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88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连接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能使用中占有很大比例。

为了实现电池的规模化生产,人们常常需要将多个模块电池安装连接在一起;以期望达到人们需要的电压或电流。模块电池常常设计为立体形状,其正负极分别设在底面或者上面的对角位置。模块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使用电池连接片连接在一起。镍氢镍镉等充放电二次电池,在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芯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特别是在充电过程中,如果过充,导致电池外表面温度过高,不仅会融化周围的塑胶件,导致塑胶件变形,还会产生漏液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池因为温度过高而使得电池烧毁的电池连接片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池连接片、第二电池连接片以及第三电池连接片,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与第二电池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一温控开关,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与第三电池连接片之间设置有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温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第二电池连接片以及第三电池连接片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分别于第一电池连接片和第二电池连接片点焊连接,所述第二温控开关分别于第二电池连接片和第三电池连接片点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上设置有热敏电阻接口。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高分子塑料绝缘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利用温控开关作为安全保护装置,将传统的一块电池连接片一分为三,并加入了两块温控开关,其中温控开关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其能够自动断电实施保护,防止热量持续积聚造成电池烧毁,为了更准确的监测电池的温度,需要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来确保电池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够提供双重保护。其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上设置有测温电阻,达到断开温度时,温控开关开始动作。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作为连接点,绝缘层是为了提供连号的绝缘性,防止漏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池连接片;2、第二电池连接片;3、第三电池连接片;4、第一温控开关;5、第二温控开关;6、第一接触部;7、第二接触部;8、第一连接头;9、第二连接头;10、绝缘层;11、热敏电阻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池连接片1、第二电池连接片2以及第三电池连接片3,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1与第二电池连接片2之间设置有第一温控开关4,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2与第三电池连接片3之间设置有第二温控开关5,所述第一温控开关4与第二温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部6和第二接触部7,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1包括第一连接头8,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2包括第二连接头9,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片1、第二电池连接片2以及第三电池连接片3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绝缘层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温控开关的电池连接片模块,其利用温控开关作为安全保护装置,将传统的一块电池连接片一分为三,并加入了两块温控开关,其中温控开关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其能够自动断电实施保护,防止热量持续积聚造成电池烧毁,为了更准确的监测电池的温度,需要第一温控开关4和第二温控开关5来确保电池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够提供双重保护。其中第一接触部6和第二接触部7上设置有测温电阻,达到断开温度时,温控开关开始动作。第一连接头8和第二连接头9作为连接点,绝缘层10是为了提供连号的绝缘性,防止漏电。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控开关4分别于第一电池连接片1和第二电池连接片2点焊连接,所述第二温控开关5分别于第二电池连接片2和第三电池连接片3点焊连接。采用点焊机进行第一温控开关4和第二温控开关5的装配,连接稳定,工艺成熟。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片2上设置有热敏电阻接口11。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度保护的效果,在第二电池连接片2上设置有热敏电阻接口11可接入热敏电阻进行温度保护。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10为高分子塑料绝缘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