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286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



背景技术:

自粘性漆包线按照IEC\JIS\NEMA\QA的相关标准,一般为双层结构,即在金属丝线外层涂覆有绝缘层和自粘层,目前普遍采用的绝缘层油漆为聚氨酯系列,通常热级为155级(F级),自粘层油漆为155级聚酰胺类自粘漆或聚酯类自粘漆,当采用聚酯类自粘漆时,绝缘层聚氨酯油漆与聚酯类自粘漆因在收缩率上的差异,当漆包线在拉伸时,因聚酯的收缩率大,聚氨酯的收缩率小,造成外层的自粘层(聚酯)拉动内层的绝缘层(聚氨酯),产生绝缘层破裂针孔,破环绝缘,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这种漆包线解决了现有漆包线绝缘效果不佳、产品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包括金属丝线,在金属丝线的外表面均匀涂覆有聚氨酯绝缘漆层,在聚氨酯绝缘漆层外侧均匀涂覆有155级聚酰胺绝缘漆作为过渡层,在过渡层外侧均匀涂覆有155级聚酯类自粘漆作为自粘层。

优选的,所述的过渡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0.002mm,过渡层包括1层或2层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层。

优选的,所述过渡层采用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在30°C时粘度100±30mPa.s,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固体含量为8%。

优选的,所述的聚氨酯绝缘漆层的厚度为0.003mm-0.012mm,聚氨酯绝缘漆层是包括5-10层聚氨酯绝缘漆薄层。

优选的,所述的聚氨酯绝缘漆层在30°C时粘度50±10mPa.s, 聚氨酯绝缘漆层固体含量为30%。

优选的,所述的自粘层的厚度为0.006mm-0.012mm,自粘层是包括8-10层155级聚酯类自粘漆薄层。

优选的,所述的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在30°C时粘度55±10mPa.s, 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固体含量为1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该漆包线的绝缘效果好,产品的稳定性好。中间过渡层采用了带自润滑特性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该层将聚氨酯绝缘漆层与自粘层很好的隔断,且其具有自润滑特性,使自粘层在拉伸时产生的收缩不会影响到其本身和内层的聚氨酯绝缘漆层,且过渡层的涂覆厚度极小(小于等于0.002mm),不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尺寸和性能,从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绝缘性,自粘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包括金属丝线1,所采用的金属丝线的直径为0.04mm-0.20mm,在金属丝线的外表面均匀涂覆有聚氨酯绝缘漆层2,聚氨酯绝缘漆层的厚度为0.003mm-0.012mm,聚氨酯绝缘漆层是包括5-10层聚氨酯绝缘漆薄层,聚氨酯绝缘漆层在30°C时粘度50±10mPa.s, 聚氨酯绝缘漆层固体含量为30%。

在聚氨酯绝缘漆层外侧均匀涂覆有155级聚酰胺绝缘漆作为过渡层3,过渡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0.002mm,过渡层包括1层或2层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层,过渡层采用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在30°C时粘度100±30mPa.s,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固体含量为8%。

在过渡层外侧均匀涂覆有155级聚酯类自粘漆作为自粘层4,自粘层的厚度为0.006mm-0.012mm,自粘层是包括8-10层155级聚酯类自粘漆薄层,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在30°C时粘度55±10mPa.s, 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固体含量为10%—12%。

具体制线过程为:以经过拉丝的直径为0.04mm-0.20mm的金属丝线为基线,首先经过5-10次的聚氨酯绝缘漆循环涂覆,形成0.003mm-0.012mm厚的聚氨酯绝缘漆层,聚氨酯绝缘漆层在30°C时粘度50±10mPa.s, 聚氨酯绝缘漆层固体含量为30%;然后再通过增加的涂覆漆槽和涂覆滚筒涂覆155级聚酰胺绝缘漆作为过渡层,涂覆1-2次,过渡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002mm,过渡层采用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在30°C时粘度100±30mPa.s,155级聚酰胺绝缘漆固体含量为8%;最后涂覆8-10次的155级聚酯类自粘漆作为自粘层,厚度为0.006mm-0.012mm,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在30°C时粘度55±10mPa.s, 155级聚酯类绝缘漆固体含量为1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55级三层自粘性漆包线,该漆包线的绝缘效果好,产品的稳定性好。中间过渡层采用了带自润滑特性的155级聚酰胺绝缘漆,该层将聚氨酯绝缘漆层与自粘层很好的隔断,且其具有自润滑特性,使自粘层在拉伸时产生的收缩不会影响到其本身和内层的聚氨酯绝缘漆层,且过渡层的涂覆厚度极小(小于等于0.002mm),不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尺寸和性能,从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绝缘性,自粘的效果好。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