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60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车辆以及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电池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新能源车辆电池续航能力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电池温度进行控制,达到保护电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具有第一管路;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的电机散热单元,所述电机散热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以输出电机余热液体;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电机散热单元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电机余热液体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外界环境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工作,并在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控制单元在外界环境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进行工作以通过被加热的液体对电池进行加热,并在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以通过电机余热液态对电机进行加热。由此,该系统以加热装置为主,并以电机余热为辅对电池进行加热,进而通过控制电池温度,达到保护电池、提高续航能力的目的。并且,该系统涉及新颖、安装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还包括: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具有冷却液罐和第一分流单元,所述第一分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液罐相连,所述第一分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以向所述第一管路提供冷却液,所述第一分流单元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电机散热单元以向所述电机散热单元提供冷却液;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分流单元进行控制,并在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分流单元向所述第一管路提供冷却液,以及在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分流单元向所述电机散热单元提供冷却液。

具体地,所述第一分流单元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液罐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散热单元相连。

具体地,所述冷却回路还具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罐和所述第一分流单元之间。

具体地,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液罐相连;设置在所述电机散热单元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机散热单元相连,所述第三三通阀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一管路。

其中,所述第二三通阀和所述第三三通阀的导通路径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可控制电池温度,达到保护电池、提高续航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电池10、电机散热单元20、加热装置30、第一温度传感器40、第二温度传感器50和控制单元60。

其中,电池10具有第一管路11;电机散热单元20用于对电机进行散热的,电机散热单元20连接至第一管路11以输出电机余热液体;加热装置30连接在电机散热单元20与第一管路11之间,加热装置30用于对电机余热液体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40用于检测电池10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控制单元60分别与加热装置30、第一温度传感器4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0相连,控制单元60用于在外界环境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30进行工作,并在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时,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启动指令,加热装置30进行工作以对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进行加热,将通过第一管路11将加热后的电机余热液体输送到电池10,从而给电池10加热。当电池的温度到达第二温度阈值时,电池1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停止指令,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通过第一管路11输送到电池10,从而仅靠电机余热维持电池10的温度。

由此,该系统以加热装置为主,并以电机余热为辅对电池进行加热,进而通过控制电池温度,达到保护电池、提高续航能力的目的。并且,该系统涉及新颖、安装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3所示,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还包括:冷却回路70。

其中,冷却回路70具有冷却液罐71和第一分流单元72,第一分流单元71的第一端与冷却液罐71相连,第一分流单元7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管路11以向第一管路11提供冷却液,第一分流单元72的第三端连接至电机散热单元20以向电机散热单元20提供冷却液。

控制单元60用于对第一分流单元72进行控制,并在环境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分流单元72向第一管路11提供冷却液,以及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分流单元72向电机散热单元20提供冷却液。

也就是说,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时,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停止指令,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同时控制单元60给第一分流单元72发出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分流单元7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形成通路,冷却液罐71通过第一分流单元72向电池10输送冷却液,以对电池10进行冷却降温。

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时,控制单元60给第一分流单元72发出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分流单元72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形成通路,冷却液罐71通过第一分流单元72向电机散热单元20输送冷却液,该冷却液电机散热单元20后进一步输送至电池10,同时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开启指令,加热装置30进行工作,由此可对电池10进行加热。并且,当电池的温度到达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单元60控制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

由此,该系统以加热装置和冷却回路为主,并以电机余热为辅对电池进行加热,进而通过控制电池温度,达到保护电池、提高续航能力的目的。并且,该系统涉及新颖、安装结构简单。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分流单元72包括第一三通阀721,第一三通阀721的输入端与冷却液罐71相连,第一三通阀72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管路11相连,第一三通阀72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机散热单元20相连。其中,第一三通阀721由控制单元60控制。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冷却回路70还具有散热器73,散热器73设置在冷却液罐71和第一分流单元72之间。散热器73用于对冷却液罐71输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80和第三三通阀90。

其中,第二三通阀的80输入端与电池10的第一管路11相连,第二三通阀80的第一输出端与冷却液罐71相连;第三三通阀90设置在电机散热单元20与加热装置30之间,第三三通阀9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8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三通阀90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机散热单元20相连,第三三通阀90的输出端通过加热装置30连接至第一管路11。

也就是说,第三三通阀90安装在电机散热单元20的输出枢纽处,当第三三通阀90关闭时电机余热液体直接循环回流到冷却液罐71,当第三三通阀90开启时电机余热液体进入电池10的第一管路11以对电池10进行加热。

具体地,第二三通阀80和第三三通阀90的导通路径由控制单元60控制。其中,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90,以控制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循环回冷却液罐71或输送给电池10,并且,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80,以控制第一管路输出的循环回冷却液罐71或再经加热装置30加热后输送给电池10。

如上所述,以图4为例,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换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例如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启动指令,加热装置30进行工作以对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进行加热,将通过第一管路11将加热后的电机余热液体输送到电池10,此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90以控制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流向第一管路11,同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80以控制第一管路11输出的液体流向第三三通阀90,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而当电池的温度到达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停止指令,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仅靠电机余热维持电池10的温度,此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90以控制电机散热单元20输出的电机余热液体流向第一管路11,同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80以控制第一管路11输出的液体流向冷却液罐71,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例如大于第三温度阈值时,07、控制单元60给加热装置30发出停止指令,加热装置30停止工作,此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721以控制冷却液罐71输出的冷却液直接流向电池10,对电池10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控制单元60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80以控制第一管路11输出的液体流向冷却液罐71,并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90以控制电机余热液体通过第二三通阀80流向冷却液罐71,而控制电机余热液体流向加热装置30方向液体关闭,这样整个加热冷却循环系统工作完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换热系统中的冷却液均来自机舱内的冷却液罐71,通过循环管路进行循环利用。

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换热系统,可控制电池温度,达到保护电池、提高续航能力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