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如线卡等的插接组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而言,插接组件包括:基板和组件插接端子,组件插接端子的一部分固定连接于基板,组件插接端子的另一部分突出基板边缘。当插接组件被正确安装之后,组件插接端子突出基板边缘的部分会与主机插接,进而实现插接组件和主机之间的通信。
需要指出的是,组件插接端子突出基板边缘的部分一般采用金属针的形式。由于布局或者选型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实现和主机的插接,金属针一般是裸露的,这样,在进行插接、运输的过程中,这些金属针很容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或者损坏,从而影响插接组件与主机之间的连接。
因此,如何避免金属针的变形或者损坏,进而保证插接组件与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正常通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组件及电子设备,以避免金属针的变形或者损坏,进而保证插接端子与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正常通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包括:
基板;
导向座,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组件插接端子,包括固定部和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机插接的插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接部突出所述基板的边缘;
防护件,与所述导向座相连接,所述防护件的边缘突出所述基板,并遮挡所述插接部的外侧面。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包括:
连接部,与所述导向座相连接;
遮挡部,突出所述基板的边缘,并遮挡所述插接部的外侧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第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与所述导向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板状结构的内板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导向座具有圆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圆弧状结构的形状相匹配;通过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圆弧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为第二板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座上的导向孔相对应的避让槽,所述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通过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导向孔配合。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导向座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防护件的边缘突出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插接部突出所述基板的边缘的最大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插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组件及电子设备。该插接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包括:基板;导向座,与基板固定连接;组件插接端子,包括固定部和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机插接的插接部,固定部与基板固定连接,插接部突出基板的边缘;防护件,与导向座相连接,防护件的边缘突出基板,并遮挡插接部的外侧面。本方案中,插接组件中包括与导向座相连接的防护件,该防护件的边缘突出基板,并遮挡插接部的外侧面。这样,对于插接组件而言,即使组件插接端子突出基板的边缘的部分,即插接部的外侧面采用金属针的形式,且该金属针是裸露的,该金属针也会被防护件可靠地遮挡住。因此,在产线加工过程中、跌落试验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防护件均可以对金属针进行有效地防护,相应地,金属针发生变形或者损坏的可能性会大大地减小,插接组件与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正常通信均会得到有效地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接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各个部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为:
1基板;2导向座;21底座;22导向件;220导向孔;3组件插接端子;31固定部;32插接部;4防护件;41连接部;42遮挡部;400避让槽;410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组件及电子设备。
下面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接组件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接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个人电脑PC、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当然,该电子设备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此,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插接组件可以包括:基板1、导向座2、组件插接端子3和防护件4。
其中,导向座2与基板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座2的结构形式多样,下面对其中的一种具体结构进行举例介绍。
如图1所示,导向座2可以包括:底座21和导向件22。其中,底座21的下端(相对于图1而言)与基板1固定连接,底座21的上端(相对于图1而言)设置有容纳槽,导向件22固定安装于该容纳槽内。容易看出,底座21的下端面与基板1的上端面相贴合,导向件22的外侧面与容纳槽的内侧面相贴合。另外,导向件22上还开设有导向孔220。
组件插接端子3包括固定部31和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机(图中未示出)插接的插接部32,固定部31与基板1固定连接,插接部32突出基板1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31与基板1之间固定连接的实现形式多样。具体地,固定部31和基板1之间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电子设备类型的不同,该电子设备的主机的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具体地,当电子设备为PC时,该电子设备的主机为主板;当电子设备为路由器或者交换机时,该电子设备的主机为主板或者背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的主机可以包括主机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插接部32具体用于与主机中的主机连接端子相插接,以实现插接组件与主机两者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另外,为了保证插接部32和主机连接端子两者之间的连接精度,主机一般还包括导向销,该导向销的形状与导向件22上开设的导向孔220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将导向销和导向件22对准,以将导向销插入导向孔220中时,插接部32与主机连接端子将会可靠地插接在一起。容易看出,通过导向销和导向件22的配合,插接部32和主机连接端子可以进行导向对准,相应地,插接部32和主机连接端子的连接操作实施起来更为方便快捷。
防护件4与导向座2相连接,防护件4的边缘突出基板1,并遮挡插接部32的外侧面。
本方案中,插接组件中包括与导向座2相连接的防护件4,该防护件4的边缘突出基板1,并遮挡插接部32的外侧面。这样,对于插接组件而言,即使组件插接端子3突出基板1的边缘的部分,即插接部32的外侧面采用金属针的形式,且该金属针是裸露的,该金属针也会被防护件4可靠地遮挡住。因此,在产线加工过程中、跌落试验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防护件4均可以对金属针进行有效地防护,相应地,金属针发生变形或者损坏的可能性会大大地减小,插接组件与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正常通信均会得到有效地保证。
可以理解的是,插接组件中的导向座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这两个导向座2可以分设于组件插接端子3的左右两侧(相对于图1而言)。这时,插接组件中的防护件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这两个防护件4也可以分设于组件插接组件3的左右两侧。其中,一防护件4与位于组件插接端子3左侧的导向座2相连接,并遮挡插接部32的左外侧面,另一防护件4与位于组件插接端子3右侧的导向座2相连接,并遮挡插接部32的右外侧面,以更好地对金属针进行有效地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防护件4与导向座2的连接的方式多样,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一种方式中,防护件4与导向座2可以直接一体成型,以较好地保证插接组件的整体强度。
另一种方式中,防护件4与导向座2可以分别成型,然后通过一些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地,在后一种方式中,防护件4可以包括连接部41和遮挡部42,其中,连接部41与导向座2相连接,遮挡部42突出基板1的边缘,并遮挡插接部32的外侧面。
其中,连接部41和遮挡部42均存在着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后续进行举例介绍。
容易看出,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以较为便捷地实现防护件4与导向座2的连接,并且,防护件4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加工起来较为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41的结构形式多样,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如图1所示,连接部41可以为第一板状结构,该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与导向座2相连接,第一板状结构的内板面与固定部31相对。具体地,第一板状结构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是指第一板状结构中、远离组件插接端子3的板面(即图1中所示的A板面),第一板状结构的内板面是指第一板状结构中、靠近组件插接端子3的板面。
为了实现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与导向座2的连接,导向座2可以具有圆弧状结构(该圆弧状结构即为图1中的导向件22),第一板状结构的外板面可以设置有连接臂410,连接臂410与圆弧状结构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连接臂410固定连接第一板状结构和圆弧状结构。具体地,连接臂410与圆弧状结构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相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板状结构与导向座2的连接。
当然,连接部4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举例来说,连接部41中可以包括一形状与导向件22的外形相适配的圆形镂空耳板,连接部41可以通过该圆形镂空耳板与导向件22卡接,进而实现连接部41与导向座2的连接,这也是可能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组件插接端子3中用于与基板1固定连接的部分,即固定部31而言,其外侧面一般不会裸露在外,固定部31的外侧面往往会安装额外的塑胶防护套,以对固定部31的外侧面进行有效地防护。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状结构的内板面与固定部31相对,这样,第一板状结构可以对安装于固定部31的外侧面的塑胶防护套进行保护,以延长该塑胶防护套的寿命,该塑胶防护套可以长时间地对固定部31的外侧面进行保护。另外,连接部41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防护件4的整体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遮挡部42的结构形式多样,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如图1所示,遮挡部42可以为第二板状结构。具体地,该第二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该平面板状结构靠近组件插接端子3的板面与插接部32的外侧面相对,以实现遮挡部42对插接部32的外侧面的遮挡。
容易看出,当遮挡部42采用上述结构时,防护件4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生产起来较为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防护件4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如图2所示,当导向座2与组件插接端子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时,导向座2与组件插接端子3之间会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防护件4,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也能够顺利插入导向孔220中,以使得导向销和导向孔220的配合起到较好的导向对准功能。
但是,如图1所示,当导向座2与组件插接端子3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时,防护件4的布局空间就会较为紧张,此时,防护件4会将导向孔220中的、靠近电子设备的主机的孔口遮挡住,此时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种情况下,防护件4将导向孔220中的、靠近电子设备的主机的孔口的一小部分遮挡住,此时,将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插入导向孔220内的操作可以实施,但是该操作实施起来较为费劲,故导向孔220的导向能力大大降低。
另一种情况下,防护件4将导向孔220中的、靠近电子设备的主机的孔口的较大一部分遮挡住,此时,将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插入导向孔220内的操作根本无法实施,也就是说,导向销根本无法插入导向孔220内,相应地,导向销和导向孔220的设置根本无法起到导向对准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防护件4上可以设置有与导向座2上的导向孔220相对应的避让槽400,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可以通过该避让槽400与导向孔220配合。
容易看出,通过避让槽400的设置,即使防护件4的布局空间较为紧张,主机上设置的导向销也能够在通过避让槽400后较为顺畅地插入导向孔220中,以保证导向销和导向孔220的配合起到较好的导向对准功能,这样,插接部32和主机连接端子的连接操作实施起来较为方便快捷。
可选地,防护件4的边缘突出基板1的距离可以大于插接部32突出基板1的边缘的最大距离。
具体地,防护件4的边缘突出基板1的距离可以认为是图1中的线段L1,插接部32突出基板1的边缘的距离可以认为是图1中的线段L2。容易理解的是,当L1大于L2时,防护件4可以将插接部32的整个外侧面可靠地遮挡住,以对金属针进行有效地防护。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可以较好地避免了金属针的变形或者损坏,进而保证了插接组件与主机之间的可靠连接和正常通信。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插接组件。其中,插接组件的具体实施过程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由于插接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包括该插接组件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