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375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涉及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用于机械设备上的配线接头,PG接头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但是现有的PG接头,都是通过螺纹旋紧产生的力量压紧线缆连接部位,其结构关注的焦点是保证线缆在连接中的可靠、不松动;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线缆随机械结构的运动状况变得愈加复杂与频繁,虽然常规的PG接头可以有效保证接头的稳定的紧固性,波纹套管与螺纹接头之间通过螺纹旋紧,机构运动时不能相对转动,从而产生扭转变形,造成线缆与线缆、线缆与套管间相互挤压摩擦;因此,线缆在接头的两端同时承载着极大的扭转与挤压,导致线缆在频繁往复运动过程中,产生吱吱响的噪音;另一方面,套管作为一种保护线缆的物件,在线缆被频繁扭转、挤压的情形下,套管实际上只起到了将线缆束在一起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对线缆产生扭转和挤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达到延缓使用寿命、增加安全、降低噪音的效果。

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包括螺帽2、螺纹接头本体6以及活动环3;

其中,所述螺帽2的内表面呈台阶状,第一台阶内表面与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的外螺纹匹配,第二台阶内表面与波纹套管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离间隙;

所述隔离间隙宽度为0.5~1.5mm;

所述活动环内侧设置有与波纹套管表面沟槽匹配的凸起,且安放于与螺帽的第一台阶内表面匹配的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内部。

第一台阶内表面为螺纹面,第二台阶阶内表面为光滑表面。

第二台阶内表面与波纹套管表面之间存在很小的缝隙。

活动环设计有与1波纹套管表面沟槽相配合的凸起,这种沟槽相互配合的形式,限定了活动环不会沿轴线方向有较大的窜动,同时活动环也可以绕轴线灵活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螺纹接头本体6的另一端的螺纹头匹配,且所述螺纹接头本体6两端的外螺纹中间部设置有凸起。

所述螺纹接头本体的另一端螺纹头穿过固定板,通过凸起与旋紧在螺纹接头上的锁紧螺母配合将线缆接头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帽的第二台阶的外端面设有倒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环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包括螺帽2、螺纹接头本体6以及活动环3;所述螺帽2的内螺纹呈台阶状,第一台阶内表面与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的外螺纹匹配,第二台阶内表面与波纹套管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离间隙;所述活动环内侧设置有与波纹套管表面沟槽匹配的凸起,且安放于与螺帽的第一台阶内螺纹匹配的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内部。该实用新型中活动环的增设,避免了波纹套管与螺纹接头内侧的直接接触,防止了套管随机构运动中产生扭转变形;进而减少了套管与套管中线缆之间的摩擦以及使用该线缆接头的驱动机构负载;整个接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设备机构运动过程中,凡是线缆随机构运动时会发生扭转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结构的线缆接头,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活动环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波纹套管,2-螺帽,3-活动环,4-固定板,5-锁紧螺母,6-螺纹接头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防扭转线缆接头,包括螺帽2、螺纹接头本体6以及活动环3;

其中,所述螺帽2的内表面呈台阶状,第一台阶内表面与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的外螺纹匹配,第二台阶内表面与波纹套管表面之间设置有隔离间隙;

所述隔离间隙宽度为0.5~1.5mm;

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环内侧设置有与波纹套管表面沟槽匹配的凸起,且安放于与螺帽的第一台阶内表面匹配的螺纹接头本体6一端内部。

第一台阶内表面为螺纹面,第二台阶阶内表面为光滑表面。

第二台阶

所述活动环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工程塑料或树脂制成。

螺帽同螺纹接头的左端螺纹旋紧时,螺帽内腔将活动环包裹其中,活动环一方面防止了螺纹接头的左端同螺帽内侧的压紧接触,也可以使得螺帽在同螺纹接头旋紧后,保持螺帽同波纹套管之间的灵活转动。

该线缆接头还包括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螺纹接头本体6的另一端的螺纹头匹配,且所述螺纹接头本体6两端的外螺纹中间部设置有凸起。

所述螺纹接头本体的另一端螺纹头穿过固定板,通过凸起与旋紧在螺纹接头上的锁紧螺母配合将线缆接头固定在固定板上。

所述螺帽的第二台阶的外端面设有倒圆角,倒圆角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划伤操作者或者波纹套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