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9838发布日期:2019-01-05 10: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吸顶天线是室内分布天线中最重要的一种。一般衡量天线的性能好坏,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天线的电路指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互调指标,互调指标的稳定与否决定了天线产品质量的高低。但是,当前大部分双锥振子吸顶天线都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如,振子缺少结构紧固,使振子震动时馈电电缆芯线容易受到应力作用从而造成互调指标不稳定;又如,主馈线尾缆出线处无固定锁紧,天线尾缆拖动时,直接导致振子馈电处产生应力造成指标不稳定。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天线,旨在解决现有的吸顶天线存在互调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固定螺母和天线外罩,所述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由上到下依次置于天线外罩内,在天线外罩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其中,还包括将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和用于将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固定在电缆线穿线孔内的电缆卡扣。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卡扣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定位固定条,在底盘的的顶部设置有贯穿底盘顶部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固定螺母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孔的半径,在第二振子的倾斜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固定条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固定条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固定条对应,在每个定位固定条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在第一振子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定位块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块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三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块对应:将底盘套在第二振子内,位于第二振子的下方,固定螺母卡在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条穿过第二定位孔,定位块插入第三定位孔内,电缆依次穿过缆线穿线孔、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使第一振子、支撑柱、第二振子和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底盘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底盘置于在第二振子的下方,底盘的中空圆台结构与第二振子中空圆台结构匹配。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设置3个,3个定位固定条均匀分布在底盘上,两个相邻底盘之间形成120°夹角。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固定条的上部,定位块的另一端向外逐渐倾斜形成一个尖端,定位块的尖端插入第三定位孔内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定位固定条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变宽,在定位固定条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三角定位板,在定位固定条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三角定位板,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的一端设置在底盘上,第一三角定位板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向上延伸,第二三角定位板的一端设置在底盘上,第二三角定位板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向上延伸:定位固定条的上端穿过第二定位孔,直到定位固定条左右两侧与第二定位孔左右两侧卡合,第一三角定位板和第二三角定位板与第二定位孔前后两侧卡合。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设置两个,第二三角定位板设置一个。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卡扣采用塑胶材质制成。

所述的吸顶天线,其中,所述电缆卡扣为弹性卡扣,包括两弧形边和分别连接两弧形边两端的两内凹边,所述两弧形边和两内凹边形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两内凹边之间通过连接边连接;电缆线穿线孔设置在电缆线导线部内并贯穿整个在电缆线导线部,所述电缆线穿线孔包括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固定部和一端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弹性自由延伸,弹性部和固定部组成完成的电缆穿线孔;在电缆线导线部内设置有弧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的位置与电缆线穿线孔的位置相对;将电缆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线穿线孔,向内压缩电缆卡扣使电缆卡扣卡入电缆线导线部内,电缆卡扣的两个弧形边与电缆线导线部的内壁紧贴,其中一个内凹边紧贴电缆线穿线孔的弹性部,另一个内凹边紧贴固定块的弧形边,通过电缆卡扣的弹性恢复趋势把电缆线穿线孔的弹性部向固定部方向压紧,使电缆置于电缆线穿线孔内的部分被锁紧在电缆线穿线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吸顶天线,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将两个振子、塑料支撑柱、铜螺母等几个零部件扣合成一个整体,避免了天线电缆芯线处因振子产生应力;通过设置电缆卡扣,使电缆在外罩穿线孔处被锁紧,从而避免电缆拖动时引起外导体与铜螺母焊接处产生应力;通过设置塑胶卡扣和电缆卡扣,使整个天线各部零件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天线的馈电点焊接的稳定性,解决了因外力使得天线内部馈点处产生应力而导致天线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卡扣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卡扣与第一振子、支撑柱和第二振子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卡扣与第一振子、支撑柱和第二振子母配合安装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电缆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电缆卡扣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电缆线导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电缆卡扣与电缆线穿线孔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吸顶天线,包括第一振子1、支撑柱2、第二振子3和天线外罩4,所述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天线外罩4内,在天线外罩4的底部设置有电缆线导线部,在电缆线导线部内设置有贯穿整个电缆线导线部的电缆线穿线孔5;所述第二振子3底端固定在天线外罩4的底部,在第二振子3顶部设置有贯穿第二振子3顶部的第一通孔,在支撑柱2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支撑柱2底部的第二通孔,在第一振子1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第一振子1底部的芯线通孔;电缆9(此电缆9为同轴电缆,由内到外包括内导体91(本技术方案称为芯线)、绝缘体92、外导体92和护套94)的一端依次穿过电缆线穿线孔5、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芯线91、绝缘体92、外导体93和护套94由电缆9一端端部向另一端端部方向依次外露(即芯线91在电缆9一端端部外露,紧接着是绝缘体92外露,此段绝缘体92包裹着芯线91,然后是外导体93外露,此段外导体93包裹着芯线91和绝缘体92,最后是护套94外露,此段护套94包裹着芯线91、绝缘体92和外导体93),使电缆9一端的绝缘体92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电缆一端端部的芯线91部分穿过芯线通孔并与第一振子1焊接连接,固定螺母6(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螺母6采用铜螺母)旋至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部分处,固定螺母6与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焊接固定,将第二振子3和电缆一端的位置固定,使第二振子3的顶部置于支撑柱2的底部和固定螺母6之间,固定螺母6与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部分焊接连接;所述吸顶天线还包括将第一振子1、支撑柱2、第二振子3和固定螺母6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卡扣7和用于将电缆9另一端置于电缆线穿线孔5内的部分进行固定的电缆卡扣8。通过设置卡扣7将两个振子(第一振子1和第二振子3)、支撑柱2、固定螺母6几个零部件扣合成一个整体,避免了电缆芯线91处因第一振子1位置的不固定而产生应力;通过设置电缆卡扣8,使电缆9在电缆线穿线孔5处被锁紧,从而避免电缆9拖动时引起电缆一端外导体93与固定螺母6焊接处产生应力;通过设置卡扣7和电缆卡扣8,使整个天线各部零件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天线的馈电点焊接的稳定性,解决了因外力使得天线内部馈点处产生应力而导致天线指标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天线外罩4设置成上窄下宽的伞状结构,在天线外罩4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向下凸出的电缆线导线部,在电缆线导线部上设置有电缆线穿线孔5;所述第二振子3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在第二振子3的圆台底部设置有外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天线外罩4的底部,第二振子3的顶面向天线外罩4的顶部方向延伸,在第二振子3的顶面设置有贯穿第二振子3顶面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柱2的截面设置成u型的凹槽结构,支撑柱2位于第二振子3顶面的上方,支撑柱2的底面与第二振子3的顶面紧贴接触,在u型凹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振子1包括截面为方形的第一部分和截面为倒等腰三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体设置,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上方,所述第二部分的倒等腰三角形顶角卡在支撑柱2的u型凹槽结构内,在第二部分的倒等腰三角形顶角处设置有芯线通孔:电缆9的一端依次穿过电缆线穿线孔5、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芯线91、绝缘体92、外导体93和护套94由电缆9一端端部向另一端端部方向依次外露,使电缆9一端的绝缘体92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电缆一端端部的芯线91部分穿过芯线通孔并与第一振子1焊接连接,固定螺母6旋至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部分处,固定螺母6与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焊接固定,将第二振子3和电缆9一端的位置固定,使第二振子3的顶部置于支撑柱2的底部和固定螺母6之间,固定螺母6与电缆9一端的外导体93部分焊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卡扣7包括底盘71和设置在底盘71上的定位固定条72,在底盘71的的顶部设置有贯穿底盘71顶部的第一定位孔,在第一定位孔的顶部端面设置有与固定螺母6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半径大于第一定位孔的半径,在第二振子3的倾斜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固定条72匹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固定条72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固定条72对应,在每个定位固定条72上均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73,在第一振子1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与定位块73对应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的数量与定位块73设置的数量一致,每个第三定位孔与一个定位块73对应:将底盘71套在第二振子3内,位于第二振子3的下方,固定螺母6卡在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条72穿过第二定位孔,定位块73插入第三定位孔内,电缆9依次穿过缆线穿线孔5、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芯线通孔,这样,使第一振子1、支撑柱2、第二振子3和固定螺母6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电缆芯线91处因第一振子1位置的不固定而产生应力。

进一步地,为了使底盘71和第二振子3的之间的位置配合更好,配合更紧密,所述底盘71设置成底面开放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底盘71置于在第二振子3的下方,底盘71的中空圆台结构与第二振子3中空圆台结构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固定条72至少设置一个,定位固定条72的具体数量按实际需要而设置,定位固定条72的数量越多,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之间的固定效果越好,但会增加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固定之间的拆装难度,反之亦然。本实施例中,在满足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尽可能降低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固定之间的拆装难度,所述定位固定条72设置3个,3个定位固定条72均匀分布在底盘71上,两个相邻底盘71之间形成120°夹角,众所周知,三角形稳定性是最好的,本技术方案设置3个定位固定条72,使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固定之间通过3个定位固定条72形成类三角形的固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一振子1、支撑柱2和第二振子3之间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定位块73插入第三定位孔,定位块73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固定条72的上部,定位块73的另一端向外逐渐倾斜形成一个尖端,定位块73的尖端插入第三定位孔内进行定位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定位固定条72方便穿过第二定位孔,同时保证定位固定条72穿过第二定位孔后的位置不会随意移动,所述定位固定条72左侧边和右侧边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变宽,在定位固定条72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三角定位板721,在定位固定条72的后侧面设置有第二三角定位板722,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721的一端设置在底盘71上,第一三角定位板721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72向上延伸,第二三角定位板722的一端设置在底盘71上,第二三角定位板722的另一端沿定位固定条72向上延伸:定位固定条72的上端穿过第二定位孔,随着定位固定条72穿过第二定位孔的深度加深,定位固定条72的左右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第一三角定位板721的宽度和第二三角定位板722的宽度不断增大,直到定位固定条72左右两侧与第二定位孔左右两侧卡合,第一三角定位板721和第二三角定位板722与第二定位孔前后两侧卡合,这时,定位固定条72与第二振子3之间的位置固定,且除非有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下,不然定位固定条72与第二振子3之间的位置不会随意移动;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721和第二三角定位板722同时起到增强定位固定条72强度的作用(即加强筋的作用)。

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721和第二三角定位板722的数量按实际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角定位板721设置两个,第二三角定位板722设置一个,通过设置两个第一三角定位板721和一个第二三角定位板722,使定位固定条72形成3个受力点,使定位固定条72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卡扣7的安装更方便,所述卡扣7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塑胶材质的卡扣7在安装时能更好地与各个部件之间配合,在安装时有弹性余量可以调节,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地,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电缆卡扣8为弹性卡扣,包括两弧形边和分别连接两弧形边两端的两内凹边(即其中一条内凹边连接两个弧形边的一端,另一个内凹边连接两个弧形边的另一端),所述两弧形边和两内凹边形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两内凹边之间通过连接边连接;电缆线穿线孔5设置在电缆线导线部内并贯穿整个在电缆线导线部,所述电缆线穿线孔5包括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固定部和一端固定在电缆线导线部内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弹性自由延伸,弹性部和固定部组成完成的电缆穿线孔;在电缆线导线部内设置有弧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的位置与电缆线穿线孔5的位置相对;将电缆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线穿线孔5,稍微向内压缩电缆卡扣8,把电缆卡扣8卡入电缆线导线部内,使电缆卡扣8的两个弧形边与电缆线导线部的内壁紧贴,使其中一个内凹边紧贴电缆线穿线孔5的弹性部,另一个内凹边紧贴固定块的弧形边,这时,由于电缆卡扣8有向外弹性恢复的趋势,从而把电缆线穿线孔5的弹性部向固定部方向压紧,使电缆的另一端被锁紧在电缆线穿线孔5内,从而避免电缆9拖动时引起电缆一端外导体93与固定螺母6焊接处产生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边设置2个,设置2个连接边可以保证两内凹边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使其中一个连接边断裂,也还有另一个连接边,避免出现两内凹边之间没有连接边连接而导致两内凹边丧失锁紧电缆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