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适用于电缆连接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馈线连接器,由两个接头组成,公头和母头对接,来完成一个正常的传输线连接器,两个接头旋接造成电气性能不够稳定,使用起来不够可靠,且两个接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电气性能大大提供并保持稳定的单接头馈线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包括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接头中部设置有中部绝缘子,在接头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壳体,所述同侧壳体在接头端部围成一空腔,所述第一电缆端部的第一绝缘子插入接头一侧空腔内,在第一绝缘子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一绝缘子于空腔内的第一压环,所述第二电缆端部的第二绝缘子插入接头另一侧空腔内,在第二绝缘子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二绝缘子于空腔内的第二压环。
前述的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上还设置有第一后尾,第一后尾位于第一压环的外侧,所述第一后尾能够插入壳体内侧,且第一后尾与壳体配合连接。
前述的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缆上还设置有第二后尾,第二后尾位于第二压环的外侧,所述第二后尾能够插入壳体内侧,且第二后尾与壳体配合连接。
前述的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后尾与壳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在第二后尾与壳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单接头馈线连接器,第一电缆端部的第一绝缘子插入接头一侧空腔内,在第一绝缘子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一绝缘子于空腔内的第一压环,所述第二电缆端部的第二绝缘子插入接头另一侧空腔内,在第二绝缘子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二绝缘子于空腔内的第二压环,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公母头,仅仅保留了电缆和接头的安装部位,这样降低了生产零件的库存,降低了接头的数量,由于取消公头母头,仅仅一个接头就可以连接器馈线电缆,并且由于两个电缆由一个接头连接,电气性能上也大大提高,避免由于两个接头的旋接造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馈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接头馈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 1所示,一种单接头馈线连接器,包括第一电缆1、接头2和第二电缆3,在接头1中部设置有中部绝缘子4,在接头1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壳体5,所述同侧壳体5在接头2端部围成一空腔6,所述第一电缆1端部的第一绝缘子7插入接头2一侧空腔6内,在第一绝缘子7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一绝缘子7于空腔6内的第一压环8,所述第二电缆3端部的第二绝缘子9插入接头2另一侧空腔6内,在第二绝缘子9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二绝缘子9于空腔6内的第二压环10。
第一电缆1上还设置有第一后尾11,第一后尾11位于第一压环8的外侧,所述第一后尾11能够插入壳体5内侧,且第一后尾11与壳体5配合连接。第二电缆3上还设置有第二后尾12,第二后尾12位于第二压环10的外侧,所述第二后尾12能够插入壳体5内侧,且第二后尾12与壳体5配合连接,这样通过后尾与壳体配合连接,使得两侧电缆与接头配合更加稳定,电气性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在第一后尾11与壳体5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在第二后尾12与壳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通过O型密封圈保证了整个馈线连接器密封可靠,使用性能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单接头馈线连接器,所述第一电缆1端部的第一绝缘子7插入接头2一侧空腔6内,在第一绝缘子7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一绝缘子7于空腔6内的第一压环8,所述第二电缆3端部的第二绝缘子9插入接头2另一侧空腔6内,在第二绝缘子9后端设置有用于压紧第二绝缘子9于空腔6内的第二压环10。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公母头,仅仅保留了电缆和接头的安装部位,这样降低了生产零件的库存,降低了接头的数量,由于取消公头母头,仅仅一个接头就可以连接器馈线电缆,并且由于两个电缆由一个接头连接,电气性能上也大大提高,避免由于两个接头的旋接造成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