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8248发布日期:2019-08-30 22:5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属于半导体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引线框架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电镀,电镀完成之后得到框架半成品,框架半成品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框架单体35以及包围在框架单体35外圈的框架边框37组成,框架单体35与框架边框37之间由若干连接段36进行连接,最后需要对框架半成品进行拗片操作(业内俗称“拗片”),即将框架单体35与框架边框37分离,得到独立框架单体35。

在目前引线框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如下缺陷:

(1)在现有技术中“拗片”由人工完成,操作人员从待切区中取走框架半成品之后手持剪刀等工具将连接段36切断,然后将框架单体35放入成品区,完成一组待切引线框架的“拗片”。然而人工完成时劳动强度较大,且人工操作时容易将引线框架表面划伤,造成产品损坏,同时不利于引线框架生成的自动化进程。

(2)在电镀完成之后的框架半导体的传输过程中,电镀层与输送带表面接触,因此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容易对电镀层造成磨损,会对引线框架的外观以及品质造成较大影响。

(3)在电镀过程中,一般需要对待电动框架进行逐个电镀,因此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完成了引线框架生产过程中电镀、翻转以及拗片等工序,提高了引线框架的自动化进程,避免了引线框架在传输过程中磨损的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电镀单元、翻转单元以及拗片单元,待电镀框架在电镀单元中完成电镀后得到框架半成品,框架半成品经电镀输出传送带输出后进入翻转单元,在翻转单元中设置有翻转仓,框架半成品经翻转仓翻转后正面和背面相互颠倒,并放置在翻转输出传送带表面,并由翻转输出传送带转移至拗片单元的拗片输入传送带,在拗片单元中还设置有与拗片输入传送带并排设置的拗片台和成品区,框架半成品在拗片台处进行拗片后,框架半成品中框架单体与框架边框的分离后,框架单体转移至成品区。

优选的,在所述的翻转单元中,翻转输出传送带与电镀输出传送带间隔设置,所述的翻转仓位于翻转输出传送带与电镀输出传送带之间,翻转仓在翻转轮的带动下在电镀输出传送带的末端和翻转输出传送带的起始端往复摆动;

翻转仓包括仓体,仓体设置有背向翻转轮的仓口,框架半成品自仓口进出翻转仓,在翻转仓内还设置有压紧机构,框架半成品在进入翻转仓内部以及翻转仓翻转过程中压紧机构对框架半成品压紧。

优选的,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翻转气缸,翻转气缸固定在翻转仓内部的上表面,翻转气缸的活塞杆朝向翻转仓的下表面,并在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翻转压板,在翻转压板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

在翻转仓的下表面处同时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位于翻转压板的正下方并内嵌在翻转仓的下表面中。

优选的,在所述翻转仓的仓口处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翻转感应器,所示压紧机构位于两个翻转感应器之间。

优选的,在所述拗片输入传送带、拗片台和成品区的上方设置有拗片电动滑台,在拗片电动滑台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的拗片滑块,在拗片滑块的下部设置有吸盘,吸盘由气缸控制升降;

在拗片台的后部设置有移动平台,在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框架半成品夹持的夹片机构,夹片机构包括水平设置有两片夹片,两片夹片上下对称设置,位于拗片台表面的框架半成品的高度位于两片夹片之间,且两片夹片的内侧与框架半成品的框架边框上下对应;

在移动平台上还设置有与两片夹片分别对应的夹紧气缸,其中与上部的夹片对应的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与下部的夹片对应的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夹片与相对应的夹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拗片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导轨,所述的移动平台沿导轨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平台为“匚”状,其开口朝向拗片台且其开口宽度宽于拗片台,夹片机构设置在开口端的两侧。

优选的,每一片所述的夹片均与至少一台夹紧气缸对应,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与对应于夹片固定连接;

与下部的夹片对应的夹紧气缸固定于移动平台的表面,在移动平台的侧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与上部的夹片对应的夹紧气缸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对应夹片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电镀单元包括电镀电动滑台,在电镀电动滑台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电镀输入传送带和电镀输出传送带,在电镀输入传送带和电镀输出传送带之间设置有一组电镀槽;

在电镀电动滑台上设置两组沿电镀电动滑台往复移动的电镀滑块,沿电镀输入传送带的前进方向,位于前侧的一组电镀滑块上固定有两个压模转运机构,位于后侧的一组电镀滑块上固定有两个取料夹爪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取料夹爪机构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上部固定有取料升降气缸,取料升降气缸的本体固定在电镀滑块的下部,其活塞杆竖直向下与外壳固定,在外壳内固定有一组取料夹爪气缸,取料夹爪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自外壳的前后端面引出,引出后在每一个取料夹爪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固定板并排固定有若干取料夹爪;

所述的压模转运机构同样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上部固定有压模升降气缸,压模升降气缸的本体固定在电镀滑块的下部,其活塞杆竖直向下与外壳固定,在外壳内固定有一组压模夹爪气缸,压模夹爪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自外壳的前后端面引出,引出后在每一个压模夹爪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固定板并排固定有若干压模夹爪,在两个压模夹爪气缸之间还设置有压模气缸,压模气缸的活塞杆自外壳的底面引出并在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电镀压板;

取料夹爪和压模夹爪均为长条状,在下端固定有一组水平分支,呈倒置的“f”状,且设置有水平分支的一面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电镀输入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电镀感应器,并在电镀感应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电镀档杆,电镀输入传送带沿相应的传送辊设置有多条,电镀感应器位于两条电镀输入传送带之间;电镀档杆同样位于电镀输入传送带的下方,电镀档杆伸出后输出端自电镀输入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伸出并突出于电镀输入传送带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完成了引线框架生产过程中电镀、翻转以及拗片等工序,提高了引线框架的自动化进程,避免了引线框架在传输过程中的磨损。

2、通过设置拗片单元,可以实现框架半成品中引线框架本体与引线框架边框分离,避免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引线框架表面划伤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3、在拗片单元中,每一片夹片的三个分支中朝向引线框架边框的表面设置有凸起,以加强夹片与引线框架边框的夹紧程度。

4、在拗片单元中,移动平台为“匚”状,其开口端朝向拗片台,便于移动平台移动至拗片台处时,拗片台卡在移动平台的开口内侧。

5、通过翻转单元,通过翻转单元实现了对引线框架的翻转,引线框架翻转之后电镀层不再与输送带接触,避免了电镀层发生磨损,保证了引线框架的性能。

6、通过设置橡胶层,避免了在对引线框架的压紧过程中,对引线框架的表面造成损伤。

7、在电镀单元中,可以同时实现两片待电镀框架的电镀,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流程方框图。

图2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电镀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电镀单元取料夹爪机构左视图。

图4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电镀单元压模转运机构左视图。

图5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电镀单元输入传送带俯视图。

图6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翻转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翻转单元翻转仓结构示意图。

图8~图11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翻转单元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拗片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拗片单元拗片区俯视图。

图14为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拗片单元拗片区正视图。

图15为引线框架半成品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镀电动滑台2、电镀滑块3、取料夹爪机构301、取料升降气缸302、取料夹爪气缸303、取料夹爪4、待电镀框架5、电镀输入传送带6、导正针7、电镀槽8、压模转运机构801、压模升降气缸802、压模夹爪气缸803、压模夹爪804、压模气缸805、电镀压板9、电镀输出传送带10、框架半成品11、电镀感应器12、电镀档杆13、翻转仓14、翻转轮15、翻转输出传送带16、翻转感应器17、电镀层18、翻转气缸19、翻转压板20、橡胶层21、仓体22、拗片滑块23、拗片输入传送带24、吸盘25、吸气管26、拗片电动滑台27、拗片台28、成品区29、导轨30、移动平台31、夹紧气缸32、夹片33、固定架34、凸起35、框架单体36、连接段37、框架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5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引线框架的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处理单元、电镀单元、翻转单元、后处理单元以及拗片单元,结合图2,待电镀框架4在前处理单元中经过上料、除油、酸中和、预镀铜、防置换等前处理工序后进入首先进入电镀单元进行电镀,完成电镀之后得到框架半成品10,框架半成品10自电镀单元输出时其电镀层17(见图5)与电镀输出传送带9表面接触,框架半成品10经电镀输出传送带9送至翻转单元中,经过翻转单元翻转后电镀层17不再与后续的传送带接触并进入后处理单元中,在后处理单元中依次经过退银、后酸、铜防氧化、防银胶扩散、烘干等后处理工序,最后在拗片单元拗片后得到框架单体35。

前处理单元中的上料、除油、酸中和、预镀铜、防置换等工序以及后处理单元中的退银、后酸、铜防氧化、防银胶扩散、烘干等工序属于本领域常规手段,在本申请中并未将进行改进,因此其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电镀单元包括电镀电动滑台1,在电镀电动滑台1上设置有多个沿电镀电动滑台1往复移动的电镀滑块2,电镀滑块2通过本领域常规手段实现沿电镀电动滑台1的滑动,电镀电动滑台1优选采用丝杆传动的传动方式,电镀电动滑台1的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实现,保证了电镀滑块2移动的精确定位。

在电镀电动滑台1的下方依次设置有电镀输入传送带5、电镀槽7以及电镀输出传送带9、待电镀框架4在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带动下进入电镀单元,并在电镀滑块2的作用下依次转移至电镀槽7内进行电镀,在电镀槽7中完成电镀之后得到的框架半成品10再次由电镀滑块2转移至电镀输出传送带9上,由电镀输出传送带9转移出电镀单元。电镀输入传送带5以及电镀输出传送带9的运行由控制器实现。

上述的电镀滑块2设置有两组,每组的两个电镀滑块2之间分别通过一条连接杆连接,保证了在移动时每组的两个电镀滑块2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沿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前进方向,位于前侧的一组电镀滑块2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压模转运机构8。位于后侧的一组电镀滑块2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取料夹爪机构3。

结合图3~4,取料夹爪机构3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上部固定有取料升降气缸301,取料升降气缸301的本体固定在电镀滑块2的下部,其活塞杆竖直向下与外壳固定,在外壳内固定有一组取料夹爪气缸302,取料夹爪气缸302的活塞杆分别自外壳的前后端面引出,引出后在每一个取料夹爪气缸30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固定板并排固定有若干取料夹爪303。

取料夹爪303为长条状,其下端固定有一组水平分支,呈倒置的“f”状,前后两侧的取料夹爪303设置有水平分支的一面相对设置。

压模转运机构8同样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上部固定有压模升降气缸801,压模升降气缸801的本体固定在电镀滑块2的下部,其活塞杆竖直向下与外壳固定,在外壳内固定有一组压模夹爪气缸802,压模夹爪气缸802的活塞杆分别自外壳的前后端面引出,引出后在每一个压模夹爪气缸802的活塞杆端部通过固定板并排固定有若干压模夹爪803。在两个压模夹爪气缸802之间还设置有压模气缸804,压模气缸804的活塞杆自外壳的底面引出并在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电镀压板805。

压模夹爪803的结构与取料夹爪303为结构相同,采用长条状,其下端固定有一组水平分支,呈倒置的“f”状,前后两侧的压模夹爪803设置有水平分支的一面相对设置。

如图5,在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下方设置有电镀感应器11,并在电镀感应器11的前后两侧(沿电镀输入传送带5运行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组电镀档杆12,电镀输入传送带5沿相应的传送辊设置有多条,电镀感应器11位于两条电镀输入传送带5之间,电镀感应器11可采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或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实现。电镀档杆12同样位于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下方,电镀档杆12可通过气缸实现,当电镀档杆12伸出时,其输出端自电镀输入传送带5之间的间隙伸出并突出于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上表面。

当待电镀框架4在电镀输入传送带5表面传输时,当行驶至电镀感应器11处时,电镀感应器11感应到待电镀框架4之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延时一定时间后控制两组电镀档杆12升起,延时的时间可通过单个电镀框架4的长度与传送带传输速度的比值得到,当两组电镀档杆12升起时,第一片待电镀框架4以转运至两组电镀档杆12之间,并随后被前侧的(沿电镀输入传送带5运行方向)一组电镀档杆12遮挡而不再前行,随后而至的第二片待电镀框架4被后侧的一组电镀档杆12遮挡而不再前行,同时完成了两片待电镀框架4相对位置的确定。

两片待电镀框架4在电镀输入传送带5表面的定位后分别位于两个取料夹爪机构3的正下方,控制器控制取料夹爪气缸302输出使取料夹爪303分开并驱动取料升降气缸301输出,当取料夹爪303的下端位于待电镀框架4下部之后取料夹爪气缸302回缩使取料夹爪303收拢,收拢后取料夹爪303下端的水平分支的卡在待电镀框架4的底部,然后取料升降气缸301回缩,将待电镀框架4托起,然后与取料夹爪机构3对应的电镀滑块2移动至电镀槽7的上方,然后取料夹爪气缸302输出,待电镀框架4掉落在相应电镀槽7的表面进行电镀,然后取料夹爪机构3移动至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上方,准备对后续待电镀框架4的转移。

在电镀槽7的槽口处设置有导正针6,待电镀框架4落下后四周的对位孔落在导正针6上,通过导正针6的斜度完成最终导正。取料夹爪机构3移动至电镀输入传送带5上方之后压模转运机构8同时移动至电镀槽7的上方,控制器控制压模夹爪气缸802输出使压模夹爪803分开并驱动压模升降气缸801输出,当压模夹爪803的下端位于待电镀框架4下部之后压模气缸804输出通过电镀压板805将待电镀框架4压在电镀槽7表面完成电镀,电镀完成之后得到框架半成品10,然后压模夹爪气缸802回缩使压模夹爪803收拢,收拢后压模夹爪803下端的水平分支的卡在框架半成品10的底部,然后压模升降气缸801回缩,将框架半成品10托起然后转移至电镀输出传送带9上转移出电镀单元。

如图6所示,上述的翻转单元包括翻转输出传送带15,翻转输出传送带15和电镀输出传送带9间隔设置。在电镀输出传送带9和翻转输出传送带15之间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轮14和翻转仓13,电镀输出传送带9传输的框架半成品10进入翻转仓13之后,翻转仓13在翻转轮14的带动下翻转180°,翻转完成后框架半成品10与翻转输出传送带15对接,由翻转输出传送带15继续输送框架半成品10。

框架半成品10在电镀输出传送带9表面输送时,框架半成品10表面的电镀层17与电镀输出传送带9表面接触,在经过翻转机构翻转之后,翻转输出传送带15与电镀层17的背面接触,因此避免了电镀层17在翻转输出传送带15表面发生磨损。由于翻转前后电镀输出传送带9和翻转输出传送带15与框架半成品10的接触面发生变化,因此为顺利完成对接,翻转输出传送带15的高度高于电镀输出传送带9的高度。

如图7所示,翻转仓13包括仓体21,仓体21设置有背向翻转轮14的仓口,仓体21的尾部与翻转轮14固定,翻转轮14由伺服电机驱动,因此可以实现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仓体21的仓壁为中空结构形成夹层。在翻转单元中,将仓口朝向电镀输出传送带9时翻转仓13的位置记为翻转仓13的初始位置。

在翻转仓13内腔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翻转感应器16,其中一个位于翻转仓13的仓口处,;另一个位于翻转仓13的内侧,翻转感应器16均采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或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实现。在两个翻转感应器16之间设置有翻转气缸18,对翻转气缸18进行控制的管线自仓体21仓壁的夹层中引出。翻转气缸18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在翻转气缸18活塞杆的末端固定有翻转压板19,在翻转压板19的下表面以及正下方分别设置有橡胶层20,其中位于翻转压板19正下方的橡胶层20内嵌在仓体21的下表面中,通过设置橡胶层20,避免了在对框架半成品10的压紧过程中,对框架半成品10的表面造成损伤。

结合图8~11所示,仓体21内部的下表面与电镀输出传送带9的传输面平齐,因此框架半成品10随电镀输出传送带9进入仓体21内腔,框架半成品10进入仓体21内部之后,翻转感应器16检测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将信号输送至外部的控制器中,当两个翻转感应器16均检测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控制器同时控制翻转气缸18动作,翻转气缸18动作之后,翻转压板19在翻转气缸18活塞杆的带动下压在框架半成品10的表面。

控制器控制带动翻转轮14动作的伺服电机工作,翻转轮14翻转160~179°后停止转动。此时框架半成品10遗留在仓体21外部的部分已搭设在翻转输出传送带15的表面,控制器控制翻转输出传送带15工作同时控制翻转气缸18的活塞杆回缩,翻转输出传送带15继续对框架半成品10进行输送。当两个翻转感应器16均检测不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控制器再次控制伺服电机反向转动,翻转轮14带动翻转仓13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往复。

框架半成品10自翻转单元输出之后依次经过退银、后酸、铜防氧化、防银胶扩散、烘干等后处理工序后由传送带送至拗片单元中。

如图12所示,上述的拗片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拗片输入传送带23、拗片区以及成品区28,由拗片输入传送带23将完成后处理的框架半成品10逐一转移到拗片单元内,在拗片输入传送带23的下方设置有拗片感应器以及一组拗片档杆(图中未画出),拗片感应器采用与电镀感应器11相同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或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实现,拗片档杆采用与电镀档杆12相同的技术方案实现。当框架半成品10被拗片感应器感应到之后,拗片档杆升起将框架半成品10进行阻挡。

在拗片输入传送带23、拗片区以及成品区28的上方水平设置有拗片电动滑台26,在拗片电动滑台26上设置有沿拗片电动滑台26往复移动的拗片滑块22,拗片电动滑台26以及拗片滑块22采用与电镀电动滑台1以及电镀滑块2相同的方案实现。

在拗片滑块22内还设置有气缸(或直线电机),气缸的输出端自拗片滑块22的底部引出,并固定有吸盘24,吸气管25与吸盘24连接实现对框架半成品10的吸取。当框架半成品10被拗片档杆阻挡后,拗片滑块22带动吸盘24行至拗片输入传送带23的上方后气缸输出,吸盘24与框架半成品10贴合,吸气管25吸气,此时吸盘24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此时气缸复位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然后拗片滑块22将框架半成品10移动至拗片区上方,气缸下降将框架半成品10下放至拗片区的拗片台27表面,拗片完成后,完成拗片的框架半成品10在吸盘24的作用下,由拗片滑块22转移至成品区28表面。

如图13~14所示,在拗片区中拗片台27的后方设置有实现框架单体35和框架边框37分离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拗片台27两侧的两条导轨29,在两条导轨29上放置有沿导轨29前后移动的移动平台30。移动平台30为“匚”状,其开口端朝向拗片台27,当移动平台30移动至拗片台27处时,拗片台27卡在移动平台30的开口内侧。

在移动平台30开口端的任意一侧设置有两片夹片32,两片夹片32上下对称设置,当拗片台27位于移动平台30的开口端内侧之后,放置于拗片台27上的框架半成品10位于上下两片夹片32之间,且夹片32的边缘处位于框架边框37上下对应,移动平台30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夹片32与框架半成品10相对应。

每一片夹片32由相应的夹紧气缸31驱动动作,在移动平台30的任意一侧,与下部夹片32对应的夹紧气缸31固定于移动平台30的表面,其活塞杆竖直向上,下部的夹片32搭设在前后两个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上方并固定。在移动平台30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固定架33,在固定架33的端部分别固定有一个夹紧气缸31,由固定架33固定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上部的夹片32固定在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因此在移动平台30开口端的任意一侧,通过两组夹紧气缸31对上下两片夹片32进行固定,驱动夹片32动作。夹紧气缸31优选采用双轴气缸实现。

夹片32为“e”状,其水平设置的三个分支朝向框架半成品10,三个分支的连接部与相对应的夹紧气缸31固定。夹片32的三个分支的端部与框架边框37上下对应,且每一片夹片32的三个分支中朝向框架边框37的表面还设置有凸起34,以加强夹片32与框架边框37的夹紧程度。根据框架半成品10尺寸的变化,设置在夹片32上分支的数量也可以增加或减少。

拗片滑块22带动吸盘24行至拗片输入传送带23的上方后气缸输出,吸盘24与框架半成品10贴合,吸气管25吸气,此时吸盘24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此时气缸复位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然后拗片滑块22将框架半成品10移动至拗片区上方,气缸下降将框架半成品10下放至拗片区的拗片台27表面。

移动平台30动作移动至拗片台27处,此时框架半成品10位于移动平台30两侧的两片夹片32之间,其中下部的夹片32在其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部的夹片32在其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夹紧气缸31动作完成后从两侧将框架边框37夹紧。夹片32将框架边框37夹紧之后夹紧气缸31继续动作:移动平台30两侧由固定架33固定的位于上部的多个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继续向下输出,而固定在移动平台30表面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回缩,当下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到初始位置之后,上部的夹紧气缸31停止输出。然后下部的夹紧气缸31输出而上部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回缩,上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至初始位置之后,上部的夹紧气缸31继续输出而下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如此往复多次,将连接框架单体35以及框架边框37的连接段36扯断,完成拗片。拗片完成后,分离得到的框架单体35在吸盘24的作用下,由拗片滑块22转移至成品区28表面,同时移动平台30后撤,将分离后的框架边框37脱离拗片台27,如此往复。

具体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如下:

待电镀框架4在经过上料、除油、酸中和、预镀铜、防置换等前处理工序之后经由电镀输入传送带5表面传输,当行驶至电镀感应器11处时,电镀感应器11感应到待电镀框架4之后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延时一定时间后控制两组电镀档杆12升起,当两组电镀档杆12升起时,第一片待电镀框架4以转运至两组电镀档杆12之间,并随后被前侧的电镀档杆12遮挡,随后而至的第二片待电镀框架4被后侧的一组电镀档杆12遮挡,两片待电镀框架4按照预定的间距电镀输入传送带5表面,并位于两个取料夹爪机构3的正下方。

控制器控制取料夹爪气缸302输出使取料夹爪303分开并驱动取料升降气缸301输出,当取料夹爪303的下端位于待电镀框架4下部之后取料夹爪气缸302回缩使取料夹爪303收拢,收拢后取料夹爪303下端的水平分支的卡在待电镀框架4的底部,取料升降气缸301回缩,将待电镀框架4托起,与取料夹爪机构3对应的电镀滑块2移动至电镀槽7的上方,然后取料升降气缸301伸出,待电镀框架4在取料夹爪303的带动下位于电镀槽7的表面,然后取料夹爪气缸302输出,取料夹爪303与待电镀框架4脱离。然后取料夹爪机构3移动至电镀输入传送带5的上方,准备对后续待电镀框架4的转移。

在电镀槽7的槽口处设置有导正针6,待电镀框架4放置于电镀槽7表面之后落下后四周的对位孔落在导正针6上,通过导正针6的斜度完成最终导正。取料夹爪机构3移动至电镀输入传送带5上方之后压模转运机构8同时移动至电镀槽7的上方,控制器控制压模夹爪气缸802输出使压模夹爪803分开并驱动压模升降气缸801输出,当压模夹爪803的下端位于待电镀框架4下部之后压模气缸804输出通过电镀压板805将待电镀框架4压在电镀槽7表面完成电镀,电镀完成之后得到框架半成品10。电镀完成之后首先压膜气缸804回缩使电镀压板805升起,然后压模夹爪气缸802回缩使压模夹爪803收拢,收拢后压模夹爪803下端的水平分支的卡在框架半成品10的底部,然后压模升降气缸801回缩,将框架半成品10托起然后转移至电镀输出传送带9上转移出电镀单元并进入翻转单元。

进入翻转单元后,待框架半成品10在电镀输出传送带9的带动下进入仓体21内腔,框架半成品10进入仓体21内部之后,翻转感应器16检测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将信号输送至外部的控制器中,当两个翻转感应器16均检测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控制器同时控制翻转气缸18动作,翻转气缸18动作之后,翻转压板19在翻转气缸18活塞杆的带动下压在框架半成品10的表面。

控制器控制带动翻转轮14动作的伺服电机工作,翻转轮14翻转160~179°后停止转动。此时框架半成品10遗留在仓体21外部的部分已搭设在翻转输出传送带15的表面,控制器控制翻转气缸18的活塞杆回缩,由翻转输出传送带15继续对框架半成品10进行输送。当两个翻转感应器16均检测不到框架半成品10之后控制器再次控制伺服电机反向转动,翻转轮14带动翻转仓13回到初始位置。

完成翻转后,框架半成品10依次经过退银、后酸、铜防氧化、防银胶扩散、烘干等后处理工序后由传送带送至拗片单元中。

在拗片单元中,框架半成品10被拗片感应器感应到之后,拗片档杆升起将框架半成品10进行阻挡。然后拗片滑块22带动吸盘24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此时气缸复位将框架半成品10吸起,然后拗片滑块22将框架半成品10移动至拗片区上方,气缸下降将框架半成品10下放至拗片区的拗片台27表面。

移动平台30动作移动至拗片台27处,此时框架半成品10位于移动平台30两侧的两片夹片32之间,其中下部的夹片32在其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上部的夹片32在其对应的夹紧气缸3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夹紧气缸31动作完成后从两侧将框架边框37夹紧。夹片32将框架边框37夹紧之后夹紧气缸31继续动作:移动平台30两侧由固定架33固定的位于上部的多个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继续向下输出,而固定在移动平台30表面的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回缩,当下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到初始位置之后,上部的夹紧气缸31停止输出。然后下部的夹紧气缸31输出而上部夹紧气缸31的活塞杆回缩,上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至初始位置之后,上部的夹紧气缸31继续输出而下部的夹紧气缸31回缩,如此往复多次,将连接框架单体35以及框架边框37的连接段36扯断,完成拗片。拗片完成后,分离得到的框架单体35在吸盘24的作用下,由拗片滑块22转移至成品区28表面,同时移动平台30后撤,将分离后的框架边框37脱离拗片台27,如此往复。

上述的控制器可由市售常见的plc或单片机实现,且控制器对于伺服电机、输送带(相对应的驱动电机)以及气缸的控制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同时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也属于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拗片输入传送带23处设置的拗片感应器以及拗片档杆采用与电镀输入传送带5处电镀感应器11以及电镀档杆12完全相同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对两片框架半成品10的遮挡,同时拗片滑块22以及其下部的吸盘24分别设置有两个,同时对两片框架半成品10进行转移,拗片台27也设置有两个,同时对两片框架半成品10进行拗片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