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定向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43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端子定向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定向治具。



背景技术:

通常端子包括插柱和设在插柱后端的接线部,接线部的至少部分宽度小于插柱的宽度,插柱用于插入插孔中并与其电连接,接线部用于与导线连接,例如DC端子。端子在加工组装成连接器时,通过振动盘输送端子,需要对端子进行定向,才能在下一步工序中用夹具夹住端子或对端子进行其它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端子进行定向的端子定向治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端子定向治具,端子包括插柱和设在插柱后端的接线部,接线部的至少部分宽度小于插柱的宽度;

端子定向治具包括治具主体,治具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入口和出口,出口的长度与端子的长度相对应,治具主体中设有连通入口和出口并供端子通过的通道,通道中设有位于入口下方并向出口倾斜的斜面;

出口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分别设有两个限位部,在同一侧的两个限位部呈一前一后分布;在前后方向上,两个限位部的间距大于l1但小于l1+l2;在左右方向上,两个限位部的间距大于接线部的至少部分宽度但小于插柱的宽度;其中,l1、l2分别为插柱和接线部的长度;

端子定向治具还包括设在治具主体下方的输出输送道,输出输送道上设有分选件,分选件位于出口的下方,并且位于前后限位部之间。

优选地,该端子定向治具包括设在治具主体上侧的输入输送道,输入输送道的宽度与端子的宽度相对应,输入输送道的底部与入口连通。

优选地,输入输送道沿前后方向设置。

优选地,出口呈长形。

优选地,治具主体包括与出口边缘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第一内侧壁与斜面的下边缘连接,第一内侧壁和第三内侧壁平行于前后方向并垂直于第二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

优选地,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呈竖直设置。

优选地,输出输送道的上侧开放。

优选地,输出输送道包括输出底板、立在输出底板两侧的输出侧壁,分选件设在输出侧壁后端。

优选地,位于出口前部的两个限位部的间距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位于出口后部的两个限位部的间距由前向后逐渐减小。

优选地,输出输送道沿前后方向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端子定向治具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实现了端子的自动定向,自动化程度很高,无需人工干预,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端子定向治具的轴测图。

图5-10分别为图1中的端子定向治具的主、后、左、右、俯、仰视图。

图11是图5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端子在图11的端子定向治具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端子在图14的端子定向治具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15、16分别是端子在端子定向治具的出口处向前翻转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C-C位置的剖视图。

图18、19分别是端子在端子定向治具的出口处向后翻转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5中D-D位置的剖视图。

图21、22是一种现有的端子的轴测图。

图23、24分别是图21中的端子的主视图、仰视图。

其中,200.端子,210.插柱,220.接线部,1.端子定位治具,11.治具主体,111.入口,112.出口,113.通道,114.斜面,11a.第一内侧壁,11b.第二内侧壁,11c.第三内侧壁,11d.第四内侧壁,12.限位部,14.输出输送道,140.输出底板,141.输出侧壁,142.分选部,13.输入输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定向治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左”、“右”“上”、“下”、“正面”、“背面”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2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定向治具1,可以用于对端子200进行定向。通常端子200包括插柱210和设在插柱210后端的接线部220,接线部220的至少部分宽度小于插柱210的宽度,插柱210用于插入插孔中并与其电连接,接线部220用于与导线连接,例如DC端子。

该端子定向治具1包括治具主体11,治具主体11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入口111和出口112,出口112的长度与端子的长度相对应,治具主体11中设有连通入口111和出口112并供端子通过的通道113,通道113中设有位于入口111下方并向出口112倾斜的斜面114。斜面114起到调整端子方向的作用,使得端子尽量水平地向出口112下落;当端子从入口111进入后,端子在通道113中落到斜面114上,然后从斜面114滚落,进而落到出口112上方然后从出口112出去。该端子定向治具1在使用时与振动盘连接并随振动盘振动,振动盘将端子输送到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中。

出口112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分别设有两个限位部12,在同一侧的两个限位部12呈一前一后分布,当端子从出口112出去时,限位部12起到调整端子方向的作用;在前后方向上,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大于l1但小于l1+l2;在左右方向上,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大于接线部220的至少部分宽度但小于插柱210的宽度;其中,l1、l2分别为插柱210和接线部220的长度。从而端子的插柱210无法从左右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端子的接线部220可以从左右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

端子定向治具1还包括设在治具主体11下方的输出输送道14,输出输送道14上设有分选件142,分选件142位于出口112的下方,并且位于前后限位部12之间。当端子的基部从前部两个限位部12通过然后端子从出口112出来时,端子落在输出输送道14上;当端子的基部从前侧两个限位部12通过然后端子从出口112出来时,端子不落在输出输送道14上。

具体而言,当端子落到出口112中时,端子的插柱210会被出口112前部或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无法从这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端子的接线部220则可以从另外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从而端子的接线部220那一端向下翻转,进而被分选件142挡住。根据端子落到出口112中时的方向,端子的翻转会有向前、向后两种情况。如图15-17所示,当端子200的接线部220朝前地落到出口112中时,插柱210被出口112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接线部220从出口112前部的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然后端子200的向下向前翻转的部分被分选件142挡在其前侧,随着端子定向治具1的振动,端子200进而向前滑落到输出输送道14上;在输出输送道14上端子呈接线部220朝前的状态。如图18-20所示,当端子200的插柱210朝前地落到出口112中时,插柱210被出口112前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接线部220从出口112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然后端子200的向下向后翻转的部分被分选件142挡在其后侧,随着端子定向治具1的振动,端子200进而向后滑落而不会落到到输出输送道14上,也即被淘汰掉,被淘汰掉的端子200可以重新输送到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中再次进行定向。

落到输出输送道14中的端子200呈接线部220朝前的状态,端子200可以进一步被输送到下一步工序中进行处理。例如,乱向的端子是无法被夹具夹住的,而经过该端子定向治具1定好向的端子200在下一步工序中可以很容易地被夹具夹住,又或者被定好向的端子可以在下一步工序总更容易地进一步精确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端子定向治具1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实现了端子的自动定向,自动化程度很高,无需人工干预,实用性很强。

【实施例二】

如图1-24所示,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做了进一步改进,其包括实施例一的所有内容。

本实施例的端子定向治具1包括治具主体11,治具主体11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入口111和出口112,出口112的长度与端子的长度相对应,治具主体11中设有连通入口111和出口112并供端子通过的通道113,通道113中设有位于入口111下方并向出口112倾斜的斜面114。斜面114起到调整端子方向的作用,使得端子尽量水平地向出口112下落;当端子从入口111进入后,端子在通道113中落到斜面114上,然后从斜面114滚落,进而落到出口112上方然后从出口112出去。该端子定向治具1在使用时与振动盘连接并随振动盘振动,振动盘将端子输送到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中。

出口112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分别设有两个限位部12,在同一侧的两个限位部12呈一前一后分布,当端子从出口112出去时,限位部12起到调整端子方向的作用;在前后方向上,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大于l1但小于l1+l2;在左右方向上,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大于接线部220的至少部分宽度但小于插柱210的宽度;其中,l1、l2分别为插柱210和接线部220的长度。从而端子的插柱210无法从左右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端子的接线部220可以从左右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

端子定向治具1还包括设在治具主体11下方的输出输送道14,输出输送道14上设有分选件142,分选件142位于出口112的下方,并且位于前后限位部12之间。

该端子定向治具1还包括设在治具主体11上侧的输入输送道13,输入输送道13的宽度与端子的宽度相对应,输入输送道13的底部与入口111连通,从而输入输送道13只容端子单排地相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输送。

优选地,输入输送道13沿前后方向设置,以使端子尽量呈前后方向地进入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中。

端子定向治具1的出口112呈长形,以与端子的长形形状相对应。

治具主体11包括与出口112边缘连接的第一内侧壁11a、第二内侧壁11b、第三内侧壁11c和第四内侧壁11d,第一内侧壁11a与斜面114的下边缘连接,第一内侧壁11a和第三内侧壁11c平行于前后方向并垂直于第二内侧壁11b和第四内侧壁11d,第一内侧壁11a、第二内侧壁11b、第三内侧壁11c和第四内侧壁11d呈竖直设置。第一内侧壁11a、第二内侧壁11b、第三内侧壁11c和第四内侧壁11d限定的空间与端子的形状相对应,起到限定端子方向的作用,以使端子在斜面114上滚落后不会乱向。

输出输送道14的上侧开放,以便承接从出口112出来的端子。优选地,输出输送道14包括输出底板140、立在输出底板140两侧的输出侧壁141,分选件142设在输出侧壁141后端。

位于出口112前部的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位于出口112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的间距由前向后逐渐减小,例如限位部12可呈三角状,这样更利于端子的翻转。

优选地,输出输送道14沿前后方向设置,以使端子保持定好的方向输送。

具体而言,当端子落到出口112中时,端子的插柱210会被出口112前部或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无法从这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端子的接线部220则可以从另外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从而端子的接线部220那一端向下翻转,进而被分选件142挡住。根据端子落到出口112中时的方向,端子的翻转会有向前、向后两种情况。如图15-17所示,当端子200的接线部220朝前地落到出口112中时,插柱210被出口112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接线部220从出口112前部的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然后端子200的向下向前翻转的部分被分选件142挡在其前侧,随着端子200定向治具1的振动,端子进而向前滑落到输出输送道14上;在输出输送道14上端子呈接线部220朝前的状态。如图18-20所示,当端子200的插柱210朝前地落到出口112中时,插柱210被出口112前部的两个限位部12挡住,接线部220从出口112后部的两个限位部12之间通过,然后端子200的向下向后翻转的部分被分选件142挡在其后侧,随着端子定向治具1的振动,端子200进而向后滑落而不会落到到输出输送道14上,也即被淘汰掉,被淘汰掉的端子200可以重新输送到端子定向治具1的入口111中再次进行定向。

落到输出输送道14中的端子200呈接线部220朝前的状态,端子可以进一步被输送到下一步工序中进行处理。例如,乱向的端子200是无法被夹具夹住的,而经过该端子定向治具1定好向的端子200在下一步工序中可以很容易地被夹具夹住,又或者被定好向的端子可以在下一步工序总更容易地进一步精确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端子定向治具1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实现了端子的自动定向,自动化程度很高,无需人工干预,实用性很强。并且设有输入输送道13和输出输送道14,便于端子向治具主体11输入和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