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65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继电器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继电器广泛用于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等,其具有小型化、低功耗等优点。继电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脉冲信号的激励,改变衔铁的位置,使得动静触头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电路的导通与关闭,与此同时,动静触头的位置的保持无需任何电力维持,仅在改变位置的时候施加脉冲信号,这也是低功耗的主要原因。因此动静触头、推动片、衔铁组件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然而在装配过程中,当动静触头处于闭合或分离状态,由于没有动触头的位置指示装置,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精力调整上述三者的位置关系,以到达动静触头闭合稳定、分离彻底的最佳状态,从而保证继电器的可靠性,这影响了装配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指示明确、可靠性高的继电器开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推动片3、衔铁组件4和动片簧8,所述的推动片3的两端分别与衔铁组件4和安装有继电器的动触头6的动片簧8相连接,当产生脉冲激励信号时,衔铁组件4动作并带动推动片3运动,使推动片3驱动动片簧8发生形变并控制动触头6与继电器的静触头7接触或分离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动触头6对应设置的位置标识。

可选的,所述的位置标识包括分别表示动触头6处于闭合和断开位置的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

可选的,还包括与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对应设置的用于指示继电器状态的第一标识121和第二标识122。

可选的,所述的位置标识设置在壳体1一侧与推动片3相邻且平行的壳壁16上,所述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设置在壳壁16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标识121和第二标识122设置在壳壁16的上表面;在推动片3与动片簧8连接的触头端32的表面上设有指示箭头13,所述的指示箭头13位于动片簧8的活动端的延长线上。

可选的,所述推动片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31和触头端32,所述的第一缺口31与设置在衔铁组件4的侧壁上的推动部41相配合用于传动,所述的触头端32通过设置在触头端32上的第二缺口与位于动片簧8一端的活动端驱动连接,所述的动触头6安装在该活动端的侧壁上,当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所述活动端的延长线指向第二刻度112;当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活动端的延长线指向第一刻度111。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标识121是与第一刻度111对应设置的数字“0”,所述的第二标识122是与第二刻度112对应设置的数字“1”。

可选的,在所述壳体1内与设有位置标识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挡板14,所述的挡板14设置在继电器的线圈2和动片簧8之间,并且在挡板14与壳体1的侧壁的结合处设有凸台141,所述的凸台141与设置在与动片簧8固定连接的动触头引出端10上的弯折部101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的壳体1内还安装有线圈2,弹性增强片5、静触头引出端9和动触头引出端10,所述的线圈2和推动片3分别设置在衔铁组件4的两侧,所述的弹性增强片5与动片簧8层叠设置用于增强动片簧8的弹性,所述静触头引出端9和动触头引出端10的一端分别与静触头7和动片簧8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设置用于接线;所述的衔铁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衔铁组件4两侧的磁轭42、设置在衔铁组件4中部的转轴43和永磁体。

可选的,所述动片簧8与动触头引出端10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导电,所述动触头引出端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并紧贴壳体1的侧壁外表面;所述的静触头7安装在静触头引出端9一端的侧壁上并位于壳体1侧壁上的安装槽15内与动触头6对应设置,所述静触头引出端9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并垂直壳体1的侧壁外表面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与动片簧8层叠设置的弹性增强片5,所述的弹性增强片5的中部设有U形部5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指示动触头位置的位置标识,使得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位置标识能够有效地指引动触头与静触头的闭合分离状态以及推动片与衔铁组件的位置关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减少了动触头与静触头虚闭合的可能性,而且结构简单指示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开关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开关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继电器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推动片3、衔铁组件4和动片簧8,所述的推动片3的两端分别与衔铁组件4和安装有继电器的动触头6的动片簧8相连接,当产生脉冲激励信号时,衔铁组件4动作并带动推动片3运动,使推动片3驱动动片簧8发生形变并控制动触头6与继电器的静触头7接触或分离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并且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动触头6对应设置的位置标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指示动触头6位置的位置标识,使得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位置标识能够有效地指引动触头6与静触头7的闭合分离状态以及推动片3与衔铁组件4的位置关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减少了动触头6与静触头7虚闭合的可能性,而且结构简单指示明确。同时,位置标识也不限于采用其它的结构和形式的说明。

所述的壳体1内还安装有线圈2,弹性增强片5、静触头引出端9和动触头引出端10,所述的线圈2和推动片3分别设置在衔铁组件4的两侧,所述的弹性增强片5与动片簧8层叠设置用于增强动片簧8的弹性,所述静触头引出端9和动触头引出端10的一端分别与静触头7和动片簧8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设置用于接线。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推动片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31和触头端32,所述的第一缺口31与设置在衔铁组件4的侧壁上的推动部41相配合用于传动,所述的衔铁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衔铁组件4的两侧的磁轭42,设置在衔铁组件4中部的转轴43和永磁体,在一般情况下所述的永磁体通过其自身的磁力与磁轭42互抵用于维持衔铁组件4的位置不变从而使动触头6与静触头7保持闭合或者分断的状态,当线圈2受到脉冲激励信号时会产生磁场,衔铁组件4受到该磁场的作用产生电磁力并克服永磁体的磁力以转轴43为中心摆动至磁轭42与壳体1的挡块17相接触限位,衔铁组件4的摆动通过推动部41与第一缺口31的配合转化为推动片3的平动,推动片3带动动片簧8和弹性增强片5发生弹性形变使动触头6与静触头7接触连接或断开,通以不同方向的脉冲激励信号,衔铁组件4产生的电磁力的方向不同,使得衔铁组件4的摆动方向不同,从而实现电路的闭合和分断。

所述的触头端32通过设置在触头端32上的第二缺口(图中未示出)与位于动片簧8一端的活动端(图中未示出)驱动连接,所述的动触头6安装在该活动端的侧壁上,所述动片簧8的另一端与动触头引出端10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导电,所述动触头引出端10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并紧贴壳体1的侧壁外表面。所述的静触头7安装在静触头引出端9一端的侧壁上并位于壳体1侧壁上的安装槽15内与动触头6对应设置,所述静触头引出端9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并垂直壳体1的侧壁外表面设置。当线圈2受到正向的脉冲激励信号时,衔铁组件4通过摆动带动推动片3平动使触头端32驱动动片簧8的活动端和弹性增强片5发生弹性形变使动触头6和静触头7相接触,继电器闭合;当线圈2受到负向的脉冲激励信号时,衔铁组件4通过克服永磁体的磁力摆动带动推动片3向反方向平动使触头端32驱动动片簧8的活动端和弹性增强片5复位使动触头6和静触头7分离,继电器断开。

如图2和4所示,所述的位置标识包括分别表示动触头6处于闭合和断开位置的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还包括与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对应设置的用于指示继电器状态的第一标识121和第二标识122。具体的,位置标识设置在壳体1一侧与推动片3相邻且平行的壳壁16上,所述第一刻度111和第二刻度112设置在壳壁16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一标识121和第二标识122设置在壳壁16的上表面。当衔铁组件4和推动片3均位于原始位置时,若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安装有动触头6的活动端的延长线指向第一刻度111或第二刻度112;当有激励信号使衔铁组件4和推动片3动作使动片簧8的活动端发生弹性形变时,动触头6与静触头7接触连接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则动片簧8的活动端的延长线指向第一刻度111。所述的第一标识121与第一刻度111对应设置用于指示继电器的闭合状态,所述的第二标识122与第二刻度112对应设置用于指示继电器的分断状态。优选地,第一标识121是数字“0”,第二标识122是数字“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刻度和两个标识与安装有动触头6的动片簧8的活动端的在继电器处于闭合与断开时一一对应的关系,简单明确的指示出了动触头6在装配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有利于调整好动触头6、静触头7、推动片3、衔铁组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并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3和4所示,在推动片3与动片簧8连接的触头端32的表面上设有指示箭头13,所述的指示箭头13位于动片簧8的活动端的延长线上用于更加直观明确的指示动片簧8的活动端也即动触头6的所在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动片3的触头端32上设置指示箭头13,增加了装配指示效果,使得在装配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动触头6的所在位置。

如图1和3所示,在壳体1内与设有位置标识的侧壁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挡板14,所述的挡板14设置在线圈2和动片簧8之间。具体的,挡板14的一侧与线圈2的端部相配合将线圈2限位安装在壳体1内,另一侧与弹性增强片5对应设置并设有间隙,所述的弹性增强片5和动触头引出端10设置在该间隙内,并且在挡板14与壳体1的侧壁的结合处分别设有凸台141和用于使动触头引出端10穿过壳体的侧壁的开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凸台141与设置在动触头引出端10与动片簧8固定连接的一端上的弯折部101相配合用于使动触头引出端10更加可靠的固定在壳体1内,从而减小了动触头6和静触头7在闭合或者分离时对弹性增强片5、动片簧8以及动触头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影响,增加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如图1和3所示,所述弹性增强片5的中部设有U形部51,所述的U形部51用于使弹性增强片5的形变跟家顺畅柔和,从而保证了动触头6与静触头7能够可靠闭合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