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548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LED(发光二极管)得到了广泛应用,所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其具有节能、寿命长、适用性好、回应时间短、环保等优点。LED支架的反射腔一般设计为一个环形斜面或弧面,其整体反射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微型LED产品而言,反射率更是受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其结合凹腔内侧面的特殊设计,有效提高LED的光反射率,同时,其结构设计简单、紧凑,适于微型LED单体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包括有料带及一体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个LED单体;其中,所述料带包括有上料带、下料带及连接于上料带、下料带之间的若干纵向连接带,相邻纵向连接带之间形成有间隔槽;所述LED单体对应每个间隔槽布置;

所述LED单体包括有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及绝缘座,所述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自左往右依次间距布置,所述中间导电板包括有彼此断开设计的上段中间导电板、下段中间导电板,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的上端连接于上料带,所述下段中间导电板的下端连接于下料带,所述左侧导电板、右侧导电板的上、下端均分别连接于上料带、下料带;同一LED单体上的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位于同一间隔槽内;所述绝缘座镶嵌成型于同一间隔槽内的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上;所述左侧导电板、右侧导电板的上、下端分别伸出绝缘座外侧;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的上端、下段中间导电板的下端分别伸出绝缘座外侧;

所述绝缘座具有凹腔,前述左侧导电板、右侧导电板、上段中间导电板、下段中间导电板均具有露设于凹腔的固晶部;所述凹腔的内侧面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弧面、第二环形弧面,所述第一环形弧面分别延伸至绝缘座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绝缘座的前侧面被第一环形弧面分隔形成彼此不连通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所述第一环形弧面、第二环形弧面均镀有或涂有高反射率材料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导电板具有露设于凹腔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下延伸设置;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具有露设于凹腔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呈L形结构,其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竖向部和自第一竖向部右侧往右横向延伸的第一横向部;所述下段中间导电板具有露设于凹腔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呈L形结构,其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部和自第二竖向部右侧往右横向延伸的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于凹腔内彼此对称式设置;所述右侧导电板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三竖向部和自第三竖向部左侧往左横向延伸的第三横向部;所述第三横向部伸入第一横向部、第二横向部之间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腔的内侧对应左侧导电板的第一延伸部、右侧导电板的第三横向部分别进一步形成有朝向凹腔外侧凹设的辅助凹腔,辅助凹腔对称式连通于凹腔,所述辅助凹腔的内侧面形成于第二环形弧面上;所述辅助凹腔呈半圆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连接带朝向间隔槽延伸有两个以上的用于支承绝缘座的支承凸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结合杯中杯设计及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上相应第一固晶部、第二固晶部的设计,从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及杯深方向巧妙排布灯珠,有效提高了LED光效,改善了显示清晰度,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其结构设计简单、紧凑,适于微型LED单体设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LED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绝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支架金属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料带 20、下料带

30、纵向连接带 31、支承凸点

40、间隔槽 50、LED单体

51、左侧导电板 511、第一延伸部

52、上段中间导电板 521、第一竖向部

522、第一横向部 53、下段中间导电板

531、第二竖向部 532、第二横向部

54、右侧导电板 541、第三竖向部

542、第三横向部 55、绝缘座

551、第一环形弧面 552、第二环形弧面

553、辅助凹腔 554、左侧区域

555、右侧区域 556、凹腔

56、过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提高光反射率的紧凑型LED支架,包括有料带及一体连接于料带上的若干个LED单体50,整个料带及下述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是由同一金属板一体冲压而成。

其中,所述料带包括有上料带10、下料带20及连接于上料带10、下料带20之间的若干纵向连接带30,相邻纵向连接带30之间形成有间隔槽40;所述LED单体50对应每个间隔槽40布置;

所述纵向连接带30朝向间隔槽40延伸有两个以上的用于支承绝缘座55的支承凸点31,下述绝缘座55呈矩形结构(优选设计为正方形结构),如此,绝缘座55的左、右侧均有前述支承凸点31的支承作用,有利于绝缘座55的成型稳定性及后续裁切制程的稳定性。

所述LED单体50包括有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及绝缘座55,所述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自左往右依次间距布置,所述中间导电板包括有彼此断开设计的上段中间导电板52、下段中间导电板53,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52的上端连接于上料带10,所述下段中间导电板53的下端连接于下料带20,所述左侧导电板51、右侧导电板54的上、下端均分别连接于上料带10、下料带20;同一LED单体50上的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位于同一间隔槽40内;所述绝缘座55镶嵌成型于同一间隔槽40内的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上,所述左侧导电板51、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54上均开设有过胶孔56,以提高其与绝缘座55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所述左侧导电板51、右侧导电板54的上、下端分别伸出绝缘座55外侧;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52的上端、下段中间导电板53的下端分别伸出绝缘座55外侧。

所述绝缘座55具有凹腔556,前述左侧导电板51、右侧导电板54、上段中间导电板52、下段中间导电板53均具有露设于凹腔556的固晶部;所述凹腔556的内侧面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弧面551、第二环形弧面552,所述第一环形弧面551分别延伸至绝缘座55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绝缘座55的前侧面被第一环形弧面551分隔形成彼此不连通的左侧区域554和右侧区域555;所述第一环形弧面551、第二环形弧面552均镀有或涂有高反射率材料层,如此,较大限度地利用了绝缘座55,以在较小绝缘座55的前提下获得较大反射杯及反射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导电板51具有露设于凹腔556的第一延伸部544,所述第一延伸部544上下延伸设置;所述上段中间导电板52具有露设于凹腔556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呈L形结构,其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竖向部521和自第一竖向部521右侧往右横向延伸的第一横向部522;所述下段中间导电板53具有露设于凹腔556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呈L形结构,其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二竖向部531和自第二竖向部531右侧往右横向延伸的第二横向部532;所述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于凹腔556内彼此对称式设置;所述右侧导电板54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三竖向部541和自第三竖向部541左侧往左横向延伸的第三横向部542;所述第三横向部伸入第一横向部522、第二横向部532之间位置。

此处,所述凹腔556的内侧对应左侧导电板51的第一延伸部、右侧导电板54的第三横向部分别进一步形成有朝向凹腔556外侧凹设的辅助凹腔553,辅助凹腔553对称式连通于凹556腔,所述辅助凹腔553的内侧面形成于第二环形弧面552上;所述辅助凹腔553呈半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结合杯中杯设计及左侧导电板、中间导电板、右侧导电板上相应第一固晶部、第二固晶部的设计,从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及杯深方向巧妙排布灯珠,有效提高了LED光效,改善了显示清晰度,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其结构设计简单、紧凑,适于微型LED单体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