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组合结构,特别是高功率铅酸蓄电池极群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属于一种蓄能产品,应用场合十分广泛,特别是当今IDC行业的后台设备必须配备电池才能确保无间断运行。作为备用电源的铅酸蓄电池在线使用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浮充电状态,一旦公共电网偶发停电时,控制系统立即将备用电源工作状态转为应急放电状态。由于各行业使用场景不相同,对备用电源放电电流大小要求不同,归纳地讲主要有两类需求,一类是应急用电时间短,要求放电电流大;另一类是应急用电时间长,但要求放电电流小。本行业通常把用于应急用电时间短、放电电流大的备用电源称为高功率铅酸蓄电池。因高功率铅酸蓄电池性能相对特殊,其配套的功能性器件必须满足高能量密度传输要求,因此组合结构、安装形式均与常规铅酸蓄电池有区别,特别是内置的极板相对较薄,正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也很小,配套的隔膜厚度也相应减薄。另外,现行的高功率铅酸蓄电池内置极板和隔膜组合结构为:正负极板按单片相间排列,两边侧为负极板,正负极板之间用隔膜相隔,设在正负极板上的极耳按性分类各置一侧。此种组合结构有序,制成的产品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种超薄的正负极板按单片相间排列结构,因组件刚性不足,轻拿轻放必然增加安装工作量,也相应加大操作难度,自然降低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功率铅酸蓄电池的极群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既定结构中显著增加正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大大减少正负极短路机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高功率铅酸蓄电池极群的组合结构,包括负极板、隔膜和正极板。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负极板与正极板之间由隔膜相间,此种多层交替排列结构组成极群,在极群起始端和末端均安置单层负极板。其余位置上的负极板和正极板均采用两层相叠形式有序排列,组装时所有负极板的极耳位于一侧,所有正极板的极耳位于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在装配压缩比相同条件下,各组件采用双层叠合交替组装,可减少一半交替相叠层数,大大提高组装效率。
2、交替排列的各组件采用双层叠合形式组装,自然扩大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安置双层隔膜,双层隔膜可显著减小正负极板之间的短路概率,直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各组件在双层叠加后交替排列,在不改变产品外形尺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电性能,同时也不增加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高功率铅酸蓄电池极群的组合结构,它包括负极板1、隔膜2和正极板3。所述负极板1与正极板3按规格确定的尺寸和结构制作,在组合成极群时采用负极板1与正极板3之间由隔膜2相间交替排列顺序。极群起始端和末端均安置单层负极板1,其余位置上的负极板1、和正极板3均采用两层相叠形式有序交替,并且要求所有负极板1的极耳1.1统一位于一侧,所有正极板3的极耳3.1统一位于另一侧。在装配压缩比相同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各组件采用双层叠合交替组装,可比现有技术减少一半交替相叠层数,由此提高组装效率1倍。交替排列的组件采用上述双层叠合形式组装,一方面因双层叠合可增加各组件的刚性,便于组装操作;另一方面自然扩大正极板3与负极板1之间的间距,双倍间距便于安置双层隔膜2,用双层隔膜2相隔显著增加极群的安全性能,可显著减小正负极板之间的短路概率,直接提高制成的高功率铅酸蓄电池产品合格率。采用上述结构制成的极群与现有技术制成的极群尺寸相同,而且产品形状不变,因此不需要改变原生产秩序就能实现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