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连接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41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连接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连接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预装式变电站接口一般采用导体结构实现对接,为保证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导体结构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还要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导体结构一般由导电杆2’配合伸缩节1’构成,伸缩节1’可以实现导电杆2’的纵向调节和横向调节。但是,目前的导电杆2’为刚性连接,不能进行轴向和径向调节,影响伸缩节2’的横向调节和纵向调节功能,也会影响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导体结构,其可以实现导体的径向调节和轴向调节,提高导体的机械稳定性,保证导体的导电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连接导体结构,其包括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两固定端导体、两调节端导体B、一调节端导体A,所述调节端导体A连接于两调节端导体B之间,所述调节端导体B一端连接固定端导体,另一端与调节端导体A通过球面凹槽与球头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调节端导体A和调节端导体B之间连接有触指弹簧。

所述调节端导体A的两端则向内凹陷,形成球面凹槽;所述调节端导体B与调节端导体A连接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调节端导体B的球头卡入调节端导体A的球面凹槽内完成两者的连接。

所述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导体B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端导体A的球面凹槽底部设有一固定孔,所述调节端导体B内形成一腔室,所述球头上设有一连通腔室的调节孔,该调节孔的孔径大于紧固螺栓的直径,所述紧固螺栓一端设有限位台,另一端从调节端导体B的腔室内依次穿过调节孔和固定孔后与调节端导体A固定。

所述调节端导体A的两端则向外凸出,形成球头;所述调节端导体B与调节端导体A连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面凹槽;所述调节端导体A的球头卡入调节端导体B的球面凹槽内完成两者的连接。

所述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导体B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端导体B的球面凹槽底部设有一固定孔,所述调节端导体A内形成一腔室,所述球头上设有一连通腔室的调节孔,该调节孔的孔径大于紧固螺栓的直径,所述紧固螺栓一端设有限位台,另一端从调节端导体A的腔室内依次穿过调节孔和固定孔后与调节端导体B固定。

所述调节端导体B的与固定端导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台阶,相应地,固定端导体与调节端导体B连接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相互卡合后通过螺钉锁紧。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本体B采用球面凹槽与球头的结构进行配合,使得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导体B之间形成球形连接面,由此可以进行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导体B之间的任意角度旋转,实现了导体结构的径向调节、轴向调节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调节。而且,因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导体B之间的连接面为球面,使得电流通过导体结构时产生的电场更加均匀,导体结构的耐受电压及局部放电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要求。

此外,调节端导体A与调节端本体B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由于紧固螺栓的直径小于调节孔的孔径,使得调节端导体A和调节端导体B在调节孔的限制下进行一定范围的稳定旋转,进一步提高了导体结构的机械稳定性,保证了导体结构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调节端导体A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可调节端导体B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柔性连接导体结构,其包括连接伸缩节1的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两固定端导体6、两调节端导体B4、一调节端导体A2,所述调节端导体B4一端连接固定端导体6,另一端与调节端导体A2通过球面凹槽与球头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调节端导体A2和调节端导体B4之间连接有触指弹簧7。

图2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图5所示,上述调节端导体A2的中部形成第一腔室24,两端则向内凹陷形成球面凹槽21;球面凹槽21内设有一环形槽22,该环形槽22用于安置触指弹簧7;球面凹槽21底部设有一固定孔23,上述第一腔室24通过该固定孔23与球面凹槽21连通。

上述调节端导体B4内形成有第二腔室42,调节端导体B4一端设有球头41,该球头41上设有一连通第二腔室42的调节孔44。当调节端导体B4与调节端导体A2配合连接时,调节端导体B4的球头41卡入调节端导体A2的球面凹槽21内,然后采用紧固螺栓5进行固定连接,紧固螺栓5的一端设有限位台51,另一端从第二腔室42依次穿过调节孔44和固定孔23后进入第一腔室24,然后采用螺母锁紧,紧固螺栓5的直径小于调节孔44的孔径。

上述调节端导体B4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台阶43,相应地,固定端导体6与调节端导体B4连接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台阶61,第一台阶43和第二台阶61相互卡合后采用螺钉3锁紧,以实现固定端导体6与调节端导体B4之间的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调节端导体A2内部形成第三腔室27,调节端导体A2的两端则向外凸出形成球头25,该球头25上设有调节孔26,该调节孔26与第三腔室27连通。

调节端导体B4内形成第四腔室45,该调节端导体B4与调节端导体A2连接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与球头25配合的球面凹槽46,在球面凹槽46内设有一环形槽,该环形槽用于容置触指弹簧7;而球面凹槽46的底部设有一连通第四腔室45的固定孔。调节端导体B4与调节端导体A2采用紧固螺栓5进行固定连接,紧固螺栓5的一端设有限位台51,另一端从第三腔室27依次穿过调节孔26和固定孔后进入第四腔室45,然后采用螺母锁紧。为保证调节端导体B4与调节端导体A2之间能够旋转,紧固螺栓5的直径小于调节孔26的孔径。

将固定端导体6、调节端导体A2、调节端导体B4以及伸缩节1连接完成后,导体结构的径向调节和轴向调节则可以通过调节端导体A2和调节端导体B4的相互配合实现。调节端导体A2与调节端本体B4采用球面凹槽与球头的结构进行配合,然后通过紧固螺栓5进行紧固连接。球面凹槽与球头的配合形成了调节端导体A2与调节端导体B4之间的球形连接面,使两者可以进行旋转调节,进一步地,紧固螺栓5的直径小于调节孔26、44的孔径,使得调节端导体A2和调节端导体B4能够在调节孔26、44的限制下进行一定范围的稳定旋转,实现了导体结构的径向调节、轴向调节或者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调节,提高了导体结构的机械稳定性,保证了导体结构的导电性能。

而且,因调节端导体A2与调节端导体B4之间的连接面为球面,使得电流通过导体结构时产生的电场更加均匀,导体结构的耐受电压及局部放电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