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131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现在使用的非常广泛,传统锂电池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易断路发生断路爆炸,锂电池内的电池卷芯主要包括正负极卷材以及夹在两个卷材之间的隔膜,当在卷芯的上下两端,隔膜没有进行固定,随着电池老化、断路、电流不稳定,隔膜的上下端边收缩,从而使正负极卷材的上下端边接触发生断路,致使电池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解决以往电池中隔膜上下端易收缩老化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内设置电芯卷材,所述电芯卷材包括正极卷材、负极卷材以及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正极卷材和负极卷材之间;

所述正极卷材上端和隔膜的上端之间连接上绝缘胶带,所述上绝缘胶带将正极卷材的上端边和隔膜的上端边连接在一起;所述负极卷材下端和隔膜下端之间连接有下绝缘胶带,所述下绝缘胶带将正极卷材的上端边和隔膜的下端边连接在一起;

所述绝缘胶带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TPE。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卷材的上端边和下端分别形成光箔区,所述正极卷材上端光箔区的外侧端面形成第一台阶槽,所述正极卷材下端边的光箔区的内侧端面形成第二台阶槽;

所述负极卷材的上端边和下端分别形成光箔区,所述负极卷材上端光箔区的外侧端面形成第三台阶槽,所述负极卷材下端边的光箔区的内侧端面形成第四台阶槽;

当正极卷材、负极卷材以及隔膜卷绕呈电芯卷材时,所述上绝缘胶带的一端位于第一台阶槽内,所述上绝缘胶带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台阶槽内;所述下绝缘胶带的一端位于第二台阶槽内,所述下绝缘胶带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台阶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胶带的厚度为2-50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胶带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层和粘结剂层,所述弹性体层的厚度为1-4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隔膜的上下端边进行固定,防止正负极卷材接触发生短路,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

绝缘胶带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质,当电芯处于100℃或1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时,会开始软化、熔融,具有明显粘性。贴在正负极卷材上的绝缘胶带会将极片和隔膜粘在一起,对隔膜收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由于绝缘胶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当电池发生跌落、撞击时,绝缘胶带可以通过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并部分吸收撞击的能量。

各个台阶槽的设置,可以使真负极卷材在连接上绝缘胶带之后仍然保持平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锂电池中电芯卷材的示意图;

其中,1、正极卷材,2、负极卷材,3、隔膜,4、上绝缘胶带。5、下绝缘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设置电芯卷材,电芯卷材包括正极卷材1、负极卷材2以及隔膜3,隔膜3设置在正极卷材1和负极卷材2之间;正极卷材1上端和隔膜3的上端之间连接上绝缘胶带4,上绝缘胶带4将正极卷材1的上端边和隔膜3的上端边连接在一起;负极卷材2下端和隔膜3下端之间连接有下绝缘胶带5,下绝缘胶带5将正极卷材1的上端边和隔膜3的下端边连接在一起;绝缘胶带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TPE。

正极卷材1的上端边和下端分别形成光箔区,正极卷材1上端光箔区的外侧端面形成第一台阶槽,正极卷材1下端边的光箔区的内侧端面形成第二台阶槽;负极卷材2的上端边和下端分别形成光箔区,负极卷材2上端光箔区的外侧端面形成第三台阶槽,负极卷材2下端边的光箔区的内侧端面形成第四台阶槽;当正极卷材1、负极卷材2以及隔膜3卷绕呈电芯卷材时,上绝缘胶带4的一端位于第一台阶槽内,上绝缘胶带4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台阶槽内;下绝缘胶带5的一端位于第二台阶槽内,下绝缘胶带5的另一端位于第四台阶槽内。

绝缘胶带的厚度为2-50μm。绝缘胶带包括热塑性弹性体层和粘结剂层,弹性体层的厚度为1-40μm。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通过对隔膜3的上下端边进行固定,防止正负极卷材2接触发生短路,确保电池的安全使用。绝缘胶带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质,当电芯处于100℃或1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时,会开始软化、熔融,具有明显粘性。贴在正负极卷材2上的绝缘胶带会将极片和隔膜3粘在一起,对隔膜3收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由于绝缘胶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当电池发生跌落、撞击时,绝缘胶带可以通过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并部分吸收撞击的能量。各个台阶槽的设置,可以使真负极卷材2在连接上绝缘胶带4之后仍然保持平整。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