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段悬浮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344发布日期:2018-08-31 23:3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段悬浮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浮力电缆在用做需水中漂浮的设备连接系统中,因为漂浮在水面,随水流流动摇摆幅度大,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电缆会出现扭曲、易被漂浮物挡挂而缆芯断裂,导致断路、短路,或从电缆与设备连接处脱离,不但给设备带来损害,也严重威胁到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段悬浮电缆,包括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向内依次设置有抗扭转隔离层、浮力内护层、内部单元;内部单元由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加强抗拉芯、阻水填充物绞合成一个线缆整体单元,其中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至少为一根,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的外圈设置有绝缘层;加强抗拉芯的两端与设备连接。

所述的阻水填充物填充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与加强抗拉芯绞合后的空间形成圆柱形线缆。

所述的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外圈的绝缘层和浮力内护层均由TPE或者PE或者发泡PE或者发泡聚氨酯组成。

所述的加强抗拉芯外圈包裹凯夫拉纤维丝。

所述的抗扭转隔离层采用成束的凯夫拉纤维丝编织。

所述的抗扭转隔离层采用铜丝编织组成一层金属编织隔离层。

所述的外护层采用PUR材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悬浮在水中间,整体电缆密度为1.0~1.1,通过设备两端连接抗拉芯,既不会漂浮于水面,也不接触到水底的电缆,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2.加强抗拉芯;3.阻水填充物;4.浮力内护层;5.抗扭转隔离层;6.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中段悬浮电缆,包括外护层6,所述的外护层6向内依次设置有抗扭转隔离层5、浮力内护层4、内部单元;内部单元由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1、加强抗拉芯2、阻水填充物3绞合成一个线缆整体单元,增加了电线电缆整体机械强度,防止线芯散乱,增加了电缆抗摇摆性能以及三维角度扭转的使用寿命,其中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1至少为一根,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1的外圈设置有绝缘层;加强抗拉芯2的两端与设备连接;所述的阻水填充物3填充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1与加强抗拉芯2绞合后的空间形成圆柱形线缆;所述的导电或信号传输线芯1外圈的绝缘层和浮力内护层4均由TPE或者PE或者发泡PE或者发泡聚氨酯组成,增加了绝缘柔软度,减轻了电缆整体密度;所述的加强抗拉芯2外圈包裹凯夫拉纤维丝;所述的抗扭转隔离层5采用成束的凯夫拉纤维丝编织,增强了整根电线电缆的抗拉伸强度、防扭曲能力;所述的抗扭转隔离层5采用铜丝编织组成一层金属编织隔离层,防止了电磁干扰,保证了线芯信号传输的质量不受外界杂讯影响;所述的外护层6采用PUR材质,具有比重轻,防水性能优越,耐磨性能,抗张强度高,增强了电线电缆的韧性、防水、抗油污、耐腐蚀、耐磨性能。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缆密度为1.0~1.1g/m3,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悬浮在水中间,通过设备两端连接加强抗拉芯(2),既不会漂浮于水面,也不接触到水底的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