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型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089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 C型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接地片的USB C型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USB C型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两端子模组、两金属接地片、一前金属壳体及一后金属壳体,绝缘本体设有一对接孔,用来收容插座连接器的舌板,每一端子模组包含一排导电端子及成型在导电端子上的一绝缘块,两端子模组上下固定在一起后,再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导电端子具有向前延伸入对接孔的接触部,用来与插座连接器接触。两接地片分别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每一接地片设有向前延伸的弧形抵接臂,绝缘本体设有供抵接臂穿过的通孔,抵接臂凸伸入对接孔,用以抵压在插座连接器上,接地片具有屏蔽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抵接臂提供对插座连接器的保持力。前金属壳体与后金属壳体分别收容绝缘本体与端子模组,提供信号屏蔽作用,研发人员做高频分析时,发现导电端子的信号串扰严重,可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弹性回复性能的USB C型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SB C型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两金属接地片、一上端子模组、一下端子模组及一前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底部、连接顶部与底部的相对两侧部及形成在顶部、底部与两侧部之间的一对接孔,所述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对接孔的通孔,一接地片固定于绝缘本体的顶部,另一接地片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底部,所述上端子模组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一上绝缘块及插入成型于上绝缘块的一上排端子,所述下端子模组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一下绝缘块及插入成型于下绝缘块的一下排端子,每一端子具有位于对接孔的接触部及暴露于绝缘本体与上绝缘块、下绝缘块外侧的焊接部,所述前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与接地片外侧,所述两接地片前端具有向后反折延伸的弧形抵接臂,所述抵接臂穿过通孔进入对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接地片的结构上下对称,并上下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臂位于接触部的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片与绝缘本体的外表面趋于共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片设有抵压于前金属壳体的凸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接地片的第一凹槽,通孔连通第一凹槽与对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部设有固定接地片的第二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与侧部的连接处设有固定接地片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凹槽,所述接地片具有固定于第一凹槽的第一片体、第二凹槽的第二片体及第三凹槽的第三片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分别具有位于两侧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片,所述USB C型插头连接器设有夹持在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接地端子的凸片上的金属夹持片,使得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片位于绝缘本体外侧,所述夹持片为直立片体,包括基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并上下间隔开的上端臂、中间臂、下端臂,所述前金属壳体还与上绝缘块、下绝缘块之间设有卡扣在一起的卡扣块与卡扣孔。

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接地片前端具有向后反折延伸的弧形抵接臂,所述抵接臂穿过通孔进入对接孔,抵接臂具有较佳的弹性,改善弹性回复性能,可以延伸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后金属壳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前金属壳体与绝缘护套分离开。

图4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前金属壳体、绝缘护套及后金属壳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端子模组、锁扣片、连接片分离开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USB C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与连接片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金属接地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USB C型插头连接器100支持正反插,用以与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两金属接地片20、上端子模组31、下端子模组32、两金属夹持片40、一第一金属连接片51、一第二金属连接片52、一金属锁扣片60、前金属壳体70、一绝缘护套80、及后金属壳体90。

绝缘本体10包括一顶部11、一底部12、两侧部13、一对接孔14、一固定空间15及一隔板16。对接孔14与固定空间15形成在顶部11、底部12与两侧部13之间,对接孔14位于固定空间15前方,隔板16介于对接孔14与固定空间16之间,隔板16具有连通对接孔14与固定空间16的若干通槽162。

顶部11与底部12的外表面设有一第一凹槽111及连通第一凹槽111与对接孔14的若干通孔112,两侧部13的外表面设有一第二凹槽132,顶部11与侧部13及底部12与侧部13的连接处设有一第三凹槽113,第三凹槽113连通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32,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32的宽度大于第三凹槽113。

顶部11与底部12的后部还设有与固定空间15连通的卡扣孔18。两侧部13设有与对接孔14连通的收容槽134,收容槽134前端与第二凹槽132连通,后端贯穿侧部13。

两金属接地片20的结构上下对称,并间隔开,每一接地片20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0第一凹槽111内的第一片体21、第二凹槽132的第二片体22及第三凹槽113内的第三片体23,第一片体21、第二片体22、第三片体23与绝缘本体10的外表面趋于共面。

第一片体21的外表面设有抵压在前金属壳体70上的凸包210,第一片体21与第二片体2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片体23,可以避免接地片20上下松动,第一片体21前端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后反折延伸的两弧形抵接臂212,抵接臂212经由绝缘本体10的通孔112,进入对接孔14,用以抵压在插座连接器上,提供保持力,由于抵接臂212是向后反折延伸形成,具有较佳的弹性,改善弹性回复性能,可以延伸使用寿命。

上端子模组31和下端子模组32相互组装在一起,上端子模组31包含上绝缘块311及插入成型于上绝缘块311内的上排端子312,下端子模组32包含下绝缘块321及插入成型于下绝缘块321内的下排端子322。每一端子312、322具有位于前端的接触部313、323及位于后端的焊接部314、324,接触部313、323向前延伸出上绝缘块312、下绝缘块322,进入绝缘本体10的对接孔14,位于接地片20的抵接臂212的后方,用以与插座连接器对接。

上排端子312的焊接部314排成一排,暴露于上绝缘块311上侧,用以与线缆焊接在一起,下排端子322的焊接部324排成另一排,暴露于下绝缘块321下侧,用以与线缆焊接在一起。每一焊接部314、324还设有上下贯穿的一固定孔315、325,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分别设有与固定孔315、325上下对齐的过孔3115、3215。

上排端子312共4支,包含两接地端子3121及位于该两接地端子3121之间的两信号端子3122。下排端子322共7支,包含3支接地端子3221及位于每相邻两接地端子3221之间的两信号端子3222。上排端子312、下排端子322中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3121、3221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片3125、3225。

上绝缘块311、下绝缘块321具有向前插入于绝缘本体10固定空间15内的前端部315、325及向后凸出于绝缘本体10的后端部316、326,前端部315、325与后端部316、326外表面分别设有卡扣块317、327,前端部315、325的卡扣块317、327卡扣于绝缘本体10的对应卡扣孔18内,接触部313、323进由通槽162进入对接孔14,用以与插座连接器对接。

上绝缘块311、下绝缘块321后端部316、326的两侧设有上下对齐的定位槽318、328及遮挡于定位槽318、328外侧的侧臂319、329,侧臂319、329的后端与上绝缘块311、下绝缘块321相连,定位槽318、328向前及上下贯穿上绝缘块311、下绝缘块321。接地端子3121、3221的凸片3125、3225经过定位槽318、328,凸出于侧臂319、329外侧面。

夹持片40为直立片状,包括一基部41、自基部41向后延伸的上端臂42、中间臂43、下端臂44,中间臂43位于上端臂42与下端臂44之间,上下间隔开,上端臂42后端具有朝向下方的凸部421,中间臂43后端具有朝向上方与下方的凸部431,下端臂44具有朝向上方的凸部441,各凸部421、431、441上下对齐。

夹持片40向后插接于上绝缘块311和下绝缘块321的定位槽318、328内,上排端子312的接地端子3121的凸片3125被夹持在上端臂42与中间臂43之间,下排端子322的接地端子3221的凸片3225被夹持在下端臂44与中间臂43之间,促使上端子模组31和下端子模组32通过夹持片40定位在一起,同时使上排端子312和下排端子322的接地端子3122、3221短路在一起,改善接地效果。基部41向前凸伸出侧臂319、329,便于夹持片40的组装。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第一连接片51和第二连接片52断开,分别包括夹持在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之间的水平片511、521及自水平片511、521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两上插片513、523及向下弯折延伸的两下插片514、524。第一连接片51的水平片511位于第二连接片52的水平片521后方,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一连接片51的两上插片513越过上绝缘块311的过孔3115后,插入于上排端子312的两接地端子3121固定孔315,两下插片514越过下绝缘块321的过孔3215后,插入于下排端子322位于外侧的两接地端子3221固定孔325,促使该四支接地端子3121、3221通过第一连接片51短路在一起,形成接地回路,降低信号串扰,改善信号传输性能。

第二连接片52的两上插片523越过上绝缘块311的过孔3115后,插入于上排端子312的两信号端子3122固定孔315,两下插片524越过下绝缘块321的过孔3215后,插入于下排端子322位于内侧第2、6位置处的两信号端子3222固定孔325,促使该四支信号端子3122、3222通过第二连接片52短路在一起,实现USB C型插头连接器100的正反插功能。

锁扣片60包括夹持在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之间的一水平主体片61及主体片61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一对锁扣臂62,锁扣臂62收容于绝缘本体10收容槽134,前端具有凸伸入对接孔14内的锁扣部63,用以锁扣在插座连接器上。

前金属壳体70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套设在绝缘本体10外侧,前金属壳体70后端设有卡扣孔71及弹片72,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的卡扣块317、327一一卡扣于对应卡扣孔71内。

绝缘护套80向后套设于前金属壳体70上,前金属壳体70向前凸出于绝缘护套80,用以插接于插座连接器内。绝缘护套80包括前后中空的一套环81及分别自套环81顶端与底端向后延伸的两定位板82及位于该两定位板82之间的锁扣板83,锁扣板83与定位板82左右间隔开,之间形成有狭槽85,前金属壳体80的弹片72向上穿过狭槽85,与后金属壳体98抵压接触。定位板82与锁扣板83在上下方向上压靠在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的后端部316、326上,增加上端子模组31、下端子模组32的固定强度。锁扣板83设有上下贯穿的卡扣孔832,与前金属壳体70的卡扣孔71上下对齐,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后端部316、326上的卡扣块317、327同时还卡扣于绝缘护套80的卡扣孔832内,上绝缘块311与下绝缘块321的侧臂319、329还同时夹持在绝缘护套70上下两定位板72之间,可以限制绝缘护套70向后及上下偏移,侧臂319、329与定位板72的外侧表面趋于共面。

后金属壳体90包括上壳体91及下壳体92,上壳体91包括顶壁911、自顶壁911左右两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912、前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前端壁913及向后延伸的铆接尾部914。下壳体92包括底壁921、自底壁921左右两端向上弯折延伸的下侧壁922、前端向上弯折延伸的前端壁923及向后延伸的铆接尾部924。前金属壳体70的弹片72抵压在顶壁911与底壁921上,上侧壁912与下侧壁922卡扣在在一起,前端壁913、923遮盖于绝缘护套80前方,两者共同形成有一开口915,前金属壳体70向前穿过该开口915,铆接尾部914、924用以铆合在线缆上。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