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均包括公插件和母插件,通过公插件和母插件的插拔以实现两电缆的电连接。
由于新能源汽车对高压连接器安全性的要求,公插件和母插件之间的拔插深度一般较深,用手直接将公插件完全插进母插件内或者将公插件从母插件内的拔出的过程都比较费力,而且难以插合完全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现象的问题,固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锁紧机构,旨在解决大电流连接器的两个接插件的拔插过程比较费力、难以完全插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锁紧机构,包括相互插合的公端外壳体和母端外壳体,所述公端外壳体内安装有公端功率端子,所述母端外壳体内安装有母端功率端子,所述公端功率端子与所述母端功率端子随所述公端外壳体与所述母端外壳体的插合而接合,所述母端外壳体两侧设有导向槽和固定轴,所述导向槽的方向与所述公端外壳体和所述母端外壳体的插合方向相同,所述公端外壳体两侧设有导向柱,所述母端外壳体上设有转动装配在两根所述固定轴之间的、在外力驱动下绕所述固定轴的轴向方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导向柱沿着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公端外壳体和所述母端外壳体相接合来实现连接器的锁定或相分离来实现连接器的解锁定的助力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拔插过程中,绕固定轴转动位于母端外壳体上的助力手柄,助力手柄带动公端外壳体上的导向杆沿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实现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相互插合或者相互分离;助力手柄的设置一方面使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拔插过程更加省力,另一方面,便于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完全插合,从而减少了因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未插合完全导致公端功率端子与母端功率端子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母端外壳体的尾端设有锁块,所述助力手柄包括:转动装配在所述母端外壳体两侧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部;以及,连接在两所述转动部之间并跨过所述母端外壳体设置的助推部,所述助推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挂扣,所述挂扣为中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杠杆结构,所述挂扣的第一端设有锁扣,当所述锁扣与所述锁块相配合时以实现所述助力手柄的锁定,当所述挂扣的第二端受压时、以使所述锁扣与所述锁块相分离实现所述助力手柄的解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助力手柄转动到使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完全插合的位置后,助推部上挂扣第一端的锁扣与母端外壳体上的锁块相卡合,使助力手柄锁定在母端外壳体上;当需要转动助力手柄使公端外壳体和母端外壳体相互分离时,按压挂扣的第二端,使挂扣第一端的锁扣与母端外壳体上的锁块相分离,从而实现助力手柄的解锁定;这种结构的挂扣,能对助力手柄进行锁定和解锁定,使助力手柄不易因汽车的颠簸而抖动并造成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之间出现松动的现象,而且结果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内还滑动装配有挡在所述锁扣的第二端的外侧以防止所述挂扣的第二端受压或者滑出所述锁扣的第二端以便按压所述挂扣第二端的防脱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卡扣能对挂扣的第二端进行锁定和解锁定,进一步使得助力手柄不易因汽车的颠簸而与锁块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脱卡扣包括:中间设有供所述挂扣穿过的通孔、并可占据所述挂扣的第二端的施力空间以使所述挂扣被锁定的锁定部;设于所述锁定部背面的两侧、沿所述防脱卡扣的滑动方向设置并在安装槽内侧壁上滑动的滑动部;以及,设于所述锁定部背面、与所述滑动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安装槽的外壁相扣合以使所述防脱卡扣被锁定或相分离以使所述防脱卡扣解锁定的弹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防脱卡扣的锁定部从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时,先按压弹性部,使弹性部发生变形并与安装槽的外壁解除扣合,再沿安装槽的滑动方向滑动滑动部,带动锁定部从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以实现挂扣的解锁定;在将防脱卡扣的锁定部滑进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时,向相反方向滑动滑动部,带动锁定部滑进并占据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同时弹性部随滑动部运动与安装槽的外壁相扣合,以防止锁定部滑出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这种通过按压弹性部实现防脱卡扣的解锁定的方式,结果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锁定部一端的外侧设有卡块,所述助推部外侧设有挡在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所述弹性部外侧的连接臂;当所述卡块抵靠在所述连接臂上端时,所述锁定部被锁定并占据所述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以使所述挂扣被锁定;当所述弹性部受压后,所述卡块从所述连接臂上脱离时,所述防脱卡扣的锁定部解锁定,将所述锁定部从所述挂扣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以使所述挂扣解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部通过卡块与连接臂的配合实现防脱卡扣锁定或解锁定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部上设有C形槽,所述C形槽内设有台阶,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公端外壳体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导向柱的柱帽,当所述导向柱置于所述C形槽内时,所述柱帽抵靠在所述台阶外侧以防止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导向柱脱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上C形槽内的台阶和导向柱上柱帽的设置,使导向柱不易从C形槽内脱离,进而使助力手柄带动导向柱滑进导向槽内的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部内侧还设有向所述母端外壳体方向延伸的防松凸点,当所述公端外壳体与所述母端外壳体完全插合时,所述防松凸点伸进所述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相互插合或相互分离的过程中,转动部内侧防松凸点的设置对助力手柄的转动起阻碍作用,使转动助力手柄的过程不会过快,减少了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瞬间断开造成的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C形槽的一端设有供所述导向柱进入所述C形槽内的开口,所述C形槽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连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梁的设置使C形槽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在C形槽带动导向柱运动时,不易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公端外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长度方向沿所述公端外壳体与所述母端外壳体相插合的方向设置的凸键,所述母端外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凸键插合的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健和键槽对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插合方向起导向作用,便于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插合时对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助力手柄实现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相互插合或者相互分离的方式,一方面使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拔插过程更加省力,另一方面便于将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完全插合,减少了因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未插合完全导致公端功率端子与母端功率端子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2、在助力手柄上的安装槽内设置对挂扣进行进一步锁定的防脱卡扣,使得助力手柄不易因汽车的颠簸而与锁块发生脱离,提高了连接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力手柄和防脱卡扣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助力手柄和防脱卡扣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部分以切除以展示其内部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端外壳体与母端外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公端外壳体;11、导向柱;111、柱帽;12、凸键;2、母端外壳体;21、导向槽;22、固定轴;23、锁块;24、键槽;3、助力手柄;31、转动部;32、助推部;33、安装槽;34、挂扣;341、锁扣;35、C形槽;36、台阶;37、防松凸点;38、连接臂;4、防脱卡扣;41、锁定部;42、滑动部;43、弹性部;43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公端接插件、母端接插件,以及将公端接插件和母端接插件锁定在一起的锁紧机构。
公端接插件包括公端外壳体1和安装在公端外壳体1内的公端功率端子(图中未显示),母端接插件包括母端外壳体2和安装在母端外壳体2上的母端功率端子(图中未显示),当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插合在一起时,公端功率端子与母端功率端子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两根高压电缆与汽车电池箱的接通。
母端外壳体2的相对的两侧设有导向槽21和固定轴22,导向槽21的长度方向与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拔插方向相同,公端外壳体1相对的两侧固定有与导向槽21位置对应的导向柱11,导向槽21设有供导向柱11伸进导向槽21内的开口,固定轴22位于导向槽21远离开口的一端。
锁紧机构包括转动装配在母端外壳体2相对两端的固定轴22上的助力手柄3,在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拔插过程中,绕两固定轴22转动助力手柄3,助力手柄3带动公端外壳体1上的导向杆沿着导向槽21的延伸方向滑动,实现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相互插合或者相互分离。助力手柄3的设置一方面使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拔插过程更加省力,另一方面,便于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完全插合,减少了因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未插合完全导致公端功率端子与母端功率端子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为了将助力手柄3不易随汽车的行驶而松动,在母端外壳体2的尾端设置有锁块23,在助力手柄3上设置有与锁块23扣合以使助力手柄3被锁定的挂扣34。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助力手柄3包括:转动装配在母端外壳体2两侧固定轴22上的转动部31;以及,连接在两转动部31之间并跨过母端外壳体2的助推部32,助推部32上设有安装槽33,挂扣34为中部固定在安装槽33内的杠杆结构,挂扣34的第一端设置有可与锁块23卡合的锁扣341。通过挂扣34和锁块23对助力手柄3进行锁定和解锁定的方式,使助力手柄3不易因汽车的颠簸而抖动并造成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之间出现松动的现象,而且结果简单,易于实现。
助力手柄3的锁定与解锁定原理如下:当助力手柄3转动到使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完全插合的位置后,挂扣34的锁扣341与母端外壳体2上的锁块23相卡合,使助力手柄3被锁定在母端外壳体2上,实现助力手柄3的锁定;当需要转动助力手柄3使公端外壳体1和母端外壳体2相互分离时,按压挂扣34的第二端,使挂扣34第一端的锁扣341弯折并与母端外壳体2上的锁块23分离,从而实现助力手柄3的解锁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助力手柄3不易因汽车的颠簸而与锁块23发生脱离,需要对挂扣34也进行锁定。具体地,在安装槽33内滑动装配一挡在挂扣34第二端的外侧以防止挂扣34的第二端受压或者滑出锁扣341的第二端以便按压挂扣34第二端的防脱卡扣4。
防脱卡扣4包括一体成型的锁定部41、滑动部42和弹性部43。锁定部41的中间设有供挂扣34穿过的通孔,并可占据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以使挂扣34被锁定;滑动部42位于锁定部41背面的两侧且在安装槽33两侧内滑动,弹性部43位于锁定部41的背面且与滑动部42的延伸方向相同,弹性部43通过与安装槽33外壁的扣合将防脱卡扣4锁定住。
防脱卡扣4对挂扣34进行锁定和解锁定的过程如下:在将防脱卡扣4的锁定部41从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时,先按压弹性部43,使弹性部43发生变形并与安装槽33的外壁解除扣合,再沿安装槽33的滑动方向滑动滑动部42,带动锁定部41从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以实现挂扣34的解锁定;在将防脱卡扣4的锁定部41滑进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时,向相反方向滑动滑动部42,带动锁定部41滑进并占据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同时弹性部43随滑动部42运动与安装槽33的外壁相扣合,以防止锁定部41滑出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这种通过按压弹性部43实现防脱卡扣4的解锁定的方式,结果简单,易于操作。
弹性部43远离锁定部4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卡块431,助推部32外侧设有挡在安装槽33靠近弹性部外侧的连接臂38。当卡块431抵靠在连接臂38上端时,锁定部41被锁定并占据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以使挂扣34被锁定;当弹性部43受压后,卡块431从连接臂38上脱离时,防脱卡扣4的锁定部41解锁定,将锁定部41从挂扣34第二端的施力空间滑出以使挂扣34解锁定。弹性部43通过卡块431与连接臂38的配合实现防脱卡扣4锁定或解锁定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
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部31上设有C形槽35,C形槽35内设有台阶36,导向柱11远离公端外壳体1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导向柱11的柱帽111,当导向柱11置于C形槽35内时,柱帽111抵靠在台阶36外侧以防止转动部31与导向柱11脱离。转动部31上C形槽35内的台阶36和导向柱11上柱帽111的设置,使导向柱11不易从C形槽35内脱离,进而使助力手柄3带动导向柱11滑进导向槽21内的过程更加方便。
转动部31内侧还设有向母端外壳体2方向延伸的防松凸点37,当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完全插合时,防松凸点37伸进导向槽21内。当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完全插合时,转动部31上的防松凸点37对转动部31的转动起到阻碍作用,使转动助力手柄3的过程不会过快,减少了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瞬间断开造成的安全事故。
C形槽35的一端设有供导向柱11进入C形槽35内的开口,C形槽35靠近开口一侧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连梁39。连梁39的设置使C形槽35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在C形槽35带动导向柱11运动时,不易受损。
如图5所示,公端外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长度方向沿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相插合的方向设置的凸键12,母端外壳体2上设有供凸键12插合的键槽24。凸健和键槽24对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的插合方向起导向作用,便于公端外壳体1与母端外壳体2插合时对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