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退卡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卡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及设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二卡扣装置。绝缘本体具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中央插槽,每一导电端子具有凸伸入中央插槽的一接触部与电子卡接触形成电性连接。绝缘本体于中央插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安装部,卡扣装置安装于安装部中,而卡扣装置具有一旋转件及一按压件,旋转件的上下两端具有用以锁扣电子卡的一卡扣部与用以退出电子卡的一退卡部,其中旋转件与安装部枢接,使旋转件通过一转动轴线在纵长方向上可相对绝缘本体旋转,按压件的底部抵接旋转件的顶部。当使用者向下按压按压件时,按压件的底部给所述旋转件的顶部施加力使旋转件向外旋转,且旋转件在向外旋转的过程中,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件与按压件的作用点与转动轴线的距离几乎不变。上述结构,在退卡部向上抵推电子卡退出中央插槽的过程中,旋转件需要向外转动很大的角度,如此使卡缘连接器在旋转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其整体长度较大,且使用者向下按压按压件所需的力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缘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紧凑且在按压的过程中比较省力的卡缘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所述电子卡于其至少一侧缘设有一缺口,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沿一纵长方向延伸的一中央插槽用以插设所述电子卡;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凸伸入所述中央插槽用以与所述电子卡电性连接;至少一卡扣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一旋转件与一按压件,所述旋转件枢接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旋转件具有一卡扣部用以锁扣于所述缺口,所述旋转件具有一退卡部用以退出所述电子卡,所述旋转件或所述按压件其中之一具有一压接斜面,另一者具有一作动部,当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旋转件时,所述作动部沿着所述压接斜面滑行,使所述旋转件向外旋转,当所述旋转件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压接斜面与所述纵长方向的夹角为40°~75°。进一步,所述压接斜面包括一第一压接斜面与一第二压接斜面,所述作动部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所述第二压接斜面配合的一第一作动部及一第二作动部,所述第一作动部在所述第一压接斜面的滑行先于所述第二作动部在所述第二压接斜面的滑行。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接斜面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接斜面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平行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接斜面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两者所在的平面交叉设置。进一步,所述压接斜面还包括一第三压接斜面,所述第三压接斜面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首尾相连,所述第一作动部在所述第三压接斜面的滑行与所述第二作动部在所述第二压接斜面的滑行两者配合使用。进一步,所述第三压接斜面与所述纵长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与所述纵长方向的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压接斜面设于所述旋转件,所述第一、第二作动部设于所述按压件。进一步,所述按压件的底缘向上凹设呈“凸”字型的一开槽,所述开槽在所述纵长方向上贯穿所述按压件,所述第一作动部设于所述按压件的底缘,所述第二作动部设于所述开槽的“凸”字型两侧台阶位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压接斜面设于所述按压件,所述第一、第二作动部设于所述旋转件。进一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按压件各设有一个所述压接斜面与一个所述作动部,且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旋转件按前后两个滑行阶段完成所述旋转件的打开。进一步,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具有一旋转轴线,所述旋转件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相对所述绝缘本体向外打开,所述作动部与所述压接斜面的作用点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外侧。进一步,所述按压件位于所述旋转件的上方,在所述旋转件打开的过程中,所述作动部与所述压接斜面的作用点在所述压接斜面相对向下移动。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收容槽相对两侧的二侧墙,至少其中一所述侧墙具有一挡止部用以限制所述按压件往下运动的距离。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端具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墙及二端墙,所述二侧墙及所述二端墙形成收容所述按压件的一收容槽,位于外侧的所述端墙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一通槽,所述通槽沿所述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端墙,且所述通槽的上方呈封闭设置,当所述旋转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旋转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通槽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当所述卡扣部锁扣于所述缺口时,所述旋转件隐藏于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位于外侧的所述端墙具有位于所述通槽两侧的二侧部及位于所述通槽上方的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二侧部的上端。进一步,每一所述侧墙上设有一枢接孔及连接所述枢接孔的一导引部,所述旋转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转轴,所述导引部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与外界相通,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导引部的导引自所述通槽安装入所述枢接孔。进一步,所述旋转件具有一扣点扣持于所述侧部。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端具有一安装部,所述卡扣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于其两侧分别向所述中央插槽的方向凸伸一加强肋,两个所述加强肋之间形成一夹槽用以夹持所述电子卡的侧缘。进一步,所述卡扣装置设有两个,对称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所述电子卡于所述缺口的正下方设有至少一电源导电片,当所述电子卡插设于所述中央插槽时,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导电片电性连接。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设于中央插槽一端的两侧壁,所述旋转件具有一退卡部,所述旋转件不管是处于打开或锁扣装置时,所述退卡部均越过两个所述电源端子所限定的平面。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中央插槽内凸设一防呆部,所述电源端子设于所述防呆部与邻近所述防呆部的所述导电端子之间。进一步,所述电源端子具有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的一接触臂及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的一接脚,所述接触臂设有一接触点与所述电子卡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接脚露出所述绝缘本体电性连接且定位于一电路板。进一步,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的所述接触臂为两个,每一接触臂上设有一个所述接触点,所述电子卡上设有一电源导电片,两个所述接触点用以与同一所述电源导电片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旋转件或所述按压件其中之一设有所述压接斜面,另一者设有所述作动部,当所述按压件按压所述旋转件时,所述作动部沿着所述压接斜面滑行,使所述旋转件向外旋转,当所述旋转件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压接斜面与所述纵长方向的夹角为40°~75°,由于随着夹角的角度值越接近90°,使用者需要给予所述按压件的按压力则越来越小,但夹角的角度值小于40°,则需要较大的力去按压所述按压件,而夹角的角度值越接近90°,则所述按压件在所述旋转件完全退出所述电子卡的前提下,所述按压件则需向下运动越来越长的距离,且所述旋转件向外转动的角度越来越大,综合上述因素,上述夹角的角度范围值在40°~75°,在该角度范围内时,可均衡上面提到的各方面因素,使所述卡扣装置在工作时处于较佳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与电路板、电子卡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电源端子、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旋转件处于锁扣状态时的正视图;图7为旋转件处于锁扣状态时与按压件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第一作动部即将离开第一压接斜面与第二作动部开始接触第二压接斜面的示意图;图9为图7中第一作动部离开第一压接斜面与第二作动部在第二压接斜面滑行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按压件向下运行到旋转件完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卡缘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中央插槽11侧壁12端子槽13防呆部14电源端子孔15安装部16侧墙160导引部1601内端墙161外端墙162侧部1621连接部1622扣持部1623收容槽163枢接孔164挡止部165第一凸块166通槽167第一滑槽168加强肋17夹槽171纵长方向L导电端子2接触部21焊脚22电源端子3固持部31接触臂32接触点321接脚33卡扣装置4旋转件41主体部410转轴411退卡部412卡扣部413头部414扣点415第一压接斜面416第二压接斜面417第三压接斜面418旋转轴线R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第三夹角α3按压件42本体部420第二滑槽421开槽422第一延伸部423第二延伸部424止位部425第一作动部426第二作动部427第二凸块428电子卡200插接端201第一导电片202电源导电片203侧缘204缺口205电路板300导电垫片301插孔30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卡缘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200及一电路板300,其中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多个电源端子3及二卡扣装置4。请参阅图1,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一插接端201,在所述插接端201上的两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导电片202。于所述电子卡200每一面均设有二电源导电片203,每一面的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202位于所述二电源导电片203之间。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二侧缘204,每一所述侧缘204设有至少一缺口205,所述电源导电片203位于所述缺口205的正下方。所述电路板300具有多个导电垫片301,多个所述导电垫片301呈两排设置,多个所述导电垫片301的两端各设有二插孔302。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沿一纵长方向L延伸的一中央插槽11用以插设所述电子卡200,所述中央插槽11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所述中央插槽11两侧的二侧壁12,每一所述侧壁12上设有多个端子槽13,所述端子槽13与所述中央插槽11连通。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自所述中央插槽11的槽底向上凸伸一防呆部14,所述防呆部14的两端均设有多个所述端子槽13。每一侧壁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电源端子孔15,所述电源端子孔15与所述中央插槽11连通,且所述中央插槽11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电源端子孔15相对设置。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安装部16,所述安装部16具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墙160及二端墙,所述二端墙为一内端墙161及一外端墙162,所述二侧墙160、所述内端墙161及所述外端墙162围成一收容槽163,所述收容槽163的底部与所述中央插槽11连通。所述侧墙160设有一枢接孔164及一挡止部165,所述挡止部165位于所述枢接孔164的正上方,且所述挡止部165为一水平面。所述内端墙161朝向所述收容槽163凸设一第一凸块166。所述外端墙162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163的一通槽167,所述通槽167沿所述纵长方向贯穿所述外端墙162,所述通槽167位于所述外端墙162的下端,且所述通槽167的上方呈封闭设置,即所述外端墙162具有位于所述通槽167两侧的二侧部1621及位于所述通槽167上方的一连接部1622,所述连接部1622连接于所述二侧部1621的上端。每一所述侧部1621上设有一扣持部1623,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扣持部1623位于所述挡止部165的上方。所述外端墙162于所述连接部1622上设有二第一滑槽168,所述第一滑槽168自所述外端墙162的内表面凹设形成,且所述第一滑槽168与所述通槽167在上下方向上连通。每一所述侧墙160上还设有与所述枢接孔164连接的一导引部1601,所述导引部1601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与外界相通,且两个所述导引部1601位于所述通槽167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1601为一导引槽。请参阅图1和图5,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对应设于所述中央插槽11两侧的多个所述端子槽13。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接触部21凸伸入所述中央插槽11用以与所述第一导电片202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还具有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的一焊脚22,所述焊脚22为表面粘着焊接型与所述导电垫片301连接。请参阅图5,多个所述电源端子3对应设于所述中央插槽11两侧的多个所述电源端子孔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3是在习知的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的基础上另增设的电源端子,而习知的所述卡缘连接器100本身的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作为电源用的端子,现另增加所述电源端子3,则习知的所述导电端子2中具有的电源用端子则可用于传输信号,如此可增加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的传输速率。请参阅图1和图5,每一所述电源端子3具有一固持部31、自所述固持部31向上延伸的二接触臂32及自所述固持部31向下延伸的一接脚33。每一所述接触臂32具有一接触点321,同一所述电源端子3的两个所述接触点321与同一所述电源导电片203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接脚33为直插式,其插置于所述插孔302,不仅可与所述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而且可替代固定用的铁脚,作为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的固定铁脚用,对所述卡缘连接器100进行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3可设置一个,所述电源端子3可设置于所述防呆部14与邻近所述防呆部14的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请参阅图2、图5和图6,所述卡扣装置4安装于所述收容槽163,两个所述卡扣装置4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端。所述卡扣装置4具有一旋转件41及一按压件42。所述旋转件41具有一主体部410,所述主体部410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一转轴411,所述转轴411通过所述导引部1601的导引自所述通槽167安装入所述枢接孔164,使所述转轴411与所述枢接孔164配合,且两者之间形成一旋转轴线R,所述旋转件41可绕所述旋转轴线R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进行向外打开与向内锁扣操作。所述主体部410的下端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1的方向延伸一退卡部412用以退出所述电子卡200,且所述绝缘本体1同一端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电源端子3限定一平面,而所述旋转件41不管是处于打开或锁扣装置时,所述退卡部412均越过两个所述电源端子3所限定的平面。所述主体部410的上端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1的方向延伸一卡扣部413用以锁扣于所述缺口205,且当所述卡扣部413锁扣于所述缺口205时,所述旋转件41隐藏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主体部410于其上端形成一头部414,所述头部414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扣点415,所述扣点415设于所述转轴411的上方,所述扣点415用以与所述扣持部1623相互卡扣。所述头部414的两侧还分别具有斜向朝上且面朝所述中央插槽11设置的一第一压接斜面416、一第二压接斜面417及一第三压接斜面418,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位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上方,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位于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上方,且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首尾相连,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纵长方向L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与所述纵长方向L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α2,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与所述纵长方向L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α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范围值在40°~75°,比如40°、45°、50°、55°、60°、65°、70°、75°,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大致平行设置(即α1≈α2),所述第三夹角α3大于所述第一夹角α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两者所在的平面也可交叉设置。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按压件42四周与两个所述侧墙160、所述内端墙161及所述外端墙162配合,因此所述按压件42只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按压件42具有一本体部420,所述本体部420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1的一面凹设形成一第二滑槽421,所述第一凸块166凸伸到所述第二滑槽421使所述第一凸块166受到导引及限制。所述按压件42的底缘向上凹设呈“凸”字型的一开槽422,所述开槽422位于所述本体部420的下方且所述开槽422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贯穿所述按压件42,所述开槽422在所述旋转件41旋转时对所述头部414让位。在所述开槽4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延伸部423与一第二延伸部424,所述第一延伸部423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24均自所述本体部420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424的延伸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3的延伸长度,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2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423之间,且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延伸部423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24紧相连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延伸部423延伸末端的底面为一止位部425,所述止位部425在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最终受到所述挡止部165的限位,使所述按压件42不能继续往下移动,而所述第一延伸部423的底面与其背离所述中央插槽11的外端侧面的连接处形成圆弧状的一第一作动部426,即所述第一作动部426设于所述按压件42的底缘,所述第一作动部426可沿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滑行,所述第一作动部426还可根据情况在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上滑行。所述第二延伸部424的底面与其背离所述中央插槽11的外端侧面的连接处形成圆弧状的一第二作动部427,即所述第二作动部427设于所述开槽422的“凸”字型两侧台阶位置,所述第二作动部427可沿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滑行。所述按压件42还设有位于所述开槽422两侧的二第二凸块428,所述第二凸块428设置在所述按压件42背离所述中央插槽11的一端侧面,而所述第二凸块428凸伸到所述第一滑槽168使所述第二凸块428受到导引及限制,如此所述按压件42被限制在所述收容槽163内。请参阅图7至图10,当释放所述电子卡200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使用者向下按压所述按压件42,首先所述第一作动部426抵接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而此时所述第二作动部427未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接触,只有所述第一作动部426沿着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滑行,使所述旋转件41受到按压件42的压力开始往外旋开,随着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之间的作用点与所述转轴41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使用者需要按压所述按压件42的力则越来越大。当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即所述第一作动部426运动到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的交接处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此时,所述第二作动部427开始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接触,而所述第一作动部426开始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分离,继续对所述按压件42施加力,由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位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的上方,使得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之间的作用点与所述转轴411之间的距离再次拉大,如此使用者需要按压所述按压件42的力则突然变小,所述第二作动部427沿着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滑行,使所述旋转件41受到按压件42的压力继续往外旋开,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之间的作用点与所述转轴411之间的距离又再次越来越短,使用者需要按压所述按压件42的力则再次越来越大。当所述止位部425在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所述挡止部165的限位,所述按压件42则不能继续往下移动,此时所述旋转件4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请参阅图1和图6,由于随着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值越接近90°,使用者需要给予所述按压件42的按压力则越来越小,但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夹角α1、α2、α3的角度值小于40°,则需要较大的力去按压所述按压件42,而当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值越接近90°,则所述按压件42在所述旋转件41完全退出所述电子卡200的前提下,所述按压件41则需向下运动越来越长的距离,且所述旋转件41向外转动的角度越来越大,综合上述因素,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范围值在40°~75°,在该角度范围内时,可均衡上面提到的各方面因素,使所述卡扣装置4在工作时处于较佳的状态。请参阅图和5图9,在上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与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不接触,两者之间有间隙,当所述第二作动部427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两者之间受到磨损时,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与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两者之间接触且相对滑行作为补偿,完成所述按压件42对所述旋转件41作用的第二阶段过程;当然所述第一作动部426可以与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接触且两者相对滑行,同时与所述第二作动部427在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上的滑行两者配合使用。在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与所述第一所述压接斜面416、所述第三压接斜面418的作用点以及所述第二作动部427与所述第二所述压接斜面417的作用点在所述纵长方向L上均位于所述旋转轴线R的外侧,可避免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的作用点与所述旋转轴线R在竖直平面内位于同一直线时,所述旋转件41不能再往外旋转,且在所述旋转件41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的作用点在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相对向下移动及所述第二作动部427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的作用点在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相对向下移动。请参阅图7至图10,所述电子卡200插入所述中央插槽11的过程与上述释放所述电子卡200的过程为相反的受力,所述插接端201向下抵压所述退卡部412,使所述旋转件41向内旋转,此时,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依序向上抵压所述第二作动部427、所述一作动部426,使所述按压件42向上运动,而所述卡扣部413锁扣于所述缺口205。请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旋转件41只设有一个按压斜面,而所述按压件42只设有一个作动部,例如只有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且所述第一作动部426在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上的滑行即可完成所述按压件42向下移动的全部行程。同样,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纵长方向L的夹角范围值为40°~75°,同样夹角的角度值可以为40°、45°、50°、55°、60°、65°、70°、75°。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41与所述按压件42各设有一个压接斜面与一个作动部,例如,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二作动部427设于所述旋转件41,而所述第一作动部426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设于所述按压件42,同样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可按前后两个滑行阶段完成所述旋转件41的打开。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随着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值越接近90°,使用者需要给予所述按压件42的按压力则越来越小,但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夹角α1、α2、α3的角度值小于40°,则需要较大的力去按压所述按压件42,而当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值越接近90°,则所述按压件42在所述旋转件41完全退出所述电子卡200的前提下,所述按压件42则需向下运动越来越长的距离,且所述旋转件41向外转动的角度越来越大,综合上述因素,所述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二夹角α2以及所述第三夹角α3的角度范围值在40°~75°(比如40°、45°、50°、55°、60°、65°、70°、75°),在该角度范围内时,可均衡上面提到的各方面因素,使所述卡扣装置4在工作时处于较佳的状态。2、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与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间隔设置,所述二压接斜面417位于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的上方,所述第一作动部426在所述第一压接斜面416的滑行先于所述第二作动部427在所述第二压接斜面417的滑行,如此可是第二阶段开始时,所述按压件42与所述旋转件41之间的作用点与所述转轴411之间的距离相对第一阶段时突变而拉大,如此使用者需要按压所述按压件42的力也随之则突然变小。3、所述电子卡200于所述缺口205的正下方设有所述电源导电片203,当所述电子卡200插设于所述中央插槽11时,所述电源端子3与所述电源导电片203电性连接,由于所述电源导电片203设于所述缺口205的正下方,如此所述电子卡200可在所述纵长方向L的原有尺寸下增加所述电源导电片203,无需另外增加所述电子卡200在所述纵长方向L的长度,即可满足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另增设所述电源端子3的需求。4、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另设有所述电源端子3,所述电源端子3是在习知的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的基础上另增设的电源端子,而习知的所述卡缘连接器100本身的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作为电源用的端子,现另增加所述电源端子3,则习知的所述导电端子2中具有的电源用端子则可用于传输信号,如此可增加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缘连接器100的传输速率。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