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6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条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



背景技术:

目前,TV液晶屏及各种显示器上的发光源一般使用NH1.0端子配塑胶壳,与显示器板端针座对插,实现电源传输,这种工艺具有以下缺陷:

(1)显示器板端需要增加针座对接;

(2)NH端子与针座对插组合后体积大,不利于显示器更薄化;

(3)组合端子成本高,不利于成本核算。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导电性强,加工工艺简单,节省成本,有利于显示器更薄化的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左精密包线端子、右精密包线端子和线桥精密端子,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和右精密包线端子为对称设置,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右精密包线端子均具有一水平设置的端子基部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端子基部的下端并向下延伸的包线部,所述端子基部上设置有用于与PCB板接触起到导通作用的第一功能区弹片,所述线桥精密端子设置在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和右精密包线端子的上侧,所述线桥精密端子上对称设置有用于与PCB板接触起到导通作用的第二功能区弹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基部的底面凸设有用于固定包线端子的第一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块沿着所述端子基部插入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包线部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桥精密端子的底面凸设有用于固定线桥精密端子的第二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卡块沿着所述线桥精密端子插入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卡块设置于所述线桥精密端子的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线部的末端设有包线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线口的形状为“U”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桥精密端子的一端设有防伪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与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配套使用,主要用于TV液晶屏、各种显示器上做灯条板端之连接器,其导电性强,加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材料成本,有利于显示器的更薄化。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桥精密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桥精密端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与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配套使用,主用于TV液晶屏、各种显示器上做灯条板端之连接器,如图2所示,一种灯条精密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左精密包线端子1、右精密包线端子2和线桥精密端子3,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和右精密包线端子2对称设置在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中,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设置在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和右精密包线端子2的上侧。

组装时,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和右精密包线端子2左右分别从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下端的左线端子插入口及右线端子插入口处插入并固定,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从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一侧的精密线桥端子插入口插入并固定,灯条PCB板可以直接插入到壳体中,体积更薄,有利于显示器的更薄化,其每组均减少了一颗端子用量,节约了材料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工作业时间。

如图3~5所示,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具有一水平设置的端子基部11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端子基部11的下端并向下延伸的包线部12,所述端子基部11上设置有用于与PCB板接触起到导通作用的第一功能区弹片13。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在组装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弹片13上的弹点与PCB板接触,从而使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与PCB板电性导通。所述包线部12的末端设有包线口121,该包线口121用于打线用,作为线与端子之间的铆接位置。本实施例,所述包线口121的形状为“U”型。

较佳的,所述端子基部11的底面凸设有用于固定包线端子的第一卡块14,所述第一卡块14与所述包线部1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组装时,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沿着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的左线端子插入口插入并使所述第一卡块14移动至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上的左线端卡口中卡定,防止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的脱落。

较佳的,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卡块14的插入,所述第一卡块14沿着所述端子基部11插入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6~8所示,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2的结构与所述左精密包线端子1相反,其同样具有一水平设置的端子基部11及竖直设置在所述端子基部11的下端并向下延伸的包线部12,所述端子基部11上设置有用于与PCB板接触起到导通作用的第一功能区弹片13。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2在组装时,所述第一功能区弹片13上的弹点与PCB板接触,从而使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2与PCB板电性导通。所述包线部12的末端设有包线口121,该包线口121用于打线用,作为线与端子之间的铆接位置。本实施例,所述包线口121的形状为“U”型。

较佳的,所述端子基部11的底面凸设有用于固定包线端子的第一卡块14,所述第一卡块14与所述包线部12位于同一垂直线上。组装时,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2沿着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的右线端子插入口插入并使所述第一卡块14移动至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上的右线端卡口中卡定,防止所述右精密包线端子2的脱落。

较佳的,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卡块14的插入,所述第一卡块14沿着所述端子基部11插入的方向倾斜设置。

如图9~10所示,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上对称设置有用于与PCB板接触起到导通作用的第二功能区弹片31。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在组装时,所述第二功能区弹片31上的弹点与PCB板接触,从而使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与PCB板电性导通。

较佳的,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的底面凸设有用于固定线桥精密端子3的第二卡块32。组装时,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沿着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一侧的精密线桥端子插入口处插入并使所述第二卡块32移动至灯条精密连接器塑胶壳4上的卡口中卡定,从而固定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

较佳的,所述线桥精密端子3的一端设有防伪标记3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导电性强,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对显示器的更薄化起到了可见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