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在LED灯源连接器产品中,传统的LED电源连接组件需要使用一个1.25mm间距的连接器和一个1.25mm间距的连接器针座,连接器针座焊接在每一条LED模组上,再用连接器(包括连接线、1.25mm塑胶主体和端子)并/串联在一起,行成一条电路,从而点亮各个LED模组。但是每使用一个LED模组就要使用到一组连接器组件,连接所需部件的使用量较多,并且1.25mm间距的连接器的通流能力较差,对于高压电源传输的风险较大,多个连接器并/串联风险更高,连接越多潜在的失效风险就越大。此外,维修小间距的连接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及其组件,该连接器的通流能力强,具有与PCB板直插相连的功能,减少了连接所需部件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和连接产生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维修和使用方便,通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包括一塑胶主体、至少两个弹性金属端子和至少两根连接线,每根连接线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弹性金属端子相连接,所述弹性金属端子的一端设有弹性卡钩部和用于与PCB板的板体插头上的导电端子相接触的弹性接触部,所述塑胶主体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端子插入孔,所述塑胶主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与PCB板的板体插头相插接的PCB插入孔,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卡钩孔,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PCB板的板体插头两侧的相应卡位块相卡接的卡位孔,所述端子插入孔、PCB插入孔、卡钩孔和卡位孔在塑胶主体的内部互相连通,每个弹性金属端子分别从各自对应的端子插入孔插入到塑胶主体的内部,每个弹性金属端子的弹性卡钩部分别卡入到各自对应的卡钩孔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弹性金属端子的中心轴间距为2.5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金属端子通过铆压方式与连接线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端子插入孔分隔且对PCB板的板体插头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包括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和PCB板,所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具有一塑胶主体、至少两个弹性金属端子和至少两根连接线,所述弹性金属端子的一端设有弹性卡钩部和弹性接触部,所述塑胶主体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端子插入孔,所述塑胶主体的另一端开设有PCB插入孔,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卡钩孔,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卡位孔,所述端子插入孔、PCB插入孔、卡钩孔和卡位孔在塑胶主体的内部互相连通,每个弹性金属端子分别从各自对应的端子插入孔插入到塑胶主体的内部,每个弹性金属端子的弹性卡钩部分别卡入到各自对应的卡钩孔中,所述PCB板上设有板体插头,所述板体插头上设有至少两个导电端子,所述板体插头的两侧分别设有卡位块,所述板体插头从PCB插入孔插入到塑胶主体的内部,所述板体插头的导电端子分别与相应的弹性金属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相接触,所述板体插头的卡位块分别与塑胶主体的相应卡位孔相卡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弹性金属端子的中心轴间距为2.5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金属端子通过铆压方式与连接线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塑胶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相邻两个端子插入孔分隔且对PCB板的板体插头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的挡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PCB板设置为LED模组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与PCB板直插相连,这样可允许通过加大连接器的间距和增大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面积,以改善通流能力和耐电压能力,从而达到可通大电流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能够与PCB板直插相连,无需连接器针座,减少了连接所需部件的使用量,并且降低了成本和连接产生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维修和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能够与多种不同厚度的PCB板直插相连,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CB板的板体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中示出了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1,该连接器包括一塑胶主体11、两个弹性金属端子12和两根连接线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两个弹性金属端子12可分别通过铆压方式与相应的连接线13的一端相连接,每个弹性金属端子12的一端分别设有弹性卡钩部121和用于与PCB板2的板体插头21上的导电端子22相接触的弹性接触部122,弹性卡钩部121位于弹性接触部122的上方,弹性接触部122可以由弹性金属端子12的端部二次折弯成型。
如图2和图3所示,塑胶主体1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间隔排列的端子插入孔111,塑胶主体11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与PCB板2的板体插头21相插接的PCB插入孔112,塑胶主体1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间隔排列的卡钩孔113,塑胶主体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PCB板2的板体插头21两侧的相应卡位块23相卡接的卡位孔114,其中,端子插入孔111、PCB插入孔112、卡钩孔113和卡位孔114在塑胶主体11的内部互相连通。
如图2所示,塑胶主体11的内部设有挡板115,该挡板115能够将两个端子插入孔111分隔,并且对PCB板2的板体插头21的插入深度进行限位。
装配时,两个弹性金属端子12可以分别从各自对应的端子插入孔111插入到塑胶主体11的内部,此时两个弹性金属端子12的弹性卡钩部121能够分别卡入到各自对应的卡钩孔113中进行固定。拆装时,按下弹性金属端子12的的弹性卡钩部121即可快速拆卸弹性金属端子12,弹性金属端子12的安装和拆卸方便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金属端子12的中心轴间距可以优选设置为2.5mm,相应的,塑胶主体11上的端子插入孔111和卡钩孔113的间距也与弹性金属端子12的间距相适配,当然,弹性金属端子12的中心轴间距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非本实施例为限。此外,弹性金属端子12的数量也可以作适应性调整。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图中示出了一种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包括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1和PCB板2,其中,该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1与上面所述的连接器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PCB板2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板体插头21,板体插头21上设有两个导电端子22(如铜片),板体插头21的两侧分别设有卡位块23。本实施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取消了现有的在电路板上焊接连接器针座的工艺,直接在PCB板2上设置一个公插头(即板体插头21),以替代连接器针座。
装配时,PCB板2的板体插头21可以从连接器的PCB插入孔112插入到塑胶主体11的内部,此时板体插头21的导电端子22分别与相应的弹性金属端子12的弹性接触部122导电接触,板体插头21的卡位块23分别与塑胶主体11的相应卡位孔114相卡接以进行固定。拆装时,只要将连接器拨出即可,其安装和拆卸方便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PCB板2可以优选设置为LED模组电路板,该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组件可以适用在LED电源的大电流传输应用中,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装置和设备中,非本实施例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的间距由原1.25mm变为2.5mm,电流也可以从1A升为3A,通流能力更强。此外,连接器可以插入1.0mm、1.2mm、1.6mm厚度或其他厚度的PCB板,只要PCB板的板体插头与连接器的PCB插入孔的形状相适配即可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可通大电流,能够与PCB板直插相连,无需连接器针座,减少了连接所需部件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和连接产生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维修和使用方便,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厚度的PCB板,通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