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13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磁性元件,其作用为滤波、抑制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保护开关管、整流管等元件与电容组成谐振电路等。从而被广泛运用到无线电通讯、射频、调频、雷达发射机等众多技术领域。因此就会出现各种规格、参数的电感器设计需求,这就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和物料管理的工作量,增加设计成本,以及物料管理成本、还会造成库存压力。

目前已经存在一些可调电感器,但是现有的可调电感器大都是整个电感器电感可调,而真正使用时,需要更多元化的选择,如果能将固定式电感器、分段式可调电感器以及可调电感器组合使用,能很好地优化电感器种类。

此外,电感器的散热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电感器需要密封隔离,使用较多的是油封,整个电感器浸渍在绝缘油液中,难以通过风冷散热,而在电感器上安装液冷系统费用又高,且难以保证绝缘油不会泄露,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固定式电感器、分段式可调电感器以及可调电感器组合使用、电感选择灵活、散热效果好的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包括可调电感箱,其中:可调电感箱内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可调电感装置,可调电感装置包括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以及连续可调电感,固定电感组包括数个串联的电感绕组,固定电感组包括一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和一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分段可调电感组包括数个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电感绕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每一个电感绕组均设置有一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和一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连续可调电感为一匝数可调电感器,该匝数可调电感器包括一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和一可在连续可调电感上滑动、改变连续可调电感匝数的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各电感绕组之间均间隙配合,固定电感组由固定电感环氧树脂包裹,仅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和一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伸出至固定电感环氧树脂外,固定电感环氧树脂渗入至固定电感组的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分段可调电感组由分段电感环氧树脂包裹,每个分段可调电感组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和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均伸出至分段电感环氧树脂外,分段电感环氧树脂渗入至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连续可调电感由可调电感环氧树脂包裹,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和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伸出至可调电感环氧树脂外,固定电感组固定在底座上,分段可调电感组固定在固定电感组的上方,连续可调电感固定在分段可调电感组的上方,固定电感组的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与最靠下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连接,且该连接线路上设置有一触碰开关,每个分段可调电感组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均与其上部的一个分段可调电感组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连接,且每个连接线路上均设置有一触碰开关,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可调电感箱上设置有可竖向滑动的调节杆,调节杆一端绝缘,另一端设置导电块,调节杆的绝缘端伸出至可调电感箱外,调节杆的导电块位于可调电感箱内,调节杆在竖向滑动时,能触碰到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且当调节杆向上滑动触碰到触碰开关时,能将触碰开关从断开状态打至闭合状态,当调节杆向下滑动碰到触碰开关时,能将触碰开关从闭合状态打至断开状态,导电块通过导线与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连接,可调电感箱内设置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可调电感箱内的风扇,底座设置有底通风口,可调电感箱顶部设置顶通风口,当风扇转动时,风能从底通风口依次经固定电感组的内腔、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内腔和连续可调电感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可调电感箱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与可调电感箱的内壁围成导风腔,导风腔下端密封,上端开口于可调电感箱顶部,每个导风板上开设有两个导风孔,分别对向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侧面,渗入至固定电感组的各电感绕组之间间隙中的固定电感环氧树脂以及渗入至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各电感绕组之间间隙中的分段电感环氧树脂均设置有多个横向贯通孔,定电感环氧树脂的横向贯通孔贯通固定电感组的侧面及内腔,分段电感环氧树脂的横向贯通孔贯通分段可调电感组的侧面及内腔,当风扇转动时,风能从导风腔依次经导风孔、横向贯通孔进入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内腔,再经连续可调电感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可调电感箱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扇的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可调电感箱内设置有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连续可调电感放置支架以及通风系统固定支架,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在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上,连续可调电感放置在连续可调电感放置支架上,风扇固定在通风系统固定支架上。

上述的可调电感箱的箱体外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可调电感箱内温度。

上述的底座以及可调电感箱的壳体均为绝缘材料制作。

上述的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分段可调电感组的第一限位杆,每个第一限位杆上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两个第一限位块挤压在分段可调电感组两侧使分段可调电感组固定。

上述的底座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电感组的第二限位杆,每个第二限位杆上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挤压在固定电感组两侧使固定电感组固定。

发明的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在可调电感箱中安装了固定式电感器、分段式可调电感器以及可调电感器,并通过调节杆控制接入电路的电感器种类及数量,能很方便地控制整个可调电感器的电感量,例如,某次实验,需要接入本发明的固定式电感器、两个分段式可调电感器的电感绕组以及连续可调电感最大值的总电感量,只需将回路一端连接固定式电感器的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另一端连接连续可调电感的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然后将调节杆拨至由下至上第二个分段式可调电感器的电感绕组处,再将连续可调电感的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拨至最高点即可。

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电感器冷却结构,对可调电感装置的绝缘,本发明舍弃了常用的油封结构,使用了环氧树脂密封,环氧树脂的优点在于其是固态结构,可以在环氧树脂上打孔,形成进风通道,为能最大效率地利用环氧树脂上的进风通道,固定式电感器、分段式可调电感器均采用数个电感绕组组合的方式布设,且各电感绕组之间均间隙配合,这样设计后,各电感器上形成有若干个贯通外侧与内腔的进风通道解决了电感器内部散热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冷却通道是贯穿可调电感箱上下的风冷通道,主要是带走电感器内腔中的热量。这两个冷却通道组合使用,能有效降低电感器温度,保证电感器工作安全。

本发明没有将三个电感装置固定为一体,而且这三个电感装置都能从可调电感箱中取出,解决了现有的电感器难以维修的问题,而且当其中某个电感装置损坏时,更换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调电感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调电感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和连续可调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C部放大图;

图7和图8是风吹入可调电感箱的流向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可调电感箱1、底座11、第二限位杆11a、第二限位块11b、底通风口11c、导风板12、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13、第一限位杆13a、第一限位块13b、连续可调电感放置支架14、通风系统固定支架15、显示屏16、可调电感装置2、固定电感组21、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21a、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固定电感环氧树脂21c、分段可调电感组22、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连续可调电感23、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23a、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可调电感环氧树脂23c、横向贯通孔24、调节杆3、通风系统4、风扇41、控制器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包括可调电感箱1,其中:可调电感箱1内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上设置有可调电感装置2,可调电感装置2包括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以及连续可调电感23,固定电感组21包括数个串联的电感绕组,固定电感组21包括一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21a和一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分段可调电感组22包括数个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电感绕组,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每一个电感绕组均设置有一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和一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连续可调电感23为一匝数可调电感器,该匝数可调电感器包括一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23a和一可在连续可调电感23上滑动、改变连续可调电感23匝数的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各电感绕组之间均间隙配合,固定电感组21由固定电感环氧树脂21c包裹,仅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21a和一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伸出至固定电感环氧树脂21c外,固定电感环氧树脂21c渗入至固定电感组21的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分段可调电感组22由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包裹,每个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和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均伸出至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外,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渗入至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连续可调电感23由可调电感环氧树脂23c包裹,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23a和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伸出至可调电感环氧树脂23c外,固定电感组21固定在底座11上,分段可调电感组22固定在固定电感组21的上方,连续可调电感23固定在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上方,固定电感组21的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与最靠下的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连接,且该连接线路上设置有一触碰开关,每个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均与其上部的一个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电感绕组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连接,且每个连接线路上均设置有一触碰开关,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可调电感箱1上设置有可竖向滑动的调节杆3,调节杆3一端绝缘,另一端设置导电块,调节杆3的绝缘端伸出至可调电感箱1外,调节杆3的导电块位于可调电感箱1内,调节杆3在竖向滑动时,能触碰到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且当调节杆3向上滑动触碰到触碰开关时,能将触碰开关从断开状态打至闭合状态,当调节杆3向下滑动碰到触碰开关时,能将触碰开关从闭合状态打至断开状态,导电块通过导线与可调电感进电引线头23a连接,可调电感箱1内设置有通风系统4,通风系统4包括设置在可调电感箱1内的风扇41,底座11设置有底通风口11c,可调电感箱1顶部设置顶通风口,当风扇转动时,风能从底通风口11c依次经固定电感组21的内腔、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内腔和连续可调电感23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可调电感箱1内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风板12,导风板12与可调电感箱1的内壁围成导风腔,导风腔下端密封,上端开口于可调电感箱1顶部,每个导风板12上开设有两个导风孔,分别对向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侧面,渗入至固定电感组21的各电感绕组之间间隙中的固定电感环氧树脂21c以及渗入至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各电感绕组之间间隙中的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均设置有多个横向贯通孔24,定电感环氧树脂21c的横向贯通孔24贯通固定电感组21的侧面及内腔,分段电感环氧树脂22c的横向贯通孔24贯通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侧面及内腔,当风扇转动时,风能从导风腔依次经导风孔、横向贯通孔24进入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内腔,再经连续可调电感23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

实施例中,可调电感箱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扇41的控制器42连接。

实施例中,可调电感箱1内设置有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13、连续可调电感放置支架14以及通风系统固定支架15,分段可调电感组22放置在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13上,连续可调电感23放置在连续可调电感放置支架14上,风扇41固定在通风系统固定支架15上。

实施例中,可调电感箱1的箱体外侧面设置有显示屏16,显示屏16与控制器42连接,用于显示可调电感箱1内温度。

实施例中,底座11以及可调电感箱1的壳体均为绝缘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分段可调电感组放置支架13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第一限位杆13a,每个第一限位杆13a上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13b,两个第一限位块13b挤压在分段可调电感组22两侧使分段可调电感组22固定。

实施例中,底座11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电感组21的第二限位杆11a,每个第二限位杆11a上均固定有第二限位块11b,两个第二限位块11b挤压在固定电感组21两侧使固定电感组21固定。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3的方式组装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和连续可调电感23,然后将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和连续可调电感23装入可调电感箱1中,组装成图2所示的结构,保证触碰开关和各引线头在一竖直面上,调节第一限位块13b和第二限位块11b,将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固定。以某个实验为例,该次实验,需要接入本发明的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中的两个电感绕组以及连续可调电感最大值的总电感量,操作时,将固定电感进电引线头21a与外部回路的一端连接,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与外部回路的另一端连接,调节杆3假设处于最下方,与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接触,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处于连续可调电感23的最下方,与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紧挨。在这个初始状态下,接入回路的电感是整个固定电感组21,上拨调节杆3,使其到达并接触由下至上第二个分段式可调电感器的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这个过程中,固定电感出电引线头21b与最靠下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之间的触碰开关以及最靠下的分段式可调电感器的分段电感出电引线头22b与由下至上第二个分段式可调电感器的分段电感进电引线头22a之间的触碰开关都被调节杆3打至闭合,此时,接入回路的电感是整个固定电感组21,以及分段可调电感组22中的两个电感绕组。在将可调电感出电引线头23b推至连续可调电感23的最上方,此时,接入回路的电感是整个固定电感组21,以及分段可调电感组22中的两个电感绕组以及整个连续可调电感23,完成了电感调控。

当需要对电感器降温时,打开风扇41,风从底通风口11c依次经固定电感组21的内腔、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内腔和连续可调电感23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也能从导风腔依次经导风孔、横向贯通孔24进入固定电感组21、分段可调电感组22的内腔,再经连续可调电感23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