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24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



背景技术:

排插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传统的排插使用安全性较低,如果不慎将水洒在上面,很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传统的排插使用达到一定次数后,插孔变松,使得用电器的插头与插孔之间接触不良,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引起火花,加速触片的氧化,影响电能供应的稳定性。传统的排插上面的插孔常见的为五孔和两孔,插孔与排插固定设为一体,其他类型插孔较为少见(如USB插孔等),互换性较差,特殊情况下,往往无法使用。也是因为互换性差的问题,一旦插孔坏掉,就无法继续使用,只能更换整个排插,长时间算来,使用成本较高。

传统的排插为用电设备提供工作电能,智能程度低,逐渐不能适应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家居、办公、生产、生活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包括底部载体、五孔插座模块、USB插座模块、驱蚊灯模块和其他可拆卸模块;

所述底部载体包括载体壳体、内部导电槽和插头电线;底部载体呈长方体状,上面开设导槽;内部导电槽呈槽带状,平行设于导槽两侧,位于载体壳体内部;插头电线设于载体壳体外,且与内部导电槽电连接;

所述五孔插座模块、USB插座模块、驱蚊灯模块和其他可拆卸模块均包括模块壳体、底部插头和旋转固定块;底部插头包括固定轴和导电片,导电片固定于固定轴的两侧,固定轴垂直固定于模块壳体的底部,导电片通过固定轴内部的导体与模块壳体内的用电元件电连接;旋转固定块可旋转地设于固定轴上,旋转固定块上设有容纳导电片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壳体的一端设有电器盒,电器盒内设有载波发生装置、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和无线信号接受装置;无线信号接受装置可接收移动端发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并控制载波发生装置,载波发生装置根据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的指令生成随电力线传播的载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五孔插座模块、USB插座模块、驱蚊灯模块和其他可拆卸模块的模块壳体内设有信号解析装置和自动开关,自动开关串接于电力线与用电元件之间,信号解析装置可解析电力线传来的载波信号并控制自动开关的开闭。

另外,所述载体壳体的一端设有电器盒,电器盒内设有过载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串接于插头电线与内部导电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互换性高,可拆卸功能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开发,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

2、某一功能模块坏掉,仅需更换新的可拆卸模块,无需整体更换,整体使用寿命更长,节约使用成本;

3、通过在电器盒中设置控制装置、无线信号接受装置和载波发生装置,实现手机等远程移动端通过无线信号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载波发生装置发出电力载波随电力线对智能电器的启停及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4、通过在模块壳体内设置信号解析装置和自动开关,实现通过手机等远程移动端利用无线信号传递控制数据到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载波发生装置发出控制自动开关的电力载波,信号解析装置解析控制信号后控制自动开关的开闭;从而实现通过远程移动端控制非智能用电设备的运行和停止;

5、可将模块化智能排插嵌入到墙壁或家具预先开设的凹槽中,美观大方,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部载体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部载体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部导电槽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旋转固定块旋转至与导电片垂直状态示意图;

图6是旋转固定块旋转至与导电片处于同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模块壳体内设信号解析装置和自动开关后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模块化智能排插,如图1~3所示,包括底部载体1、五孔插座模块2、USB插座模块3、驱蚊灯模块4和其他可拆卸模块。

底部载体1包括载体壳体11、内部导电槽12和插头电线13。底部载体11呈长方体状,上面开设导槽111。内部导电槽12呈槽带状,内部导电槽12根据需要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内部导电槽12平行设于导槽111两侧,位于载体壳体11内部,作为电力传输通道。插头电线13设于载体壳体11外,且与内部导电槽12电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五孔插座模块2、USB插座模块3、驱蚊灯模块4和其他可拆卸模块均包括模块壳体21、底部插头22和旋转固定块23。底部插头22包括固定轴221和导电片222,导电片222固定于固定轴221的两侧,固定轴221垂直固定于模块壳体21的底部,导电片222通过固定轴221内部的导体与模块壳体21内的用电元件(如:驱蚊光源、插孔导电触片、USB输出变压器等)电连接。旋转固定块23可旋转地设于固定轴221上,旋转固定块23上设有容纳导电片的凹槽231。

不用的时候,旋转固定块23绕固定轴221旋转至与导电片222同一方位,使导电片222处于旋转固定块23上的凹槽231中,避免受到损坏。使用的时候,手持模块壳体21,将旋转固定块23插入载体壳体11的导槽111中。将模块壳体21旋转90°,固定在模块壳体21下的底部插头22的导电片222也随之旋转90°,并插入到对应的内部导电槽12中,构成电力通路。旋转固定块23纵向插入导槽111中,插头22的导电片222横向插入到内部导电槽12中,构成可拆卸模块相对底部载体1的十字固定,固定连接牢固可靠。拆卸时,按相反的步骤操作即可完成,十分方便。

互换性高,可拆卸功能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开发,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功能的使用需要,在底部载体1插接五孔插座模块2即可作为常用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使用,插入USB插座模块3即可为手机充电或其它USB小功率用电器提供电能,插入驱蚊灯模块4即可具备驱蚊效果。同一底部载体1上可同时插接多种可拆卸功能模块,某一功能模块坏掉,仅需更换新的可拆卸模块,无需整体更换,整体使用寿命更长,长期算来,节约使用成本;不用的情况下可将可拆卸模块拆下储放,底部载体1没有朝上的插孔,人手触摸不易出现触电危险,洒入水滴也不易造成用电安全事故。

载体壳体11的一端设有电器盒14,电器盒14内设有载波发生装置15、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和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如图3所示。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可接收移动端(如手机APP)发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移动端(如手机)与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的无线信号对接,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可采用蓝牙、红外线、共同的WiFi环境等方式实现匹配和信号的传输,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可采用均设置移动信号芯片卡(如手机卡)等方式实现远程的无线信号传输和控制,这些无线信号传输方式均为已有技术,这里不再对其具体实现方式作过多赘述。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接收信号并控制载波发生装置15,载波发生装置15根据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的指令生成随电力线传播的载波信号。

应用举例:通过手机APP对某一用电设备的运行时间以及在某一固定时间内的运行状态进行设置,然后手机通过无线信号将APP所设置参数和控制信息传递给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接收手机发来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信号内容指令载波发生装置15生成随电力线(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为内部导电槽12)传播的载波信号,通过电力载波控制智能用电设备(设备中有电力载波信号解析及控制装置)的工作。从而,达到对家居、办公等场所中的用电设备的综合智能化控制。

五孔插座模块2、USB插座模块3、驱蚊灯模块4和其他可拆卸模块的模块壳体21内设有信号解析装置24和自动开关25。自动开关25串接于电力线路与用电元件之间,信号解析装置24可解析电力线传来的载波信号并控制自动开关25的开闭,如图7所示。

通过移动端(手机)向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发送无线信号,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根据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所接受的信号指令载波发生装置15通过电力载波向可拆卸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对应可拆卸模块内的信号解析装置24解析到开启或关闭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自动开关25,自动开关25根据信号断开或闭合供电电路。从而,实现通过移动端(手机)对非智能用电设备的远程启停及运行时间的控制。

其中,手机APP可通过常规的软件编程及开发技术而实现,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所在。载波发生装置15、信号转化及控制装置16、无线信号接受装置17和信号解析装置24是本领域公知技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专业常识可以实现的。

模块化智能排插还设有底部固定件,底部固定件上设有螺钉固定孔;底部固定件上还设有卡扣机构一,载体壳体底部设有能够与卡扣机构一相卡扣配合的卡扣机构二;底部固定件通过螺钉和螺钉固定孔固定在墙壁或家具上,载体壳体通过卡扣机构一和卡扣机构二固定在底部固定件上。具体固定时,可在墙壁或家具上开设容纳模块化智能排插的凹槽,将模块化智能排插固定于凹槽中,节约空间占用的同时更加美观。

电器盒14内还设有过载保护装置18,过载保护装置18串接于插头电线与内部导电槽之间,避免过载而损毁电路。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