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645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正常安装合闸后,在没有发生漏电(触电)时,零序互感器无信号输出,集成电路无触发信号输出,可控硅不导通,脱扣线圈无电流,脱扣机构闭合,断路器正常工作;当发生漏电(触电)时,零序互感器次级感应出漏电信号,经一系列元器件调节、限幅、限流、滤波处理后经集成电路进行限幅、放大、消除干扰、锁存等处理并输出信号触发可控硅导通,脱扣线圈带动脱扣机构脱扣,断开断路器,使断路器起到保护作用。

因现有的脱扣器壳体采用对接模式,当产品长时间在高低温交变的环境下工作时,由于温度的变化壳体上的凝露会大量流向其内的线路板,导致元器件损坏,从而产品出现功能性失效。

目前,为了提高模具的通用性,1P+N和2P产品、3P+N和4P产品分别使用同一套脱扣器壳体;同时为了统一产品外观,需要在2P、3P、4P产品脱扣器进线端的接线端子安装部位放置塞子,用以防止外界粉尘、水汽大量进入产品内部,从而提高产品的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成本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两侧形成接线端子壳体2,接线端子壳体2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安装腔200,接线端子壳体2的顶部设有螺钉窗口201,接线端子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接线窗口202;接线端子安装腔200的内部设有用于遮挡保护螺钉窗口201和接线窗口202的塞块3,塞块3为L型结构,塞块3包括用于遮挡接线窗口202的接线窗口遮板31和用于遮挡螺钉窗口201的螺钉窗口遮挡板32,接线窗口遮板 31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塞块3还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垂直连接于接线窗口遮板31的两端,塞块3形成U型结构,塞块3的开口背向接线窗口202设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33和接线窗口遮板31连接的转折处和螺钉窗口遮挡板 32与接线窗口遮板31连接的转折处分别设有加强筋301。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301为三角形,扇形或者长方形。

进一步,所述塞块3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与支撑板33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的端部连接,塞块3形成方框状结构,连接板与接线窗口遮板31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断路器壳体1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所述底座11的两侧侧壁设有用于防止水汽进入断路器壳体1的第一凸起111或者第一凹槽,所述盖板12的两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凸起111相应的第二凹槽121或者与第一凹槽相应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所述底座11的两侧侧壁设有用于防止水汽进入断路器壳体1的第一凸起111,所述盖板12的两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凸起111相应的第二凹槽121;所述第一凸起111与底座11的两侧侧壁的结构相吻合,第二凹槽121与盖板12 的两侧侧壁的结构相吻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111包括第一凸起段111a,第三凸起段111c和连接第一凸起段111a和第三凸起段111c的第二凸起段111b,第一凸起段111a和第三凸起段111c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1包括与第一凸起段111a相应的第一凹槽段121a,与第二凸起段111b相应的第二凹槽段121b和与第三凸起段111c 相应的第三凹槽段121c,第一凹槽段121a和第三凹槽段121c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盖板12的内侧底面在靠近盖板12的一侧侧壁凸出设有凸条122,凸条122与盖板12的一侧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21。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凹槽121都为T字型。

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置L型塞块安装于接线端子安装腔对接线端子的螺钉窗口和接线窗口进行遮挡防护,改善产品在特定(如高低温交变) 环境下使用时,脱扣器内线路板的工作环境,防止接线端子部位的外界粉尘、水汽大量进入产品内部,产品的性能更加安全稳定,塞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塞块的U型结构,支撑板和螺钉窗口遮挡板分别与接线端子安装腔的顶部和底部相抵限位,安装结构稳定,且塞块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强筋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扇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特别地,塞块也可以为方框形。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和盖板的两侧侧壁设置相互安装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水汽大量进入产品内部,使得断路器安全平稳运行,此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大致为7字形,特别地,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也可以为T字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塞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1,断路器壳体1的两侧形成接线端子壳体2,接线端子壳体2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子安装腔200,接线端子壳体2的顶部设有螺钉窗口201,接线端子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接线窗口202;接线端子安装腔200的内部设有用于遮挡保护螺钉窗口201和接线窗口202的塞块3,塞块3为L型结构,塞块3包括用于遮挡接线窗口202的接线窗口遮板31和用于遮挡螺钉窗口201的螺钉窗口遮挡板32,接线窗口遮板31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置L型塞块安装于接线端子安装腔对接线端子的螺钉窗口和接线窗口进行遮挡防护,防止接线端子部位的外界粉尘、水汽大量进入产品内部,产品的性能更加安全稳定,塞块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2所示,所述塞块3还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和螺钉窗口遮挡板 32垂直连接于接线窗口遮板31的两端,塞块3形成U型结构,塞块3的开口背向接线窗口202设置。塞块3的U型结构,支撑板33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分别与接线端子安装腔200的顶部和底部相抵限位,安装结构稳定,且塞块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所述支撑板33和接线窗口遮板31连接的转折处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与接线窗口遮板31连接的转折处分别设有加强筋301。图中实施例加强筋301上下各设置一块,也可以设置多块。图中实施例加强筋301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扇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塞块3的实施例。塞块3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与支撑板33和螺钉窗口遮挡板32的端部连接,塞块3形成方框状结构,连接板与接线窗口遮板31平行设置。塞块形成方框状结构,方框状结构更加稳定,但与前两种实施例相比用料稍多。

如图3、4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1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所述底座11的两侧侧壁设有用于防止水汽进入断路器壳体1的第一凸起111或者第一凹槽,所述盖板12的两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凸起111相应的第二凹槽121或者与第一凹槽相应的第二凸起。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和盖板的两侧侧壁设置相互安装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改善产品在特定(如高低温交变)环境下使用时,脱扣器内线路板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水汽大量进入产品内部,使得断路器安全平稳运行,此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如图3、4所示,所述底座11的两侧侧壁设有用于防止水汽进入断路器壳体1的第一凸起111,所述盖板12的两侧侧壁设有与第一凸起111相应的第二凹槽121;所述第一凸起111与底座11的两侧侧壁的结构相吻合,第二凹槽121 与盖板12的两侧侧壁的结构相吻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凹槽121 大致为7字形。所述第一凸起111包括第一凸起段111a,第三凸起段111c和连接第一凸起段111a和第三凸起段111c的第二凸起段111b,第一凸起段111a和第三凸起段111c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1包括与第一凸起段111a相应的第一凹槽段121a,与第二凸起段111b相应的第二凹槽段121b和与第三凸起段 111c相应的第三凹槽段121c,第一凹槽段121a和第三凹槽段121c平行设置。显然,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凹槽121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形状,可以有其他变形,例如: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凹槽121都为T字型,凸起和凹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位置。

具体地,所述盖板12的内侧底面在靠近盖板12的一侧侧壁凸出设有凸条 122,凸条122与盖板12的一侧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2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