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74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为尽可能保持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温度,目前电池模组的设计都有加入温控组件;一方面,目前的电池模组的温控组件一般紧贴单体电池的表面,热量通过单体电池的外壳与温控组件的外壁进行传递,但由于单体电池的外壳与温控组件的外壁均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则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间必然存在一层空气层,而空气导热性能不佳,从而影响热量传递;另一方面,为保证单体电池不晃动,目前的电池模组或将温控组件与单体电池用粘胶粘牢在一起,由于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间间隔一层导热性不佳的粘胶,从而也会影响热量传递,导致热量传递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可强化导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并排布置;以及温控组件,位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单体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电池模组还包括:金属导热垫,设置于温控组件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当金属导热垫受热时能够液化以充满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间加上一层金属导热垫,利用金属导热垫受热时可液化而自然流动的特性,从而填充以替代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间的空气层,由于金属导热垫的导热性能远大于空气层,有助于加强单体电池与温控组件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强化导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金属导热垫受热时的液化状态简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单体电池

2 温控组件

21 挡槽结构

22 导热板

3 金属导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并排布置;以及温控组件2,位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单体电池1进行加热或冷却;电池模组还包括:金属导热垫3,设置于温控组件2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之间,当金属导热垫3受热时能够液化以充满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与温控组件2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单体电池1与温控组件2间加上一层金属导热垫3,利用金属导热垫3受热时可液化而自然流动的特性,从而填充以替代单体电池1与温控组件2间的空气层,由于金属导热垫3的导热性能远大于空气层,有助于加强单体电池1与温控组件2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强化导热效果。

参照图1,金属导热垫3的数目为多个,各金属导热垫3与相应单体电池1的下表面接触。

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金属导热垫3的数目为多个表示金属导热垫3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情况,包括一个金属导热垫3对应一个单体电池1、一个金属导热垫3对应相应的一个单体电池1或全部单体电池1中的几个单体电池1的一部分以及一个金属导热垫3对应相应的全部单体电池1中的几个单体电池1。

至于金属导热垫3的材料选择,要选择熔点低且导热性强的液态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的金属导热垫3的材料为镓铟合金。

金属导热垫3沿长度方向L的尺寸与单体电池1沿长度方向L的尺寸一致。

为保证单体电池1间的爬电距离,金属导热垫3的数目为多个时,各金属导热垫3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小于单体电池1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可替代地,如图5所示,金属导热垫3为一个整体,金属导热垫3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的下表面接触。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金属导热垫3为一个整体,由于毛细作用,液化后的金属导热垫3进入到单体电池1之间的间隙中,有助于散热。金属导热垫3为一个整体时,金属导热垫3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小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沿宽度方向W的尺寸。

为确保导热效果,金属导热垫3的厚度不宜过厚,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的金属导热垫3的厚度以0.1~1.0mm为宜。

温控组件2包括:挡槽结构21,围绕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底部的四周设置并包围所述金属导热垫3。当金属导热垫3由于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温度上升而反生液化时,挡槽结构21能防止液化的金属导热垫3无限制的随意流动。

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5,温控组件2还包括:导热板22,上表面与所述多个金属导热垫3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内部设置有多个的供温控介质流动的流动管道,导热板22与所述挡槽结构2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导热板22与所述挡槽结构21可通过焊接或者一体铸造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多个流动管道并排布置,且优选地所述多个流动管道的并排的方向横向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1的并排布置方向。而流动管道内的温控介质为空气或冷却液。

最后补充说明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按照单体电池1在温控组件2上的放置位置,将与单体电池1的下表面接触的金属导热垫3预先排列在温控组件2的上表面上;

2)采用气焰枪或其他加热设备对金属导热垫3进行直接加热,直至金属导热垫3表面液化(或蠕动),趁热将单体电池1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排列有金属导热垫3的温控组件2的上表面上,此时单体电池1的下表面与温控组件2的上表面间的金属导热垫3的液化状态如图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