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4521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的驱动用电源中,使用了碱性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方形二次电池。

在这些方形二次电池中,由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外壳体和对该开口进行封口的封口板形成电池盒。在电池盒内与电解液一同容纳由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板构成的电极体。在封口板安装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经由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板电连接,负极端子经由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板电连接。

正极板包括金属制的正极芯体和形成在正极芯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在正极芯体的一部分形成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芯体露出部。而且,正极集电体连接于该正极芯体露出部。此外,负极板包括金属制的负极芯体和形成在负极芯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负极芯体的一部分形成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芯体露出部。而且,负极集电体连接于该负极芯体露出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卷绕电极体的方形二次电池,该卷绕电极体具有卷绕在一个端部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并具有卷绕在另一个端部的负极芯体露出部。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在一个端部设置了正极芯体露出部和负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的方形二次电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32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66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车载用二次电池,特别是用于EV、PHEV等的二次电池,要求开发体积能量密度更高且电池容量更大的二次电池。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在电池盒内,需要用于配置卷绕的正极芯体露出部和卷绕的负极芯体露出部的程度的空间、以及封口板与卷绕电极体之间的上部的空间,成为难以增加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的原因。

相对于此,若像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形二次电池那样使用在一个端部设置了正极芯体露出部和负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则容易得到体积能量密度高的方形二次电池。然而,即使仅使用在一个端部设置了正极芯体露出部和负极芯体露出部的电极体,对于现有的制造方法尤其是现有的集电部的组装方法而言,仍难以制造体积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的方形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方形二次电池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

外壳体,其具有开口,并容纳所述电极体;

封口板,其对所述开口进行封口;

正极集电体,其与所述正极板电连接;以及

负极集电体,其与所述负极板电连接,

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安装工序,将所述正极集电体以及所述负极集电体安装到所述封口板;

连接工序,在所述封口板的短边方向上,在所述封口板的一侧配置包括具有第一正极接头部的所述正极板以及具有第一负极接头部的所述负极板的第一电极体要素,并且

在所述封口板的另一侧配置包括具有第二正极接头部的所述正极板和具有第二负极接头部的所述负极板的第二电极体要素,并且

将所述第一正极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二正极接头部与所述正极集电体电连接,将所述第一负极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二负极接头部与所述负极集电体电连接;以及

汇集工序,将所述第一电极体要素和所述第二电极体要素汇集为一个。

根据上述的方法,能够使由接头部以及集电体构成的集电部所占的体积非常小,因此能够容易得到体积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形二次电池。

另外,在连接工序中,各电极体要素的配置、以及各接头部与集电体的连接顺序并没有特别限定。在连接工序中,也可以在将第一电极体要素和第二电极体要素分别配置在封口板的两侧之后,将第一正极接头部以及第二正极接头部与正极集电体电连接,并将第一负极接头部以及第二负极接头部与负极集电体电连接。此外,在连接工序中,也可以将第一电极体要素配置在封口板的一侧,将第一正极接头部与正极集电体电连接,并将第一负极接头部与负极集电体电连接,然后,将第二电极体要素配置在封口板的另一侧,将第二正极接头部与正极集电体电连接,并将第二负极接头部与负极集电体电连接。

优选为,所述正极集电体隔着正极绝缘构件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上,

所述负极集电体隔着负极绝缘构件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上。

优选为,所述第一电极体要素包括多块所述正极板以及多块所述负极板,

所述第一正极接头部被层叠,所述第一负极接头部被层叠,

所述第二电极体要素包括多块所述正极板以及多块所述负极板,

所述第二正极接头部被层叠,所述第二负极接头部被层叠。

优选为,在所述汇集工序中,使所述第一电极体要素中的一面与所述第二电极体要素中的一面接触。

优选为,在所述汇集工序中,使所述第一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二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一负极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二负极接头部弯曲。

优选为,在所述连接工序中,

在所述第一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二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一负极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二负极接头部中的至少一个预先连接辅助导电构件,

所述第一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二正极接头部、所述第一负极接头部以及所述第二负极接头部中的至少一个经由所述辅助导电构件与所述正极集电体或所述负极集电体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2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体要素的俯视图。

图9是沿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电流断流机构附近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封口板的短边方向的电流断流机构附近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安装了集电体等的封口板的电池内表面侧的图。

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

图14是辅助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

图16是用于变形例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电极体要素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方形外壳体

1a-底部 1b-大面积侧壁 1c-小面积侧壁

2-封口板

2a-正极端子安装孔 2b-负极端子安装孔

3-电极体

3x-第一电极体要素 3y-第二电极体要素

4-正极板

4a-正极活性物质层 4b-正极芯体露出部

4c-正极接头部 4d-保护层

4x-第一正极接头组 4y-第二正极接头组

5-负极板

5a-负极活性物质层5b-负极芯体露出部

5c-负极接头部

5x-第一负极接头组 5y-第二负极接头组

6-正极集电体

6a-集电体主体部 6b-集电体连接部 6c-引线部

6d-连接用贯通孔 6e-薄壁部

6f-槽部

6y1-第一固定用贯通孔 6y2-第二固定用贯通孔

6y3-第三固定用贯通孔 6y4-第四固定用贯通孔

7-正极端子

7x-端子贯通孔 7y-端子塞

8-负极集电体

8a-集电体主体部 8c-引线部

8d-贯通孔

9-负极端子

10、12-内部侧绝缘构件

10a-绝缘构件主体部 10b一绝缘构件第一侧壁

10c-绝缘构件第二侧壁

10d-凸部

11、13-外部侧绝缘构件

14-绝缘片

15-电解液注入孔

16-密封塞

17-气体排出阀

18-胶带

19-引线部绝缘构件

20-方形二次电池

30-辅助构件

30a-主体部

30b-狭缝部

30c-折弯部

30d-薄壁部

40-电流断流机构

41-导电构件

41a-基部 41b-筒状部 41c-凸缘部

42-变形板

42a-突出部

43-绝缘板

43a-绝缘板主体部 43b-绝缘板第一侧壁

43c-绝缘板贯通孔

43d1-第一突起 43d2-第二突起

43d3-第三突起 43d4-第四突起

50x、50y-焊接部

51x、51y-辅助接合部

60x、60y-焊接部

70a-第一固定部 70b-第二固定部

70c-第三固定部 70d-第四固定部

300-辅助导电构件

301-辅助导电构件

500x-焊接部

500y-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2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方形二次电池20具备具有开口的方形外壳体1和对该开口进行封口的封口板2。方形外壳体1和封口板2均优选由金属制成,例如,能够由铝或铝合金制成。方形外壳体1具有底部1a、一对大面积侧壁1b以及一对小面积侧壁1c。方形外壳体1是在与底部1a对置的位置具有开口的方形的有底筒状的外壳体。在方形外壳体1内与电解质一同容纳有层叠型的电极体3,该电极体3由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

正极板4具有金属制的正极芯体和形成在正极芯体上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4a。正极板4在一个端边具有露出正极芯体的正极芯体露出部4b。另外,作为正极芯体,优选使用铝箔或铝合金箔。负极板5具有金属制的负极芯体和形成在负极芯体上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a。负极板5在一个端边具有露出负极芯体的负极芯体露出部5b。另外,作为负极芯体,优选使用铜箔或铜合金箔。在方形二次电池20中,正极芯体露出部4b构成了正极接头部4c,负极芯体露出部5b构成了负极接头部5c。

在电极体3中,在封口板2侧的端部,正极接头部4c以层叠并构成了正极接头组(4x、4y)的状态配置,此外,负极接头部5c以层叠并构成负极接头组(5x、5y)的状态配置。层叠的正极接头部4c与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连接。而且,正极端子7与该正极集电体6电连接。层叠的负极接头部5c与负极集电体8的引线部8c连接。而且,负极端子9与该负极集电体8电连接。在正极板4与正极端子7之间的导电路径设置有压敏式的电流断流机构40。电流断流机构40在电池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进行工作,切断正极板4与正极端子7之间的导电路径,从而使电流断流。另外,也可以在负极板5与负极端子9之间的导电路径设置压敏式的电流断流机构40。

正极端子7以通过内部侧绝缘构件10和外部侧绝缘构件11而与封口板2电绝缘的状态安装于封口板2。此外,负极端子9以通过内部侧绝缘构件12和外部侧绝缘构件13而与封口板2电绝缘的状态安装于封口板2。内部侧绝缘构件10、12和外部侧绝缘构件11、13均优选由树脂制成。在正极端子7设置有端子贯通孔7x,端子贯通孔7x由端子塞7y进行密封。

电极体3以被绝缘片14覆盖的状态容纳在方形外壳体1内。作为绝缘片14,优选使用折弯成盒状的树脂片或袋状的树脂片。封口板2通过激光焊接等而接合在方形外壳体1的开口边缘部。封口板2具有电解液注液孔15,在注入了电解液之后,利用密封塞16对该电解液注液孔15进行密封。在封口板2形成有气体排出阀17,该气体排出阀17在电池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用于将电池内部的气体排出到电池外部。另外,气体排出阀17的工作压设定为比电流断流机构40的工作压高的值。

接着,对方形二次电池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正极板的制作]

制作正极浆料,该正极浆料包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导电剂的碳材料、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NMP)。将该正极浆料涂敷到作为正极芯体的厚度为15μm的矩形的铝箔的两面。然后,使其干燥,从而除去正极浆料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在正极芯体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此后,进行压缩处理,使得正极活性物质层成为规定厚度。将这样得到的正极板裁剪成规定的形状。

[负极板的制作]

制作负极浆料,该负极浆料包含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粘结剂的丁苯橡胶(SBR)、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水。将该负极浆料涂敷到作为负极芯体的厚度为8μm的矩形的铜箔的两面。然后,使其干燥,从而除去负极浆料中的水,在负极芯体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此后,进行压缩处理,使得负极活性物质层成为规定厚度。将这样得到的负极板裁剪成规定的形状。

图7是裁剪后的正极板4(图7中的(a))、负极板5(图7中的(b))的俯视图。正极板4具有在正极芯体的两面形成了正极活性物质层4a的方形的区域,在其一边作为正极接头部4c而形成了正极芯体露出部4b。负极板5具有在负极芯体的两面形成了负极活性物质层5a的方形的区域,在其一边作为负极接头部5c而形成了负极芯体露出部5b。另外,正极板4的大小比负极板5的大小略小。优选在正极接头部4c的根基部分设置绝缘层或电阻比正极芯体的电阻高的保护层4d。另外,也能够在正极芯体露出部4b或负极芯体露出部5b连接其它导电构件,作为正极接头部4c或负极接头部5c。

[电极体要素的制作]

用上述的方法制作50个正极板4和51个负极板5,将它们隔着聚烯烃制的方形的隔板进行层叠,制作层叠型的电极体要素(3x、3y)。如图8所示,层叠型的电极体要素(3x、3y)制作为,在一个端部层叠各正极板4的正极接头部4c并且层叠各负极板5的负极接头部5c。在电极体要素(3x、3y)的两外表面配置隔板,并能够通过胶带18等而固定为各极板和隔板层叠的状态。或者,也可以在隔板上设置粘接层,使得对隔板与正极板4、隔板与负极板5分别进行粘接。另外,隔板在俯视下的大小与负极板5相同、或者大于负极板5。也可以在两个隔板之间配置正极板4,在使隔板的周缘成为热焊接的状态之后,层叠正极板4和负极板5。

<正极端子和电流断流机构向封口板的安装>

图9是沿着封口板2的长边方向的电流断流机构40附近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的电流断流机构40附近的剖视图。

在封口板2作为正极端子安装孔2a而形成了贯通孔。在正极端子安装孔2a的电池外表面侧配置外部侧绝缘构件11,在电池内表面侧配置内部侧绝缘构件10和导电构件41。然后,从电池外部侧将正极端子7插入到分别形成于外部侧绝缘构件11、封口板2、内部侧绝缘构件10以及导电构件41的贯通孔,将正极端子7的前端紧固在导电构件41上。另外,优选进一步将正极端子7的前端的紧固部焊接在导电构件41上。

导电构件41优选为在电极体3侧具有开口部41x的杯状。导电构件41具有与封口板2平行地配置的基部41a和从基部41a向电极体3侧延伸的筒状部41b。筒状部41b可以是圆筒形,也可以是方形的筒状部。导电构件41由金属制成,例如,优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正极端子7与基部41a连接。另外,也可以将正极端子7和导电构件41设为一体的部件。在该情况下,正极端子7从电池内部侧插入到各部件的贯通孔,并在电池外部侧紧固。

内部侧绝缘构件10具有:配置在封口板2与导电构件41的基部41a之间的绝缘构件主体部10a;从绝缘构件主体部10a的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向电极体3侧延伸的一对绝缘构件第一侧壁10b;以及从绝缘构件主体部10a的封口板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向电极体3侧延伸的一对绝缘构件第二侧壁10c。在绝缘构件第一侧壁10b的外表面形成有凸部10d。

接着,将变形板42配置为堵住导电构件41的电极体3侧的开口部41x,并通过激光焊接等而将变形板42的外周缘与导电构件41接合。由此,气密地密封导电构件41的电极体3侧的开口部41x。变形板42由金属制成,例如优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变形板42优选设为与导电构件41的开口部41x相同的形状。在方形二次电池20中,变形板42在俯视下为圆形。

接着,将绝缘板43配置于变形板42的电极体3侧的面。绝缘板43具有:配置在变形板42与正极集电体6的集电体主体部6a之间的绝缘板主体部43a;以及从绝缘板主体部43a的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向封口板2侧延伸的一对绝缘板第一侧壁43b。在绝缘板主体部43a形成了绝缘板贯通孔43c、第一突起43d1、第二突起43d2、第三突起43d3、第四突起43d4。此外,在绝缘板第一侧壁43b的内表面形成了凹部43e。

形成在变形板42的中央部的突出部42a插入到形成在绝缘板主体部43a的绝缘板贯通孔43c。此外,绝缘板第一侧壁43b的内表面配置为与绝缘构件第一侧壁10b的外表面对置。然后,通过凸部10d与凹部43e嵌合,从而绝缘构件10与绝缘板43连接。另外,也可以将该凹部43e设为贯通孔。

在导电构件41的电极体3侧的端部设置有凸缘部41c。然后,优选在绝缘板主体部43a的封口板2侧的面,设置卡挂于导电构件41的凸缘部41c的卡挂固定部。由此,将绝缘板43固定在导电构件41。

<正极集电体>

如图9~11所示,正极集电体6具有集电体主体部6a、引线部6c、以及连接集电体主体部6a和引线部6c的集电体连接部6b。

在集电体主体部6a形成有连接用贯通孔6d,在该连接用贯通孔6d的周围形成有薄壁部6e。此外,在薄壁部6e内形成有环状的槽部6f使得包围连接用贯通孔6d。槽部6f的厚度(剩余厚度)比薄壁部6e的厚度小。在此,环状的槽部6f成为脆弱部,伴随着变形板42的变形而断裂。即,该脆弱部成为断裂预定部。另外,只要通过脆弱部的断裂来切断导电路径即可,因此无需同时设置薄壁部6e和槽部6f。可以只设置薄壁部6e或者只设置槽部6f。或者,也能够不设置薄壁部6e、槽部6f,而是将变形板42与集电体主体部6a的连接部设为脆弱部。或者,还能够在变形板42设置薄壁部或槽部等脆弱部。另外,连接用贯通孔6d不是必要的结构,也能够使设置于集电体主体部6a的薄壁部与变形板42连接。

在集电体主体部6a设置有第一固定用贯通孔6y1、第二固定用贯通孔6y2、第三固定用贯通孔6y3、第四固定用贯通孔6y4。在第一固定用贯通孔6y1、第二固定用贯通孔6y2、第三固定用贯通孔6y3、以及第四固定用贯通孔6y4各自的周围设置有凹部。

[正极集电体的安装]

将上述的正极集电体6配置在绝缘板43的电极体3侧的面。此时,将形成于绝缘板43的第一突起43d1、第二突起43d2、第三突起43d3、第四突起43d4分别插入到形成于正极集电体6的第一固定用贯通孔6y1、第二固定用贯通孔6y2、第三固定用贯通孔6y3、第四固定用贯通孔6y4。然后,对第一突起43d1、第二突起43d2、第三突起43d3、第四突起43d4的前端进行扩径,从而将正极集电体6固定在绝缘板43。由此,形成第一固定部70a、第二固定部70b、第三固定部70c、第四固定部70d。另外,也可以将各突起压入到固定用贯通孔。

通过形成于正极端子7的端子贯通孔7x从电池外部侧送入气体,成为使变形板42推压于正极集电体6的集电体主体部6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等来将设置在正极集电体6的集电体主体部6a的连接用贯通孔6d的边缘部与变形板42接合。另外,连接用贯通孔6d不是必要的结构,也能够将不具有连接用贯通孔6d的集电体主体部6a与变形板42接合。端子贯通孔7x用端子塞7y进行密封。

如图9~图11所示,在绝缘板43的电池内部侧的面配置正极集电体6的集电体主体部6a。在集电体主体部6a的端部,设置有从集电体主体部6a向封口板2侧延伸的集电体连接部6b。而且,设置有引线部6c,使得从集电体连接部6b的封口板2侧的端部沿着封口板2向气体排出阀17侧延伸。引线部6c配置为相对于封口板2平行。引线部6c隔着引线部绝缘构件19(正极绝缘构件)配置在封口板2上。另外,引线部绝缘构件19也可以与内部侧绝缘构件10或绝缘板43形成为一体。

<负极端子向封口板的安装>

在封口板2上作为负极端子安装孔2b而形成有贯通孔。在负极端子安装孔2b的外表面侧配置外部侧绝缘构件13,在内表面侧配置内部侧绝缘构件12和负极集电体8的集电体主体部8a。在集电体主体部8a设置有贯通孔8d。然后,将负极端子9从电池外部侧插入到分别形成在外部侧绝缘构件13、封口板2、内部侧绝缘构件12以及负极集电体8的集电体主体部8a的贯通孔,并将负极端子9的前端紧固在负极集电体8上。然后,将负极端子9中紧固的部分与负极集电体8进行焊接。内部侧绝缘构件12发挥负极绝缘构件的作用。另外,在正极侧不设置电流断流机构40的情况下,正极集电体6和正极端子7与封口板2的安装能够设为与负极侧同样的结构。

<接头部与集电体的连接>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在图11中为上下方向,在图12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一侧配置第一电极体要素3x,在另一侧配置第二电极体要素3y。然后,将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第一正极接头组4x配置在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上,将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第一负极接头组5x配置在负极集电体8的引线部8c上。此外,将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第二正极接头组4y配置在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上,将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第二负极接头组5y配置在负极集电体8的引线部8c上。此时,在第一电极体要素3x中,构成第一正极接头组4x的各正极接头部4c捆束在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下表面3x2侧。此外,构成第一负极接头组5x的各负极接头部5c捆束在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下表面3x2侧。同样地,在第二电极体要素3y中,构成第二正极接头组4y的各正极接头部4c捆束在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下表面3y2侧,构成第二负极接头组5y的各负极接头部5c捆束在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下表面3y2侧。

然后,从上方向配置在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上的第一正极接头组4x和第二正极接头组4y照射激光等高能射线,将第一正极接头组4x和第二正极接头组4y焊接到引线部6c。此外,从上方向配置在负极集电体8的引线部8c上的第一负极接头组5x和第二负极接头组5y照射激光等高能射线,将第一负极接头组5x和第二负极接头组5y焊接到引线部8c。由此,形成焊接部50x、50y、60x以及60y。

另外,对于第一电极体要素3x和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每一个,优选在将接头部与集电体进行连接之前,预先通过焊接等将正极接头部4c彼此进行接合,先形成预备接合部51x、51y。此外,对于负极侧也同样地,优选预先将负极接头部5c彼此进行接合,先形成预备接合部。另外,预备接合部51x和51y优选设置在与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对置的位置。由此,在汇集工序中使正极接头部4c弯曲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预备接合部而阻碍弯曲处理的情况。更优选在弯曲处理后的正极接头部4c中在与引线部6c平行地配置的区域设置了预备接合部51x和51y。

<电极体制作>

对第一正极接头组4x、第二正极接头组4y、第一负极接头组5x以及第二负极接头组5y进行折弯,使得图12中的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上表面3x1与第二电极体要素3y的上表面3y1相接。由此,如图3~6所示,由第一电极体要素3x和第二电极体要素3y构成一个电极体3。

<方形二次电池的组装>

用绝缘片14覆盖安装在封口板2的电极体3,并插入到方形外壳体1。然后,通过激光焊接等将封口板2与方形外壳体1接合,对方形外壳体1的开口进行封口。此后,从设置在封口板2的电解液注液孔15注入含有电解质溶剂和电解质盐的非水电解质。然后,用密封塞16对电解液注液孔15进行密封。

<关于方形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根据上述的方法,不会使由正极接头部4c与正极集电体6的连接部、负极接头部5c与负极集电体8的连接部等构成的集电部的构造变得复杂,能够容易地进一步减小集电部所占的空间。因此,能够用更简单的方法制造体积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形二次电池。

此外,在将正极接头部4c与正极集电体6进行连接之后,或者在将负极接头部5c与负极集电体8进行连接之后,无需对正极集电体6或负极集电体8进行弯曲加工,因此能够防止正极接头部4c与正极集电体6的连接部或负极接头部5c与负极集电体8的连接部损伤。

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的方形二次电池20相同的结构标注与方形二次电池20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没有进行特别说明的部分能够设为与上述的方形二次电池20相同的结构。

<变形例1>

图13的(a)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如图13的(a)所示,能够在将金属制的辅助构件30配置在第一正极接头组4x和第二正极接头组4y上的状态下,将第一正极接头组4x和第二正极接头组4y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

图14是辅助构件30的俯视图。在辅助构件30的主体部30a形成有两个狭缝部30b。狭缝部30b配置为沿着封口板2的长边方向延伸。在主体部30a的两端(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形成有折弯部30c。折弯部30c从主体部30a折弯,使得从主体部30a竖起。

作为连接顺序,首先,设为用辅助构件30和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夹住第一正极接头组4x和第二正极接头组4y的状态。然后,向设置在辅助构件30的狭缝部30b的边缘部照射激光等高能射线,从而对辅助构件30、第一正极接头组4x或第二正极接头组4y、以及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进行焊接。若在辅助构件30设置了折弯部30c,则能够防止焊接时产生的金属溅射物向电极体要素(3x、3y)侧飞溅而损伤电极体要素(3x、3y)。

如图13的(a)所示,在封口板2的短边方向上,分离地形成两列焊接部50x,从而第一正极接头组4x更牢固地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对于焊接部50y也是同样的。

另外,对于负极侧也能够与正极侧同样地使用辅助构件。正极侧的辅助构件优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负极侧的辅助构件优选由铜或铜合金制成。

<变形例2>

图13的(b)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变形例2与变形例1的不同点在于,辅助构件30的形态以及正极接头部4c和负极接头部5c的捆束方式。如变形例2那样,也可以将辅助构件30分割为两个。即,一个辅助构件30与第一正极接头组4x连接,另一个辅助构件30与第二正极接头组4y连接。此外,也可以如变形例2那样,在第一电极体要素3x和第二电极体要素3y中,分别将正极接头部4c捆束在电极板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央部。

<变形例3>

图13的(c)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变形例3与变形例1的不同点在于辅助构件30的形态。如变形例3那样,能够在辅助构件30设置薄壁部30d来代替设置狭缝部30b。然后,能够向薄壁部30d照射激光等高能射线,从而对辅助构件30、第一正极接头组4x或第二正极接头组4y、以及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进行焊接。

<变形例4>

图15是变形例4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与图12对应的图。如图15所示,能够在使电极体要素(3x、3y)相对于封口板2倾斜的状态下,将第一正极接头组4x、第二正极接头组4y、第一负极接头组5x以及第二负极接头组5y分别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和负极集电体8。根据这样的方法,在为了将第一电极体要素3x和第二电极体要素3y汇集成一个而使正极接头部4c和负极接头部5c弯曲时,能够降低施加于正极接头部4c、负极接头部5c、正极接头部4c与正极集电体6的接合部、或者负极接头部5c与负极集电体8的连接部等的负荷。因此,能够得到可靠性更高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电极体要素(3x、3y)与封口板2所成的角θ优选设为5°~70°,更优选设为5°~60°。

<变形例5>

在变形例1~3中示出了将辅助构件30和正极接头组(4x、4y)同时焊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的例子。然而,能够预先将辅助导电构件与正极接头组(4x、4y)或负极接头组(5x、5y)进行连接。然后,能够将与正极接头组(4x、4y)或负极接头组(5x、5y)接合的辅助导电构件连接到集电体。

图16是关于变形例5所涉及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图,是将辅助导电构件与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第一正极接头组4x进行了连接的图。如图16的(a)所示,能够通过焊接将辅助导电构件300与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第一正极接头组4x进行连接。另外,通过焊接而形成焊接部500x。然后,将辅助导电构件300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作为将辅助导电构件300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的连接方法,能够将辅助导电构件300的两端部激光焊接在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

此外,如图16的(b)所示,能够在利用两个辅助导电构件300和301夹住第一电极体要素3x的第一正极接头组4x的状态下,将辅助导电构件300和301与第一正极接头组4x预先进行连接。另外,在第一正极接头组4x、辅助导电构件300以及辅助导电构件301形成焊接部500y。然后,将辅助导电构件300和301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到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另外,第一正极接头组4x与辅助导电构件300以及301的连接方法、辅助导电构件300以及301中的至少一方与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的连接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此外,也能够预先通过铆接等来将第一正极接头组4x与辅助导电构件300以及301连接,之后将辅助导电构件300以及301中的至少一方与正极集电体6的引线部6c进行焊接接合。

<其它>

本发明只要应用于正极侧和负极侧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正极接头部与正极集电体的连接方法、负极接头部与负极集电体的连接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电阻焊接、基于激光等高能射线的照射的焊接、超声波焊接等。作为高能射线,能够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

电极体要素不限定于层叠型。也能够将带状的正极板和带状的负极板隔着带状的隔板进行卷绕来作为电极体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