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399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用电设备的重要性,在一些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常常需要可靠稳固的电气连接,然而现有工作、生活中,用电设备的插头只是与供电插座的插孔插接,通过插头与插孔的插接力来实现电气连接,在插头上或者插孔中并没有设置其它的锁定部件,由于工人的走动,通常会造成插头误踢误撞的发生,使插头脱离与插孔的插接而断电,这就导致了用电设备断电而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话还会危及设备以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行走空腔,所述行走空腔的左侧连通有插头滑腔,所述行走空腔的右侧设置有供电座,所述供电座中设置有供电插孔,所述插头滑腔中滑动设置有用电设备的插头装置,所述插头装置包括插头体,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上的握持块,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上的方形锁槽,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右侧面上的电连接头,所述电连接头用以与所述供电插孔接合以供电,所述插头体右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导斜面,所述行走空腔中设置有用以对所述插头装置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空腔底部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前端动力连接有前传动螺杆,所述双轴电机的后端动力连接有后传动螺杆,所述前传动螺杆和所述后传动螺杆远离所述双轴电机的那一端均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接合,所述前传动螺杆上螺纹接合有前驱动块,所述前驱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前锁定框,所述后传动螺杆上螺纹接合有后驱动块,所述后驱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后锁定框,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的开口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接触传感器与所述双轴电机电连接,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用以与所述方形锁槽接合,所述前传动螺杆和所述后传动螺杆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前驱动块和所述后驱动块能够相对或者相反运动,所述行走空腔底部位于所述双轴电机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前驱动块和所述后驱动块滑动的接合的导向滑槽,用以对所述前驱动块和所述后驱动块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壳体的左侧下端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也与所述接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插头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槽以及与所述密封槽接合的密封条。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面上且位于所述插头滑腔的左开口的外周,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握持块的右侧面上,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密封槽相对设置,所述密封条和所述密封槽均为半径相同的圆环状,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密封槽接合能起密封作用,在所述电连接头与所述供电插孔接合而电气连接时防止水气从所述插头滑腔进入到所述壳体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的高度分别与所述插头体的高度相同,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与所述方形锁槽的槽深度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块的右侧面到所述插头体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插头滑腔的左开口处到所述供电座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块为圆环状,所述握持块上设置有握持环槽用以方便握持插头装置快速插入到所述插头滑腔中,所述插头滑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锁定框和所述后锁定框的宽度与所述方形锁槽的宽度相同。

本发明新型供电插接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相对或者相反运动的锁定框与方形锁槽接合以实现插头装置与供电座之间的电气接合,可防止误踢误撞而造成插头装置与供电座之间的电气断开,保证了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防止意外的发生,两个锁定框由一个电机驱动,锁定解锁方便,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插头装置的锁定安全稳定,可有效减少由于误踢误撞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新型供电插接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连接头未与供电插孔接合;

图2为插头装置插入到插头滑腔中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连接头与供电插孔接合;

图3为图1中箭头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头体未被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锁定;

图4为图3中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将插头体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供电插孔在供电座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壳体的左视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供电插接系统,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的行走空腔2,所述行走空腔2的左侧连通有插头滑腔3,所述行走空腔2的右侧设置有供电座4,所述供电座4中设置有供电插孔41,所述插头滑腔3中滑动设置有用电设备的插头装置,所述插头装置包括插头体5,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5上的握持块53,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5上的方形锁槽51,及设置在所述插头体5右侧面上的电连接头52,所述电连接头52用以与所述供电插孔41接合以供电,所述插头体5右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导斜面55,所述行走空腔2中设置有用以对所述插头装置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空腔2底部的双轴电机6,所述双轴电机6的前端动力连接有前传动螺杆61,所述双轴电机6的后端动力连接有后传动螺杆62,所述前传动螺杆61和所述后传动螺杆62远离所述双轴电机6的那一端均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地接合,所述前传动螺杆61上螺纹接合有前驱动块601,所述前驱动块601的顶部设置有前锁定框611,所述后传动螺杆62上螺纹接合有后驱动块602,所述后驱动块602的顶部设置有后锁定框612,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倒圆角610,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的开口的底部中间设置有接触传感器7,所述接触传感器7与所述双轴电机6电连接,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用以与所述方形锁槽51接合,所述前传动螺杆61和所述后传动螺杆62上的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前驱动块601和所述后驱动块602能够相对或者相反运动,所述行走空腔2底部位于所述双轴电机6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前驱动块601和所述后驱动块602滑动的接合的导向滑槽9,用以对所述前驱动块601和所述后驱动块602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壳体1的左侧下端设置有指示灯8,所述指示灯8也与所述接触传感器7电连接,所述插头装置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槽58以及与所述密封槽58接合的密封条57。

其中,所述密封槽58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上且位于所述插头滑腔3的左开口的外周,所述密封条57设置在所述握持块53的右侧面上,所述密封条57与所述密封槽58相对设置,所述密封条57和所述密封槽58均为半径相同的圆环状,所述密封条57与所述密封槽58接合能起密封作用,在所述电连接头52与所述供电插孔41接合而电气连接时防止水气从所述插头滑腔3进入到所述壳体1中。

其中,所述插头体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的高度分别与所述插头体5的高度相同,所述倒圆角610的半径与所述方形锁槽51的槽深度相同,设置的倒圆角610便于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插入到所述方形锁槽51中。

其中,所述握持块53的右侧面到所述插头体5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插头滑腔3的左开口处到所述供电座4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握持块53为圆环状,所述握持块53上设置有握持环槽54用以方便握持插头装置快速插入到所述插头滑腔3中,所述插头滑腔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其中,所述前锁定框611和所述后锁定框612的宽度与所述方形锁槽51的宽度相同。

在使用时,通过手持插头装置以将插头体插入到插头滑腔中,使得电连接头与供电插孔电气连接,当握持块的右侧面与所述壳体接触时则表示电连接头插入到供电插孔中接合到位,密封条也插入到密封槽中接合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水气从插头滑腔进入到壳体中而影响电连接头与供电插孔的电气连接,此时开启双轴电机,使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相对运动而靠近所述双轴电机,使得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插入到方形锁槽中接合,当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的开口的底部中间的接触传感器与插头体接触时,接触传感器传递信号并控制双轴电机断电而停止转动,接触传感器还控制指示灯开启发光,指示灯开启发光则表示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与方形锁槽接合到位,此时插头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当需要拔出插头装置时,控制双轴电机转动,使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相反运动而远离所述双轴电机,使得前锁定框和后锁定框脱离与方形锁槽的接合,而后就可以拔出插头装置,以实现用电设备的断电。

本发明新型供电插接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相对或者相反运动的锁定框与方形锁槽接合以实现插头装置与供电座之间的电气接合,可防止误踢误撞而造成插头装置与供电座之间的电气断开,保证了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防止意外的发生,两个锁定框由一个电机驱动,锁定解锁方便,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插头装置的锁定安全稳定,可有效减少由于误踢误撞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