的力对形成在芯体上的活性物质层进行了压缩处理的情况下,由于不仅是活性物质层,在芯体中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也被很强地压缩,所以芯体被轧制。这里,若在电极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存在不沿长边方向形成活性物质层的芯体露出部,则由于芯体露出部与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相比厚度小,所以不会在芯体露出部施加压缩处理的加重。由此,在进行了轧制处理的情况下,在芯体中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虽然被轧制,但是芯体露出部不会被轧制。由此,在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和芯体露出部中,在长边方向的长度上产生差。并且,由于产生了芯体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差,所以芯体中会产生褶,或电极板发生弯曲,存在这样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在预先使电极板的芯体露出部延伸后,对电极板进行滚压的技术。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5390721号公报

本申请发明者们在针对电极板的制造方法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新发现存在以下课题。针对在带状的芯体上沿长边方向形成活性物质层,在芯体中形成了活性物质层的部分的两侧沿长边方向形成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的电极板,在活性物质层的压缩工序之前预先使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同时延伸的情况下,会发生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没有成为各自所想要的那样的延伸状态的情况。在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没有延伸成各自所想要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在活性物质层的压缩工序之前预先使芯体露出部延伸,也有时会因活性物质层的压缩处理而在芯体产生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填充密度且可靠性高的电极板以及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且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一形式的电极板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带状的芯体和包含活性物质且形成在所述芯体上的活性物质层的电极板的制造方法,其具有:活性物质层形成工序,在所述芯体上沿所述芯体的长边方向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在所述芯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活性物质层的两侧沿所述芯体的长边方向设置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第1延伸工序,在所述活性物质层形成工序之后,使所述第1芯体露出部延伸;第2延伸工序,在所述第1延伸工序之后,使所述第2芯体露出部延伸;以及压缩工序,在第2延伸工序之后,压缩所述活性物质层。

如上所述,发现通过针对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个别地进行延伸处理,从而能够更准确地使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延伸成想要的状态。此外,第1芯体露出部和第2芯体露出部能够分别在长边方向上更均匀地延伸。

优选,在所述第1延伸工序中,通过将第1延伸辊推压到所述第1芯体露出部从而使所述第1芯体露出部延伸,在所述第2延伸工序中,通过将与所述第1延伸辊不同的第2延伸辊推压到所述第2芯体露出部从而使所述第2芯体露出部延伸。

优选,在所述第1延伸辊与所述第2延伸辊之间配置导引辊,通过所述导引辊而对所述芯体施加张力。

优选,在所述芯体通过的路径上,从上游起按照所述第1延伸辊、所述导引辊、所述第2延伸辊的顺序来进行配置。

优选,所述第1延伸辊具有第1主体部和直径比所述第1主体部大的第1扩径部,所述第2延伸辊具有第2主体部和直径比所述第2主体部大的第2扩径部,所述第1扩径部使所述第1芯体露出部延伸,所述第2扩径部使所述第2芯体露出部延伸。

本发明的一形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以上述任一种方法制造出的电极板用作正极板,来制作包含所述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离板的电极体的工序;以及在电池壳体内配置所述电极体以及非水电解质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填充密度且可靠性高的电极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处理前的正极板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延伸处理部以及压缩处理部的图。

图4是表示延伸辊以及导引辊的图。

图5是表示延伸辊与正极板1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延伸辊与正极板1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延伸辊与正极板1的接触状态的图。

图8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压缩处理前的正极板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延伸处理部以及压缩处理部的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延伸辊以及导引辊的图。

图12是方形二次电池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正极板

1a···正极芯体

1b···正极活性物质层

1c1···第1保护层 1c2···第2保护层

1d1···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 1d2···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

1x···端面

20···延伸处理部

21···第1延伸辊

21a···主体部 21b···扩径部

22···第2延伸辊

22a···主体部 22b···扩径部

23···导引辊

30···压缩处理部

31···压缩辊

100···正极板

100a···正极芯体

100b1···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 100b2···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

100c1···第1保护层 100c2···第2保护层

100c3···第3保护层 100c4···第4保护层

100d1···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

100d2···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

100d3···第3正极芯体露出部

200···延伸处理部

210···第1延伸辊

210a···主体部 210b···扩径部

220···第2延伸辊

220a···主体部 220b···扩径部

230···第3延伸辊

230a···主体部 230b···扩径部

50····方形二次电池

2···缠绕电极体

3···外装体

4···封口板

5···负极芯体露出部

6···正极集电体

7···正极端子

8···负极集电体

9···负极端子

10,11,12,13···绝缘构件

14···绝缘片

15···注液孔

16···密封栓

17···气体排出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板为例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方式。

[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

对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为导电剂的碳材料、以及作为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进行混炼,以使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PVdF∶碳材料的质量比成为97.5∶1∶1.5,来制作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比例优选设为95质量%以上,且优选设为99质量%以下。此外,正极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粘合剂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比例优选不足5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此外,正极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粘合剂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比例优选设为0.5质量%以上。

[保护层浆料]

对氧化铝粉末、作为导电剂的石墨、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作为溶剂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进行混炼,以使氧化铝粉末∶石墨∶PVdF的质量比成为83∶3∶14,来制作保护层浆料。另外,保护层中包含的粘合剂相对于保护层的质量比例优选设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设为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0质量%以上。保护层虽然可以仅由粘合剂构成,但是优选包含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以及二氧化硅等的无机氧化物。保护层优选不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即使在保护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保护层所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相对于保护层的质量比例优选设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设为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质量%以下。

[活性物质层形成工序·保护层形成工序]

在作为正极芯体的厚度15μm的带状的铝箔的两面,利用模压涂布机来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以及保护层浆料。此时,在正极芯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在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涂敷保护层浆料。另外,能够在一个模压涂布机的模头内部的吐出口附近使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以及保护层浆料合流,同时在正极芯体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和保护层浆料。但是,并不需要在正极芯体上同时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和保护层浆料。

使涂敷了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以及保护层浆料的正极芯体干燥,去除浆料中的NMP。由此,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保护层。

图1是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压缩处理前的正极板1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在正极板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正极板1的长边方向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b。在正极芯体1a中,在形成了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保护层(第1保护层1c1、第2保护层1c2)。并且,在正极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正极板1的长边方向形成正极芯体露出部(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d2)。

图3是表示用于使正极板1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的延伸处理部20以及对正极板1进行压缩处理的压缩处理部30的图。关于带状的正极板1,在延伸处理部20中使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后,在压缩处理部30中压缩正极活性物质层1b。正极活性物质层1b通过被压缩处理从而填充密度上升。

如图3所示,延伸处理部20具有第1延伸辊21、第2延伸辊22、以及3个导引辊23。图4(a)是第1延伸辊21的俯视图,图4(b)是第2延伸辊22的俯视图,图4(c)是导引辊23的俯视图。

第1延伸辊21具有:主体部21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1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直径比主体部21a大的扩径部21b。第2延伸辊22具有:主体部22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2a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直径比主体部22a大的扩径部22b。另外,在宽度方向(在图3中为前后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上,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配置于一个端部侧(在图3中为近前侧),第2延伸辊22的扩径部22b配置于另一个端部侧(在图3中为进深侧)。

当正极板1通过延伸处理部20时,在正极板1借助各辊而成为施加了张力的状态。并且,由于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使正极板1的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向外侧扩张所以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被延伸。此外,第2延伸辊22的扩径部22b由于向正极板1的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d2外侧扩张所以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d2被延伸。这样,在进行压缩处理前,正极芯体露出部成为被延长了的状态。

图5是表示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使正极板1的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向外侧扩张的状态的图。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使正极板1的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向外侧扩张。由此,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被延伸。另外,针对正极板1的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d2也是同样,利用第2延伸辊22的扩径部22b而向外侧扩张。

在图5中,虽然省略,但是在正极板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第1延伸辊21的主体部21a被设为与正极板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b相接。针对第2延伸辊22也是同样。

正极芯体露出部被延伸的正极板1在压缩处理部30中,由一对压缩辊31压缩,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填充密度上升。此时,在正极芯体1a中,形成了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区域被轧制,在正极板1的长边方向上被延伸。正极板1的正极芯体露出部由于预先通过延伸处理而成为延长了的状态,所以在正极芯体1a中即使形成了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区域通过轧制处理而被轧制,也能够防止在正极芯体1a产生褶等,或正极板1发生弯曲。

压缩处理后的正极板1沿图2中C-C线被裁剪,并被卷绕成线圈状。然后,在电极体制作时被裁剪为规定的长度。

在正极板1中,在正极芯体1a中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保护层1c。由此,即使在对正极板1进行压缩处理前针对正极芯体露出部进行了延伸处理,也能够防止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崩裂或正极活性物质层1b从正极芯体1a剥离等。另外,保护层不是必须的构成,也可以不设置保护层。

如上述那样,优选利用分别不同的延伸辊个别地使多个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这样,通过个别地使各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从而能够准确地使各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并且能够使各正极芯体露出部更均匀地延伸。此外,如果需要,则能够将各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延伸程度调整为所打算的程度。另外,也能够利用一个延伸辊同时使多个正极芯体露出部延伸。

如图5所示,优选使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距主体部21a的高度H比轧制处理前的正极板1的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部分的厚度T充分大。特别是,优选H(mm)/T(mm)的值为3以上,更优选H(mm)/T(mm)的值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H(mm)/T(mm)的值为7以上。由此,能够使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更准确且更均匀地延伸。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使第1延伸辊21的主体部21a与正极板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b相接。另外,针对第2延伸辊22的扩径部22b,也优选设为与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相同的构成。

在延伸处理部20中,优选在正极板1设为施加100N~600N的张力的状态,更优选在正极板1设为施加200N~500N的张力的状态。延伸处理部20的正极板1的前进速度优选为10m/min~110m/min,更优选为30m/min~100m/min。第1延伸辊21、第2延伸辊22以及导引辊23优选分别是金属制或树脂制。例如,辊的中心轴部由圆柱状的SUS等金属制构件构成,能够使筒状的树脂制构件覆盖其外表面。此时,在第1延伸辊21中,辊的中心轴部是圆柱状的金属制构件,使其外表面部由树脂制构件构成。并且,主体部21a的外表面以及扩径部21b成为树脂制。

在正极芯体1a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以及保护层浆料时,优选使保护层浆料的粘度小于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粘度。在未设置保护层的情况下,有时存在当涂敷了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时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波浪而不是直线的情况。此时,由于在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宽度上产生偏差,所以若对正极芯体露出部进行延伸处理,则有可能在延伸的程度上产生偏差。相对于此,通过在正极芯体涂敷粘度比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粘度小的保护层浆料,从而保护层的端部更会以直线来形成,能够抑制在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宽度上产生偏差。

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粘度优选设为1.50Pa·s以上,更优选设为1.50~3.50Pa·s,进一步优选设为1.80~3.00Pa·s。保护层浆料的粘度优选设为0.50~1.8Pa·s,更优选设为0.60~1.50Pa·s。另外,粘度能够通过使浆料中的粘合剂的材质或量、或者溶媒的量进行变化而来调整。此外,正极活性物质层浆料的粘度以及保护层浆料的粘度能够使用螺旋形粘度计(MALCOM社制PC-1T L)在旋转数40rpm、温度25℃的条件下测定。

<变形例1>

在正极芯体露出部的延伸处理工序中,延伸辊的扩径部只要与正极芯体露出部以及保护层的至少一方相接,使芯体露出部延伸即可。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使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与第1保护层1c1相接。使扩径部21b与正极板1的第1保护层1c1对接,优选使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延伸,并且也使形成了第1保护层1c1的部分的正极芯体1a延伸。由此,在对正极活性物质层1b进行压缩处理时,即使是未对形成了第1保护层1c1的部分进行压缩处理的情况,也能够更准确地防止在正极芯体露出部产生褶,或正极板1发生弯曲。或者,在对正极活性物质层1b进行了压缩处理时,即使在正极芯体1a中形成了第1保护层1c1的部分的轧制的程度比正极芯体1a中形成了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部分的轧制的程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地防止在正极芯体露出部产生褶,或正极板1发生弯曲。

另外,变形例1所示的方式在保护层所包含的粘合剂相对于保护层的质量比例大于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粘合剂相对于活性物质层的质量比例的情况下尤其有效。此外,变形例1所示的方式在第1保护层1c1的厚度小于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厚度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在第1保护层1c1等保护层包含比正极活性物质层1b等活性物质层更多的粘合剂的情况下,保护层与活性物质层相比,柔软性高。因此,即使利用扩径部21b来按压保护层,保护层发生破损的危险也低。

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优选不与正极活性物质层1b相接。由此,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端部与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相接触,能够更准确地防止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端部崩裂。如图6所示,优选在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与正极活性物质层1b之间形成间隙。特别地,优选使第1延伸辊21的扩径部21b与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最短距离大于压缩处理前的正极芯体1a的厚度。

根据变形例1的方法,针对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d1以及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d2,在正极板1的长边方向上延伸了0.3%后,对正极板1进行压缩处理,以使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填充密度成为2.9g/cm3。此时,确认到在正极板1不产生成为问题的褶、弯曲等。

<变形例2>

图7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正极板的与图5对应的图。如图7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1b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端面1x相对正极芯体1a倾斜(倾斜角不足90°),能够使第1保护层1c1的一部分位于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端面1x上。由此,即使在对正极板进行压缩处理前针对正极芯体露出部进行了延伸处理,也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正极活性物质层1b的崩裂或从正极芯体1a剥离等。

<变形例3>

图8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压缩处理前的正极板100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的IX-IX线的剖面图。在正极板100中,在正极芯体100a上沿长边方向设置2列正极活性物质层(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100b1、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100b2)。在第1正极活性物质层100b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沿正极板100的长边方向延长的第1保护层100c1、第2保护层100c2。在第2正极活性物质层100b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沿正极板100的长边方向延长的第3保护层100c3、第4保护层100c4。正极板10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别离间配置且分别在正极板100的长边方向上延长的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1、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2、第3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3

图10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延伸处理部200以及压缩处理部30的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延伸处理部200的第1延伸辊210、第2延伸辊220、第3延伸辊230的图。

第1延伸辊210具有:主体部210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10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直径比主体部210a大的扩径部210b。第2延伸辊220具有:主体部220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20a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直径比主体部220a大的扩径部220b。第3延伸辊230具有:主体部230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30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直径比主体部230a大的扩径部230b。

在图10中,第1延伸辊210的扩径部210b是近前侧,第2延伸辊220的扩径部210b是进深侧,第3延伸辊230的扩径部230b配置在中央侧。由此,压缩处理前的正极板100按照第1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1、第3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3、第2正极芯体露出部100d2的顺序被延伸。之后,正极板100在压缩处理部30中被压缩处理,正极活性物质层100b被压缩从而填充密度上升。之后,沿图9中C-C线裁剪,卷绕成线圈状。并且,在电极体制作时被裁剪成规定的长度。

[方形二次电池]

使用图12所示的方形二次电池50来说明使用了以上述方法制作的正极板的二次电池的构成。

[负极板的制作]

制作包含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粘合剂的丁苯橡胶(SBR)、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水在内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将该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涂敷在作为负极芯体的厚度8μm的带状的铜箔的两面。然后,通过使其干燥,去除负极活性物质层浆料中的水,在负芯体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之后,进行压缩处理以使负极活性物质层成为规定厚度。将这样得到的负极板裁剪成在宽度方向的端部沿长边方向具有负极芯体露出部5的带状。

[电极体的制作]

将以上述方法制作的带状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隔着聚烯烃制的隔离板进行缠绕,并加压成形为扁平状。所得到的扁平状的缠绕电极体2具有在缠绕轴方向的一个端部缠绕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d,并具有在另一个端部缠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5。

如图12所示,缠绕电极体2与电解质一同配置在具有开口的方形筒状的金属制的外装体3的内部,外装体3的开口由金属制的封口板4密封。在缠绕电极体2与外装体3之间配置树脂制的绝缘片14。

与缠绕电极体2的正极芯体露出部1d连接的金属制的正极集电体6与安装于封口板4的正极端子7电连接。正极集电体6与封口板4之间、正极端子7与封口板4之间分别通过树脂制的绝缘构件10、11来绝缘。与缠绕电极体2的负极芯体露出部5连接的金属制的负极集电体8与安装于封口板4的负极端子9电连接。负极集电体8与封口板4之间、负极端子9与封口板4之间分别通过树脂制的绝缘构件12、13来绝缘。

在封口板4设置注液孔15,从注液孔15注入包含锂盐等电解质盐以及碳酸盐等非水溶媒的电解液。注液后,注液孔15由密封栓16密封。在封口板4设置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破裂而将电池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气体排出阀17。另外,能够在正极板1与正极端子7之间的导电路径或负极板与负极端子9之间的导电路径上设置电流遮断机构。电流遮断机构优选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工作,将导电路径切断。另外,电流遮断机构的工作压设定得比气体排出阀的工作压低。

<其他>

本申请中记载的发明对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任一个都能应用。其中,本申请中记载的发明在应用于正极板时特别有效。此外,在对具有压缩处理后的填充密度为2.7g/cm3以上特别是为2.85g/cm3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应用时特别有效。

通过本申请记载的发明制作的电极板虽然也能够用于缠绕电极体或者层叠型电极体的任一种,但是在用于缠绕电极体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优选锂迁移金属复合氧化物。特别优选含有镍、钴以及锰当中的至少一种的锂迁移金属复合氧化物。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能够使用能进行锂离子的包藏/释放的碳材料。作为能进行锂离子的包藏/释放的碳材料,列举石墨、难石墨性碳、易石墨性碳、纤维状碳、焦炭以及碳黑等。作为非碳系材料,列举硅、锡、以及以它们为主的合金、氧化物等。

作为电极板的活性物质层以及保护层所包含的粘合剂,能够使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芳族聚酰胺树脂、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ポリアミイミド、)、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己酯(ポリアクリル酸ヘキシル)、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己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醚、聚醚砜、六氟聚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橡胶、丙烯酸酯系粘合剂(丙烯酸的酯或盐)等。另外,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活性物质层所包含的粘合剂和保护层所包含的粘合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粘合剂优选是树脂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