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用途的避雷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41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用途的避雷针。



背景技术: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级别的防雷需要的避雷针规格都不一样;目前实用的避雷针,只具备防雷的目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

目前,市场上的避雷针种类繁多,虽然都能达到避雷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雷击时导电的性能不好,雷击导电时不能提醒人们远离,如果避雷针和接地线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在雷击导电时会很危险,而且不能拆分,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固定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的多功能用途的避雷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用途的避雷针,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避雷针装置、外壳、支撑柱和底座,所述避雷针装置固定设置在外壳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下端部,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避雷针装置包括主避雷针和副避雷针,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电阻,所述电阻的左侧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与电阻通过电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设置有一风速测量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报警器和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通过线缆与无线信号传输装置、报警器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部还设置有一电路检测器,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接地线,所述电路检测器与接地线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线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一记载数据的雷击计数器。

进一步的,所述副避雷针的数量大于等于4个,所述副避雷针均匀设置在主避雷针的周边,所述副避雷针和主避雷针均设置在外壳的上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和LED灯的外壁还设置有一保护壳。

进一步的,所述主避雷针的材质是电解铜或镀锌钢材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涂覆在外壳的外表面,所述反光层的厚度为0.1-0.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上安装主避雷针和副避雷针,使避雷针在雷击时导电性能更好,通过在避雷针上安装LED灯,使避雷针在雷击导电时通过LED灯发出强光,提醒人们远离,通过在避雷针上安装电路检测器,用来检测避雷针和接地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柱上设置风速测量器,能够及时对风速进行测试,同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报警器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能够有效及时报警提醒,同时可以远程进行数据的传输,本实用新型除了最基本的避雷功能外,还实现了多功能和多用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多功能用途的避雷针,包括避雷针装置、外壳3、支撑柱5和底座6,避雷针装置固定设置在外壳3的上端部,支撑柱5固定安装在外壳3的下端部,支撑柱5固定安装在底座6上,避雷针装置包括主避雷针1和副避雷针2,支撑柱5的一侧设置有电阻31,电阻31的左侧设置有LED灯32,LED灯32与电阻31通过电连接,电阻31和LED灯32的外壁还设置有一保护壳33。

支撑柱5的另一侧设置有一风速测量器4,底座6内设置有无线信号传输装置64、报警器62和供电电源61,供电电源61通过线缆63与无线信号传输装置64、报警器62进行电连接;支撑柱5的下端部还设置有一电路检测器51,支撑柱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接地线7,电路检测器51与接地线7进行电连接,接地线7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一记载数据的雷击计数器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柱5上设置风速测量器4,能够及时对风速进行测试,同时通过在底座6上设置报警器62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64,能够有效及时报警提醒,同时可以远程进行数据的传输,本实用新型除了最基本的避雷功能外,还实现了多功能和多用途的效果。

副避雷针2的数量大于等于4个,副避雷针2均匀设置在主避雷针1的周边,副避雷针2和主避雷针1均设置在外壳3的上端部;主避雷针1的材质是电解铜或镀锌钢材质,外壳3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涂覆在外壳3的外表面,反光层的厚度为0.1-0.3mm。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3上安装主避雷针1和副避雷针2,使避雷针在雷击时导电性能更好,通过在避雷针上安装LED灯32,使避雷针在雷击导电时通过LED灯32发出强光,提醒人们远离,通过在避雷针上安装电路检测器51,用来检测避雷针和接地线7。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