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的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879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的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的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拆卸插头多采用在插销上铆接或者焊接一个接线柱,通过使用接线柱上的螺钉进行接线,因此使得插销与接线柱之间不可拆卸或较难拆卸,采用铆接或者焊接的工艺也相对比较复杂。与此同时,接线柱不仅要起到固定电缆的作用,还要起到导电的作用,因此接线柱需采用铜或铜合金制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成型工艺简单、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可拆卸的插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的插头,包括下盖1、插销3和接线端子4,所述的下盖1上安装有相配合的上盖2,所述的下盖1上设有固定部11,所述的插销3和接线端子4固定安装在固定部11上并对应设置,所述的接线端子4包括端子本体41和安装在端子本体41端部的紧固螺钉42,所述的端子本体41是通过一条金属带折叠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插销3的一端设有与插头的线缆对应设置在端子本体41内的连接部31,另一端穿过下盖1与插座电连接,所述的紧固螺钉42通过设置在端子本体41端部的螺纹孔43旋入端子本体41内使连接部31、端子本体41和线缆相互接触配合。

可选的,所述下盖1上设有呈L极、N极和E极三相设置的三个固定部11,三个固定部11成三角设置,与L极和N极对应的固定部11相对于与E极对应的固定部11倾斜设置,每个固定部11上安装有相配合的三个接线端子4和与接线端子4对应设置的三个插销3。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11的一侧设有与插销3对应设置的通孔111,所述的插销3与通孔111相配合并通过通孔111穿过下盖1的底面与插座相连接,在垂直插销3的侧壁设置的连接部31下方的插销3的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凸起32,所述的限位凸起32与通孔111侧壁上的定位槽112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的下盖1上相对于E极固定部11的一侧还设有相邻设置的压线部12和进线口14,所述的进线口14设置在下盖1侧壁上,所述的压线部12设置在下盖1的底面上,导线通过压线部12和进线口14穿过下盖1的侧壁与电器件相连接,压线部12上安装有压线板5,所述的压线板5通过设置在压线板5两侧的压线螺钉6与压线部12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下盖1的三个固定部11的中间设有凸出下盖1底面设置的螺栓孔13,所述的螺栓孔13与上盖2上的螺孔22对应设置,安装螺栓7从下盖1的底面穿过螺栓孔13和螺孔22与对应设置在上盖2上的安装螺母8相连接将上盖2与下盖1牢固扣合,所述上盖2的表面上还设有固定槽21,所述的螺孔22设置在固定槽21内使得安装螺母8在固定槽21内限位转动,所述固定槽21的端部安装有与固定槽21的边缘卡扣连接的盖片9。

可选的,所述下盖1上设有呈L极和N极两相并列设置的固定部11,每个固定部11上安装有相配合的插销3和接线端子4,所述插销3的一端穿过下盖1和上盖2的侧壁与插座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插销3两端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凹槽33,所述的凹槽33与下盖1侧壁上的第一通槽15和对应设置在上盖2侧壁上的第二通槽23相配合将插销3限位安装在下盖1与上盖2之间。

可选的,所述插销3的连接部31与插销3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连接部31的宽度小于插销3的宽度,凹槽33设置在连接部31与插销3的连接处。

可选的,在所述L极和N极的固定部11相对于插销3的一侧设有压线部12,所述的线缆通过压线部12和对应设置在下盖1侧壁上的进线口14与电器件相连接,所述的压线部12上安装有压线板5,所述的压线板5通过设置在压线板5两侧的压线螺钉6与压线部12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部11和压线部12 之间还设有螺栓孔13,所述的螺栓孔13凸出下盖1的底面设置并与上盖2上的螺孔22对应设置,安装螺栓7从上盖2的表面穿过螺孔22和螺栓孔13与对应设置在下盖1底部的安装螺母8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接线端子4水平卧置在固定部11上,两个接线端子4的紧固螺钉42的头部呈水平相对设置并且安装后紧固螺钉42的头部位于下盖1的侧壁的上方,所述固定部11的两端设有与端子本体41的两端限位配合的限位壁16,在靠近插销3一侧的限位壁16上设有与连接部31相配合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的插头通过可拆卸的接线端子使插销端部的连接部与插头的线缆紧密接触连接,插销无需焊接,从而避免了在插销上焊接或铆接铜制的接线柱,不仅使得插头内各个零件之间可拆卸,而且加工成型工艺简单、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插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相插头整体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相插头整体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的插头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的插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拆卸插头,包括下盖1、插销3和接线端子4,所述的下盖1上设有固定部11,所述的插销3和接线端子4固定安装在固定部11上并对应设置,所述的接线端子4包括端子本体41和安装在端子本体41端部的紧固螺钉42,,述的端子本体41是通过一条金属带切割和折叠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插销3的一端设有与插头的线缆(图中未示出)对应设置在端子本体41内的连接部31,另一端穿过下盖1用于与插座电连接,所述的紧固螺钉42通过设置在端子本体41端部的螺纹孔43旋入端子本体41内使连接部31、端子本体41和线缆相互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接线端子4使插销3端部的连接部31与插头的线缆紧密接触连接,从而避免了在插销3上焊接或铆接铜制的接线柱,不仅使得插头内各个零件之间可拆卸,而且加工成型工艺简单、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环形结构的端子本体41形成第一接线孔411,所述第一接线孔41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接线孔411相交设置的第二接线孔412,所述的第一接线孔411和第二接线孔412分别与线缆和连接部31对应设置使得接线端子4套设在连接部31上并且使得连接部31与线缆在端子本体41内错位接触连接,第一接线孔411的内壁上设有压线面413,所述压线面413的表面上设有浅槽或凸棱用于增大连接摩擦力防止线缆从端子本体41内脱出。接线时,连接部31穿过第二接线孔412设置在端子本体41内,线缆穿过第一接线孔411设置在压线面413和连接部31之间并分别与压线面413和连接部31一侧的侧壁接触配合,位于第二接线孔412和第一接线孔411上方的紧固螺钉42通过螺纹孔43旋入端子本体41内与连接部31另一侧的侧壁接触配合并拧紧,从而使得线缆紧固安装在连接部31与压面线413之间。优选的,第一接线孔411与第二接线孔412垂直相交设置,连接部31垂直插销3的侧壁设置,从而使得线缆所在平面与插销3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简化了接线难度、保证了剥线长度。

如图3和4所示,以一个三相插头为例,所述插头的下盖1上设有呈L极、N极和E极三相设置的三个固定部11,三个固定部11成三角设置,与L极和N极对应的固定部11相对于与E极对应的固定部11倾斜设置,每个固定部11上安装有相配合的插销3和接线端子4,所述固定部11的一侧设有与插销3对应设置的通孔111,所述的插销3与通孔111相配合并通过通孔111穿过下盖1的底面与插座相连接。具体的,在连接部31下方的插销3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32,所述的限位凸起32与通孔111侧壁上的定位槽112相配合用于将插销3定位安装,所述连接部31的长度与第一接线孔411的宽度相同使得连接部31的端部不突出端子本体41,并且连接部31的高度小于第二接线孔412的孔径从而便于安装。所述的下盖1上相对于E极固定部11的一侧还设有相邻设置的压线部12和进线口14,所述的进线口14设置在下盖1侧壁上,所述的压线部12设置在下盖1的底面上,导线通过压线部12和进线口14穿过下盖1的侧壁与电器件相连接。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三相插头的实施例为,所述的三相插头包括成三角设置的三个接线端子4和与接线端子4对应设置的三个插销3,所述的三个接线端子4分别为E极接线端子401、L极接线端子402和N极接线端子403,L极接线端子402和N极接线端子40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E极接线端子401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接线端子,所述的L极接线端子402和N极接线端子403倾斜设置,所述三个插销3中与L极和N极对应的两个插销3的连接部31以及L极和N极线缆分别通过第一接线孔411和第二接线孔412伸入L极接线端子402和N极接线端子403内电连接。

所述的三相插头还包括与下盖1相配合的上盖2,所述的下盖1上设有呈L极、N极和E极三相设置的三个固定部11,三个固定部11成三角设置,与L极和N极对应的固定部11相对于与E极对应的固定部11倾斜设置,每个固定部11上分别对应安装有相配合插销3、E极接线端子401、L极接线端子402和N极接线端子403,所述插销3一端的连接部31垂直插销3的侧壁设置并穿过第二接线孔412与第一接线孔411表面上的压线面413对应设置,插销3的另一端通过通孔111穿过下盖1的底面用于与插座的插口相连接。

在L极和N极的固定部11相对于E极的固定部11的一侧设有压线部12,用于L极、N极和E极接线的三根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接线孔411设置在压线面413和连接部31之间,并且线缆与压线面413和连接部31一侧的侧壁接触配合,位于第二接线孔412和第一接线孔411上方的紧固螺钉42通过螺纹孔43旋入端子本体41内与接线端31另一侧的侧壁接触配合并拧紧,从而使得线缆紧固安装在连接部31与压面线413之间,所述三根线缆的另一端通过压线部12和进线口14与电器件相连接,所述的压线部12上安装有压线板5,所述的压线板5通过设置在压线板5两侧的压线螺钉6与压线部12固定连接用于将三根线缆可靠限位,保证连接稳定。

在下盖1的三个固定部11的中间还设有凸出下盖1底面设置的螺栓孔13,所述的螺栓孔13与上盖2上的螺孔22对应设置,用于固定连接上盖2和下盖1的安装螺栓7从下盖1的底面穿过螺栓孔13和螺孔22与对应设置在上盖2上的安装螺母8相连接将上盖2与下盖1牢固扣合。优选的,所述上盖2的表面上设有固定槽21,所述的螺孔22设置在固定槽21内使得安装螺母8在固定槽21内限位转动,所述固定槽21的端部安装有用于遮挡并轴向固定安装螺母8的盖片9,所述的盖片9与固定槽21的边缘卡扣连接防止安装螺母9从固定槽21内脱出。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两相插头的实施例为,所述的两相插头包括相配合的上盖2与下盖1、两个插销3和两个接线端子4,所述的下盖1上设有呈L极和N极两相并列设置的固定部11,每个固定部11上安装有相配合的插销3和接线端子4,所述插销3的一端穿过下盖1和上盖2的侧壁与插座相连接。具体的,两个插销3的一侧设有连接部31,所述的连接部31和线缆分别通过端子本体41的第一接线孔411和第二接线孔412对应设置在端子本体41内并接触配合用于导电,插销3两端的侧边上还分别设有凹槽33,所述的凹槽33分别设置在插销3两端的侧壁上并与下盖1侧壁上的第一通槽15和对应设置在上盖2侧壁上的第二通槽23相配合将插销3限位安装在下盖1与上盖2之间,所述的接线端子4水平卧置在固定部11上,两个接线端子4的紧固螺钉42的头部呈水平相对设置并且安装后紧固螺钉42的头部位于下盖1的侧壁的上方,所述固定部11的两端设有与端子本体41的两端限位配合的限位壁16,在靠近插销3一侧的限位壁16上设有与连接部31相配合的开口,在L极和N极的固定部11相对于插销3的一侧设有压线部12,所述的两根线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4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压线部12和对应设置在下盖1侧壁上的进线口14与电器件相连接,所述的压线部12上安装有压线板5,所述的压线板5通过设置在压线板5两侧的压线螺钉6与压线部12固定连接用于将两根线缆可靠限位,保证连接稳定。优选的,连接部31与插销3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连接部31的宽度小于插销3的宽度,凹槽33设置在连接部31与插销3的连接处。在两个固定部11和压线部12之间还设有螺栓孔13,所述的螺栓孔13凸出下盖1的底面设置并与上盖2上的螺孔22对应设置,所述的安装螺栓7从上盖2的表面穿过螺孔22和螺栓孔13与对应设置在下盖1底部的安装螺母8相连接将上盖2与下盖1牢固扣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