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120发布日期:2018-12-18 21: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控制设备的辅助工具,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开关分界箱是网供电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包括箱体、装设于箱体内的分路套管、与分路套管连接的多路插头以及控制分路插头通断的高压开关组件,多路插头包括进路插头和出路插头。高压电缆开关分界箱的工作原理为:高压电流由进线电缆流至进路插头上,由进路插头流至分路套管,再由分路套管流至出路插头,然后由出路插头流至出线电缆,一组分路套管上可接多套分路插头,每套分路插头通过高压开关组件控制其通断,从而实现电流分路。

高压开关组件包括座体和与座体拔插配合的插拔盒体,其中,插拔盒体内设有两个轴线中心固定有导电杆的筒体,两个导电杆底端通过导电垫片连接,而座体端面上设有与筒体的顶端相配适的装配槽以及供导电杆可插入的导向凸筒。为保证插拔盒体内的导电杆与座体的导向凸筒底部电元件电接通,插拔盒体的筒体顶端必须紧固卡设在装配槽内,导电杆及导向凸筒需紧密接触,由于插拔盒体表面相对光滑,不便于抓持,增加了插拔盒体与座体的拔插操作难度,需要耗费较大力气。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可辅助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以解决现有插拔盒体的拔插操作难度大、需要耗费较大力气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包括拉手、内嵌套、外嵌套、借力弹簧以及手柄,所述拉手的前端设有与夹持插拔盒体配合连接的夹口槽,所述内嵌套套设在所述外嵌套内,该内嵌套前端与所述拉手的后端螺纹连接,内嵌套后端卡设在外嵌套前端内,所述借力弹簧装设在所述内嵌套及外嵌套内,所述外嵌套后端螺纹连接所述手柄,所述借力弹簧前端顶在手柄上,后端顶持在所述拉手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嵌套前端内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内嵌套的后端外壁对应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阶配合的凸环。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套的外壁沿轴线上设有导向凸条,所述限位台阶沿内壁上对应设有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外壁设有螺纹圈。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实用新型的操作手柄,在拉手与手柄之间连接有可相对滑动的内嵌套与外嵌套,内嵌套与外嵌套之间套设有一个借力弹簧,安装时,先将插拔盒体套在座体的导向凸筒上,再使拉手上的夹口槽配合夹持于插拔盒体上,握住手柄使外嵌套向下移动,借力弹簧压缩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拉手上,使插拔盒体紧固卡设在底座的装配槽上;拆卸时,使拉手上的夹口槽配合夹持于插拔盒体上,握住手柄使外嵌套向下移动以使借力弹簧压缩,然后再松开手柄,利用借力弹簧复位的反作用力即可将插拔盒体拉出。故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手柄,操作极其简单,大大降低了插拔盒体与座体的安装与拆卸难度,提高了插拔盒体的拔插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用于电缆分界箱插拔盒体拆卸与安装的操作手柄,参照图1至图3,包括拉手1、内嵌套2、外嵌套3、借力弹簧4以及手柄5,所述拉手1的前端设有与夹持插拔盒体配合连接的夹口槽10,所述内嵌套2套设在所述外嵌套3内,该内嵌套2前端与所述拉手1的后端螺纹连接,内嵌套2后端卡设在外嵌套3前端内,所述借力弹簧4装设在所述内嵌套2及外嵌套3内,所述外嵌套3后端螺纹连接所述手柄5,所述借力弹簧4前端顶在手柄5上,后端顶持在所述拉手1上。拉手1、内嵌套2、外嵌套3、借力弹簧4以及手柄5均可拆卸为独立部分,便于收藏。

参照图3,所述外嵌套3前端内壁设有限位台阶31,所述内嵌套2的后端外壁对应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阶31配合的凸环21。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嵌套2的外壁沿轴线上设有导向凸条22,所述限位台阶31沿内壁上对应设有导向槽。

参照图1,上述拉手1外壁还设有螺纹圈11,起到增加爬电距离的作用。

安装时,先将插拔盒体套在座体的导向凸筒上,再使拉手1上的夹口槽10配合夹持于插拔盒体上,握住手柄5使外嵌套3向下移动,借力弹簧4压缩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拉手1上,使插拔盒体紧固卡设在底座的装配槽上;拆卸时,使拉手1上的夹口槽10配合夹持于插拔盒体上,握住手柄5使外嵌套3向下移动以使借力弹簧4压缩,然后再松开手柄5,利用借力弹簧4复位的反作用力即可将插拔盒体拉出。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