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头及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18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触头及其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触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触头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开断电路时是用机械的方法把小型断路器的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开。

目前,市场上的公告号为CN2037467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脱扣机构安装方便的小型断路器,它包括静触头,静触头与线圈焊接固定,静触头上焊接有静触点(图中未标出),静触点供动触点电连接。又如公开号为CN10256894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断路器,其中包括静触头,静触头供动触头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静触头与上述方案类似,静触头上焊接静触点时,可能会出现静触点相对静触头焊接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而影响静触头与动触头的接触效果,电连接的面积出现偏差,影响电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触头,其优点是具有静触点的焊接定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静触头,包括依次连接且一体设置的弯曲部、承接部和连接部,弯曲部向承接部的一侧弯曲,连接部向承接部的一侧翻折,承接部的外壁设有供静触点焊接定位的环形槽,承接部为矩形结构,承接部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对称轴经过环形槽所对应的圆心,连接部上设有用于连接线圈的焊接凸块,连接部与其宽度方向平行的对称轴均分焊接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供静触点安装时,能够通过环形槽的外缘进行检测定位,若静触点的安装位置相对环形槽的位置处于准确位置时,则环形槽将被静触点完全覆盖,若静触点相对环形槽的位置处于偏心位置时,则环形槽将相对露出部分体积,因此操作人员安装静触点时能够通过观察环形槽的位置实现静触点的安装定位,便于操作人员检测静触点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静触点的焊接位置更加准确;而焊接凸块的位置处于连接部的中部,安装线圈时的焊接位置为线圈的外圆周最靠下的位置,通过焊接凸块实现了较好的焊接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包括外环和内环,承接部靠近外环与内环之间的结构向内部凹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凹陷结构存在,因此实现了更加明显的环形痕迹,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同时焊接时的焊接液能够融入环形槽内,提高静触点的焊接固定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部靠近弯曲部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均倒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弯曲部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通过倒圆角保持较好的边缘过渡效果,抗应力裂纹能力较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包括延续边和延伸边,延续边与承接边连接,延续边的侧面与承接部以及弯曲部的侧面为同一平面;延伸边的侧面与延续边的侧面间距大于承接部的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延伸边向上延伸形成一定的高度,因此该静触头放置时,能够通过延伸边识别静触头在断路器中的安装方向,延伸边还能够与断路器壳体内壁卡接,提高整体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部内壁设有与焊接凸块位置相对应的冲制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冲制槽通过向内凹陷向承接部外部凸出而形成焊接凸块,该焊接凸块与线圈连接时增加了焊接接触面,提高了焊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曲部从靠近承接部的一端到远离承接部的一端的宽度逐步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弯曲部的端部事先经过冲制后宽度从内到外逐步减小,由于减小了弯曲形变所需要的冲压力,弯曲过程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曲部的端部设有平置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平置面使得弯曲部的端部更加平滑,减少了边缘棱角的尖锐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上述静触头的静触头的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静触头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第一冲杆、第二冲杆、第三冲杆和第四冲杆,下模上设有供第一冲杆冲制连接部的第一冲槽、供第二冲杆冲制弯曲部的第二冲槽、供第三冲杆冲制连接部的第三冲槽、供第四冲杆冲制弯曲部的第四冲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次冲压就能够完成静触头的加工,第一冲杆和第一冲槽实现了连接部的第一步成型,第三冲杆和第三冲槽实现连接部的第二部成型;第二冲杆和第二冲槽实现弯曲部的第一步成型,第四冲杆和第四冲槽实现弯曲部的第二部成型;成型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下模靠近第一冲槽的位置设有供第一冲杆滑移限位的外挡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挡沿帮助第一冲杆下压时定位,实现了第一冲杆的冲压定位,提高连接部的成型结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设有两条对称的料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料道同时加工两排静触头,提高了静触头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环形槽帮助静触点安装定位,提高了静触点的安装位置准确性;2、弯曲部、承接部和连接部的结构一体化设计,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3、适用于该静触头的成型模具采用两道工位实现静触头的成型加工,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右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工位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工位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双料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弯曲部;101、平置面;2、承接部;3、连接部;301、延续边;302、延伸边;4、环形槽;401、外环;402、内环;5、焊接凸块;501、冲制槽;601、第一冲杆;602、第二冲杆;603、第三冲杆;604、第四冲杆;7、下模;701、第一冲槽;702、第二冲槽;703、第三冲槽;704、第四冲槽;705、外挡沿;8、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静触头,用作小型断路器中的电路分断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3、承接部2和弯曲部1。其中承接部2为矩形结构,承接部2上设有环形槽4,承接部2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对称轴穿过环形槽4所对应的圆心,即环形槽4处于承接部2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环形槽4包括外环401和内环402,外环401和内环402之间的结构向内凹陷。承接部2上安装片状的静触点时,若静触点完全覆盖环形槽4则代表安装位置已校准,由此提高了静触点焊接位置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2和图3,连接部3包括延续边301和延伸边302,延伸边302相对承接部2向一侧翻折,能够通过凸出的延伸边302识别安装方位,静触头整体能够以延伸边302为支撑结构在断路器壳体内卡接固定,延伸边302上设有焊接凸块5,冲制槽501向内凹陷在延伸边302的另一侧形成该焊接凸块5,焊接凸块5增加了延伸边302与线圈连接时的焊接接触面积,提高了焊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2和图4,弯曲部1的宽度从右向左逐步减小,由此弯曲部1在弯曲成型时的所需的冲压力较小,结构过渡平滑稳定。弯曲部1的端部设有平置面101,该平置面101减少了弯曲部1的端部尖锐度,安装使用更加安全。

实施例二:一种静触头的成型模具,用于加工上述的静触头。如图5和图6,包括上模和下模7,料带放置于上模与下模7之间,每次冲压保持原位,冲压的间隔时间内料带向前进一道工位,图5和图6展示了两道连续的工位;上模上设有第一冲杆601和第二冲杆602,下模7上设有第一冲槽701和第二冲槽702,第一冲杆601和第一冲槽701配合加工连接部3,实现连接部3的第一步冲制过程,第二冲杆602和第二冲槽702配合加工弯曲部1,实现弯曲部1的第一步冲制过程。上模还设有第三冲杆603和第四冲杆604,下模7还设有第三冲槽703和第四冲槽704,当料带前移一道工位时即到图6所示的位置,第三冲杆603和第三冲槽703配合进一步加工连接部3,第四冲杆604和第四冲槽704配合进一步加工弯曲部1。

其中下模7靠近第一冲槽701的位置外侧设有外挡沿705,该外挡沿705的结构限制第一冲杆601的竖向移动轨迹。

通过两侧冲压弯曲形成了连接部3和弯曲部1,成型效率较高。为了实现多条料带的同步加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成型效率,如图7,下模7上设有两条对称的料道8。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