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7060发布日期:2019-07-06 10:3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



背景技术:

电磁线是一种具有绝缘层的导电金属电线,用以绕制电工产品的线圈或绕组,其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效应,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或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实现电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换,是电力设备、工业电机、家用电器、汽车电机、电动工具、仪器仪表等产品的重要构件,被誉为电机、电器工业产品的心脏。

以汽车电机为例,普通轿车需配备20台以上电机,高级轿车50台以上电机,豪华轿车需要近百台电机。随着新能源汽车被提升至国家高度,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机毫无疑问被推上风口,电机技术完成了一次又次更高级的升级,从直流到交流,从感应到轮毂,未来还将更智能化、集成化。电磁线是电机的主要元件之一,而且各种电机对电磁线的需求各异,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电磁线重要的应用领域。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磁线厚度为0.0375mm。但是,新能源汽车电机期望槽满率能够更高,这就希望绝缘能够更薄,同时又能够保持相似的性能。现有的电磁线都不能满足这种超薄的要求。因此,在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一种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超薄电磁线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目的在于减小电磁线的绝缘厚度,同时电磁线的性能保持相似水平,从而提高新能源电机的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包括位于中间的铜导体,所述铜导体表面镀银,所述铜导体为扁平形导体,所述铜导体的外部绕包有一薄膜复合结构,所述薄膜复合结构包括位于中间的一层聚酰亚胺薄膜层、涂覆在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正面的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以及涂覆在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背面的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所述薄膜复合结构的外部涂敷有一聚酰胺酰亚胺漆层,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漆层的外部涂敷有一自润滑尼龙面漆层。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0.010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和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的厚度分别为0.003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漆层和自润滑尼龙面漆层的厚度分别为0.005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和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或者氟46胶。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薄膜复合结构采用50%的叠包率绕包在所述铜导体的外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采用镀银铜导体,高频电流下的电阻下降明显,具有更高的导电率。采用薄膜复合结构提供了优越的平衡,聚酰亚胺薄膜层的物理、电学、热学和耐化学性能优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高可靠且薄。薄膜复合结构螺旋缠绕,使用50%叠包的搭盖率,实现理想的电绝缘,同时绝缘厚度满足用户要求。采用自聚酰胺酰亚胺漆层可使得容擦系数降低30~50%,自润滑尼龙面漆层则可大幅度降低摩擦系数。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要求良好的粘接和介电性能的电磁线应用性能要求场合,本实用新型的绕包厚度约在0.025mm,使得绝缘厚度相比现有电磁线产品减少约1/3,同时本实用新型电磁线的性能还能够保持相似水平。对于新能源电机的功率提高有重要意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用超薄绕包铜扁线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内至外依次为铜导体1、镀银层7、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心为一扁平形的铜导体1,铜导体1采用优质铜合金,表面镀银,经过多次拉轧韧炼而成,直流电阻率(20℃)≤0.01534,伸长率≥20%,表面光洁、无毛刺而且柔软以保证易于成型加工。成型后的铜导体1的截面积为0.2mm2,高度和厚度之比为1:2.5。铜导体1外部绕包有薄膜复合结构作为绝缘膜。薄膜复合结构包括位于聚酰亚胺薄膜层3、涂覆在聚酰亚胺薄膜层3正面的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以及涂覆在聚酰亚胺薄膜层3背面的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厚度为0.010mm,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和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的厚度分别为0.003mm。薄膜复合结构的绕包方式为:薄膜复合结构沿着与镀银铜导体1的轴向呈60°的夹角的方向绕包,并且采用50%的叠包率。经测试验证,此种绕包获得的电磁线成品质量最好,可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薄膜复合结构表面出现气泡等质量问题,薄膜复合结构与镀银铜导体1之间的粘结强度高,避免电晕放电,提高绝缘层的使用寿命。薄膜复合结构的外部涂敷有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采用自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可使得容擦系数降低30-50%,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的外部涂敷有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采用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可大幅度降低摩擦系数,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和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的厚度分别为0.005mm。

上述的聚酰亚胺薄膜层3、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均为市售商品。其中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为聚四氟乙烯或者氟46胶,均为市售商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高介电强度、双面涂层、薄,重量轻。采用镀银铜导体,由于高频电流具有“集肤效应”,电流从导线表面流通,表面镀银可以降低电阻率,高频电流下的电阻下降明显,使电磁线具有更高的导电率。薄膜复合结构提供了优越的平衡,聚酰亚胺薄膜层3的物理、电学、热学和耐化学性能优秀,第一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2、第二含氟聚合物胶粘剂层4高可靠且薄。薄膜复合结构螺旋缠绕,使用50%叠包的搭盖率,实现理想的电绝缘,同时绝缘厚度满足用户要求。采用自聚酰胺酰亚胺漆层5可使得容擦系数降低30~50%,自润滑尼龙面漆层6则可大幅度降低摩擦系数。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要求良好的粘接和介电性能的电磁线应用性能要求场合,绕包厚度可达到0.025mm,使得绝缘厚度相比现有电磁线产品减少约1/3,同时本实用新型电磁线的性能还能够保持相似水平。对于新能源电机的功率提高有重要意义。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